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彝族鄉

北斗彝族鄉

北斗彝族鄉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地區,最高海拔2988米,最低海拔1360米,立體氣候特徵明顯,全年雨量充足,年平均降雨量達970.5毫米,年平均氣溫15.1℃,全年無霜期長達293天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烤菸、蕎麥、苦蕎、白芸豆等農作物,適宜泡核桃、蠶桑、冬桃等多種經濟林果生長。

基本信息

(圖)集鎮全貌集鎮全貌

鄉鎮概況

(圖)集鎮全貌集鎮全貌

優質泡核桃之鄉——北斗,北斗鄉境內主要公路有國道320線、雲龍黃金公路、老滇緬公路。北斗鄉山寬人戶稀,植被完好,山青箐幽,風光優美,景色宜人。

北斗鄉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地區,最高海拔2988米,最低海拔1360米,立體氣候特徵明顯,全年雨量充足,年平均降雨量達970.5毫米,年平均氣溫15.1℃,全年無霜期長達293天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烤菸、蕎麥、苦蕎、白芸豆等農作物,適宜泡核桃、蠶桑、冬桃等多種經濟林果生長。

北斗鄉國土面積483.2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積58.58萬畝,森林覆蓋率83.2%。下轄9個村,120個小組,總戶數3807戶,其中:農戶3223戶,總人口13168人,其中:農業人口12234人,彝族白族回族傈僳族苗族漢族等六個民族雜居。全鄉有耕地總面積24527.4畝,其中常耕20914畝(其中:水田1752畝,旱地19162畝),人均耕地1.76畝,主要種植玉米、烤菸、水稻、蕎麥等作物。2008年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2900畝,其中小春播種面積13800畝,大春播種面積19100畝,糧食總產量5899噸,種植烤菸3321畝,完成菸葉收購5664百公斤斤,實現菸農收入450萬元。大牲畜存欄12710頭(匹),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10070萬元,人均純收1670元,工業總投資1520萬元,工業產值1964萬元,工業增加值517萬元,本級財政實現收入417萬元。

資源環境

(圖)生態林生態林

北斗鄉氣候好、地表植被覆蓋率高,野生動植物呈現多樣性特點。植物資源主要有:雲南松、華山松、青岡梨、旱東瓜、核桃、竹類、桉樹等;野生藥材主要有:龍膽、雲防風、天麻、、刺黃蓮、蟲螻、麝香等;野生動物主要有:熊、野豬、穿山甲、雉雞、錦雞、白鷳、麂子、獐子(麝)等。

北斗鄉有林地13939萬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617萬畝。核桃種植歷史久遠,出產的泡核桃乾果,個大、皮薄、仁白,口感好,是山區民眾發家致富的好產業。2008年末,全鄉泡核桃種植總面積達到了11.3萬畝,人均占有泡核桃超過90株。泡核桃總產量1625噸,總產值3400多萬元。立足優勢,分區域規劃發展了紅豆杉、花椒、白木瓜、板栗、美國山核桃、蠶桑等林業特色產業,建立了松脂基地2萬畝,全鄉以泡核桃為主的經濟林果種植面積達15萬畝,林產業支柱地位已基本形成。其中:建立了千畝泡核桃示範基地1個,種植規模千畝以上3戶;發展萬畝蘭桉1戶;發展全國最大美國山核桃基地1個,230畝。圍繞打破高寒冷涼山區民眾增收難的瓶頸,重點扶持發展樹頭菜、白芸豆、苦蕎等特色產業。

北斗鄉境內有豐富的水能資源、森林資源和鉛、鋅、矽、無煙煤、石灰石等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主要河流有熙里河、六米河等,近年來,水能資源得到開發利用,形成了以大灣塘電站為龍頭、六米河電站招商引資為重點的小水電業;鉛、鋅、礦和無煙煤等礦藏,也逐步得到外界的認識,有投資商對黑豆場、新村等地,已初步達成風險探礦意向,即將開闢北斗礦電結合工業鄉發展新的里程碑。

北斗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條件,為畜牲業發展提供了天然的牧場。在畜牧業生產上,北斗鄉抓死肉牛發展和黑山羊生產不放,重點突出肉牛凍精改良、草畜配套、科學飼養,強制免疫工作,抓實萬畝草山改良建設,黑山羊調種提純,生豬改良,提高商品率等工作,全鄉設凍精改良站2個,改良點3個,建成肉牛養殖示範戶50戶。

