腰街彝族鄉

腰街彝族鄉

腰街彝族鄉位於雲南省臨滄市鳳慶縣城東北部,西南與洛黨鎮相連,東南與雲縣茂蘭鎮相接,西與本縣小灣鎮接壤,北與大理洲南澗縣小灣東鎮隔瀾滄江相望,距縣城76公里。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圖)腰街彝族鄉腰街彝族鄉

腰街彝族鄉境內最高海拔2539米,最低海拔965米,政府駐地海拔2026米。下有瀾滄江畔河谷地區,上有靈定山山箐為主的大片冷涼片區。全鄉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乾雨季分明,立體氣候明顯,全年積溫4500℃,年平均氣溫13.7℃,年降雨量1230毫米,全鄉下轄6個村民委員會,62個村民小組,89個自然村,是一個集“邊、山、少、窮”為一體的以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山區,農業上主要種植茶、核桃、烤菸、蠶桑、白花木瓜,附加小綜經濟和運輸、加工業。

文化教育

(圖)腰街彝族鄉腰街彝族鄉

腰街彝族鄉全鄉共有各類學校19所,在校生1380人,教職工68人。其中,中學1所,7班,在校生483人,教職工28人;國小18所,40班,在校生897人,教職工41人。全鄉適齡入學率達99.75%,鞏固率98%,國中升學率達96.96%,551名農村貧困學生享受到了“兩免一補”政策。

農村經濟

(圖)腰街彝族鄉腰街彝族鄉烤菸種植

腰街彝族鄉全鄉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1723.38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36.01萬元,占總收入的39.88%;畜牧業收入392.7萬元,占總收入的24.6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527頭,肉牛415頭,肉羊1778,雞63195隻);林業收入142.77萬元,占總收入的9%;第二、三產業收入215.49萬元,占總收入的13.51%;工資性收入241.42萬元,占總收入的15.14%。全鄉外出務工收入236.4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91人 ,在省內務工559人,到省外務工332人。其他收入95.03萬元, (包括轉移性、財產性收入). 占總收入的5.96%. 農民人均純收入127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務工收入等為主。

人口衛生

2006年,腰街彝族鄉全鄉共有農戶2038戶,鄉村人口829(男性4426人,女性3864人)。其中,勞動力4301人。全鄉主要以彝族為主 ,其中:彝族7393人, 白族、回族等其他族60人. 2006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147人,參合率 98.28 %;享受低保329人,參加農村養老保險152人,全鄉住房結構主要以土木結構為主,人畜混居的農戶957戶,占農戶總數的46.96%;全鄉6個村全部建有衛生室,共有村衛生員10人;鄉衛生院有醫務人員7人,病床9張,擁有心電圖和B超、X光等醫療設備;全鄉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14‰;人口出生率為14.52‰;死亡率為7.38‰;農業人口一孩戶409戶,已領取獨生子女證147戶 ,占農業人口一孩戶的35.94%,真正營造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良好氛圍.2006年榮獲了市級“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鄉”的稱號,並受到表彰。

基礎建設

(圖)腰街彝族鄉腰街彝族鄉民居房

截止2006年底,腰街彝族鄉有1587戶通自來水,有427戶飲用井水,有2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有2027戶通電,有157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57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44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50戶。進鄉道路為彈石路;全鄉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104畝, 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09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5畝;到2006年底,全鄉建有沼氣池農戶828戶;建有小水窖91口; 全鄉有6個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村已通電;有6個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全鄉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 52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48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特色產業

(圖)腰街彝族鄉腰街彝族鄉桑蠶園

2006年,腰街彝族鄉新發展種植烤菸465畝,主要種植在開明、復興、民安三個村13個村民小組109戶農戶,建蓋了烤房109間(其中烤房群2個24間),新建、復建水池76個。共交售菸葉63203.9公斤(1264擔)其中:中上等菸葉46212.9公斤(924擔),中上等煙比例達73.1%,產值達495872元,畝產2.72擔,畝產值1066元,最高產值1875元,超額完成了縣上下達的指標任務;全鄉有核桃面積2萬多畝,其中:泡核桃面積18757畝,泡核桃產量220噸,產值264萬元;蠶桑、茶葉木瓜產業:蠶桑產業主要布局在函關、星源兩村,2006年養蠶 21張 ,張種產量達41.3公斤,總產量867.5公斤,實現總產值近2萬元新種植蠶桑250畝;全鄉共有茶園面積4036畝,其中:可采面積3168畝,茶葉產量達9544擔;完成白花木瓜種植600畝。

新農村建設

腰街彝族鄉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的要求,圍繞產業建設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以及實現村村有特色、戶戶有產業的發展目標,重點以發展蠶桑產業和烤菸產業為平台,創新產業發展方式,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大林、茶、煙、果、畜發展力度,狠抓烤菸產業發展,為新農村建設實現生產發展、農民增收、生活富裕奠定了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