歷史沿革

位於永平縣東北部的群山之中,有一個美麗的山區民族鄉,叫北斗。被譽為西南絲綢之路的博南古道,穿境而過,自古就是官商往來必經的重要關口。相傳,北斗村東面的太保山上有七星石,面朝北,有“七星朝北斗”之說,這裡便稱之為北斗。1984年1月,縣委、縣政府根據省州精神,時為人民公社的北斗,設區建鄉,改為北斗區,機構設區委、區公所,是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原生產大隊撤銷,在大隊體制的基礎上建立小鄉,設鄉黨支部、鄉政府。當時,北斗區轄梅花上寨、新村、黃連北斗、六米、黑豆場、雙河、栗樹坪等9個小鄉。1987年,省委、省人民政府決定與全國統一政權體制,將1984年所設區改為鄉,原來的小鄉改為村公所。1988年2月北斗區正式撤區建鄉,下轄的9個小鄉,相應撤鄉改為行政村,為鄉的派出機構。

人文地理

(圖)萬松庵正面萬松庵正面

地理區位:北斗彝族鄉位於永平縣東北部,地處東經99°24′52″—99°47′48″,北緯25°26′13″—25°44′50″之間,跨跨經22′56″,緯度18′37″。全境東南—西北走向,從版圖上觀察,狀似啞鈴。

被譽為西南絲綢之路的博南古道,穿境而過,自古就是官商往來必經的重要關口。相傳,北斗村東面的太保山上有七星石,面朝北,有“七星朝北斗”之說,這裡便稱之為北斗。
境內主要公路有國道320線、雲龍黃金公路、老滇緬公路。
境內最高海拔為2988米,最低海拔為1360米,高低海拔相差1620米,具有較明顯的立體氣候特徵。全鄉屬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雨量充足,自然雲、霧、雷、電多而明顯,氣候涼

(圖)萬松庵牌匾 萬松庵牌匾

爽,年平均氣溫12.9℃,全年無霜期達269天;極少部分地區適年會有少量降雪、冰雹發生,多河風,氣候濕爽,土壤類型屬黃、黑沙泥土。

北斗鄉國土面積483.2平方公里,有林地面積58萬畝,森林覆蓋率83%。下轄梅花、上寨、新村、黃連、北斗、六米、黑豆場、雙河、栗樹坪等9個村,120個小組,我鄉共有總戶數3289戶,人口12770人,(是彝族、白族、回族、傈僳族、苗族和漢族等六個民族雜居。),其中彝族7106人,漢族3839人,其他民族1825人,

特色少數民族

(圖)萬松庵側面萬松庵側面
老伍族

在六米、黑豆場、雙河、栗樹坪四個村,主要居住著彝族的一個支系——老伍族。老伍人,至今保留著自己獨特的交流語言,有自己獨特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古老的文化蘊味。老伍人結婚,擺席設宴,親戚朋友要前來祝賀,請吹鼓手,吹嗩吶,大筒,熱鬧非凡。老伍人信奉佛教,每逢喜事,都要作一些特別的祭祀活動,但他們的祭祀方式和祭祀用品,介於道教與佛教之間,是道非道,是佛非佛,但更多還偏向於佛教。老伍人置辦喜事,根據情況還要組打歌跳舞活動,唱山歌,呤調子,喝酒狂歡,猜拳行令,熱熱鬧鬧。老伍人喪葬,也要請吹鼓手,吹嗩吶,大筒,不過,喜事吹的是喜調,喪事吹的憂調,其喪葬的大致禮節,與當地漢族差不

多。在喪葬上,老伍人還有一個習俗,就是人未死,先修穴,名為“立生基”,這是一種古老而又不科學的風俗,但至今仍有老伍人在傳承著。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老伍人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立生基”也顯示出主人的經濟水平。老伍人的舞蹈,以跺腳舞多,跳起來節奏強快,加上人吼叫,舞起來歡快、活潑。彝族服飾種類繁多,色彩紛呈,不僅有性別、年齡、盛裝、常裝之別,還有婚服、喪服、祭司服、戰服等各種專用服飾。由於彝族在歷史上宗族觀念深、支系多,所處地域廣闊,自然環境複雜,生產經濟類型各有差異,以及民族之間的相互影響,因此彝族服飾在其質地、款式、飾品、紋樣等方面均形成了明顯的地域待。彝族服飾的主要藝術手段是做花。彝族把服裝及用品上的紋飾工藝統稱為“做花”。彝族服裝之美就在於它的多種工藝集於一身,紋樣豐富多變,色澤艷美和諧。他們在衣著上加工裝飾的部分有衣領、衣粉、油臂、項背、下擺、褲筒、褲腳,以及鞋子、帽子、頭帕、掛包、圍腰等。如盤花、刺繡、挑花,系採用彩色絲線做原料,可任意配色組合成各種圖案;而貼花、補花,則限於單色布上採用,喜單一組成。一種紋樣一種色,多種紋樣則多色並置。在色彩的運用上,做花時很注意與“形”相統一,取得和諧的藝術效果,表現了彝族對色彩的冷暖、純度、明度、色相等方面的差別,已有豐富的實踐經驗與審美經驗。

傈僳族

在上寨村的龍炸河、萬松庵、新樓房三個村民小組,居住著傈僳族。據說,傈僳族人原是從唐朝時期的應天府(今天南京市),西遷而來。西遷過程中,在迪慶的維西、麗江的永勝等地停留過,後被追兵追趕,分散再行西遷,一部分到了今天的緬甸境內定居,一部分分散於全省各地。所以,傈僳族人的姓,多以指物為姓,如何(河)、余(魚)、褚(鼠音)等。當地傈僳族人的祖先從別的地方遷入永平縣後,先是遊獵到杉陽鎮的花椒樹一帶,後輾轉到龍街鎮的大平子,再到北斗鄉新村橫箐、掛紅山一帶,最後才來到萬松庵定居。算起來,當地傈僳族人的歷史,也就幾代人的歷史,但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依然保持著自己的民族習慣,有自己的信仰。與許多民族一樣,這裡的傈僳族至今仍保存著自己的風俗習慣,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信仰。

傈僳族的歌舞,曲調優雅,輕鬆活潑,傈僳族民眾在平常生產生活中用經常使用的歌舞,大約有70多套,可惜有部分歌舞已失傳,也有相當一部分深深的鉻在傈僳人的記憶里,並得到改進和發展,至今仍廣為流傳。

博南古道

有西南絲綢之路美譽的博南古道,從漾濞縣太平鄉出來後,過熙里河,經過黃連鋪、北斗鋪、天井鋪、梅花鋪,然後到古博南(現博南鎮)。在北斗境內,均按照十里一鋪,五里一哨的要求,至今還有幾個以哨作地名的村寨,如,梅花村的杉松哨。博南古道經過的地方,至今還能找到當年馬幫過路,經長年踩踏而成的馬腳印,還能走上一段幽幽的石塊砌成的博道,遙想當年馬幫商隊,駝鈴叮噹,馬哥頭的吆喝。在博南古道經過的叫狗山、萬松庵兩處,有當年馬店驛站的文化,後來,經過歷史的變遷,叫狗山修建了道教教堂,叫“華坪大寶堂”,萬松庵修建了觀音廟,因此,民間有很多傳說,說法不一,對這這兩處的歷史淵源,有一些爭議。

基礎設施

(圖)鄉村公路鄉村公路

北斗鄉以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加大村容整治力度、加快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狠抓農村各項基礎設施。 2006年,通過鄉黨委、政府的努力,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得到了改善。交通上:投資50萬元完成了320國道至新村村委會和上寨村委會彈石路改造工程,在全縣率先實現鄉村公路彈石化目標;新挖村組公路6條25.79公里,村組公路通車裡程達352公里。水利建設上:投資152.5萬元,實施了北斗村新田煙水管網工程;實施了新村構皮園、河裡蘭、黃連村黃連鋪等9件人畜飲水工程;新建小水窖229口。電力事業上:全面啟動實施農網改造工程,完成了全鄉9個村87個村民小組2185戶用電戶的農網改造,執行了新的電價標準,大大改善廣大農民民眾用電環境。基本農田建設:啟動實施了投資150萬元的新村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開發項目基本結束,土地整理正在進行。村委會建設:完成了栗樹坪、黑豆場、新村三個村委會辦公樓改造工程,梅花村委會辦公樓改造工程接近尾聲。社會事業上:投資30萬元完成了北斗客運站主體工程建設,為進一步規範短程客運市場奠定了基礎;完成了栗樹坪、雙河、黑豆場、六米、北斗、黃連、新村等村行動電話信號發射塔建設覆蓋工程;投資建設了政府光纖傳輸區域網路,信息化建設進程大大加快。

特色產業

(圖)泡核桃泡核桃

北斗鄉泡核桃種植歷史久遠,出產的泡核桃乾果,個大、皮薄、仁白,口感好,是山區民眾發家致富的好產業。2006年末,全鄉泡核桃種植總面積達到了11.3萬畝,人均占有泡核桃超過90株。泡核桃總產量1625噸,總產值3400多萬元。立足優勢,分區域規劃發展了紅豆杉、花椒、白木瓜、板栗、美國山核桃、蠶桑等林業特色產業,建立了松脂基地2萬畝,全鄉以泡核桃為主的經濟林果種植面積達15萬畝,林產業支柱地位已基本形成。其中:建立了千畝泡核桃示範基地1個,種植規模千畝以上3戶;發展全國最大美國山核桃基地1個,230畝。圍繞打破高寒冷涼山區民眾增收難的瓶頸,重點扶持發展樹頭菜白芸豆苦蕎等特色產業。

北斗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條件,為畜牲業發展提供了天然的牧場。在畜牧業生產上,北斗鄉抓死肉牛發展和黑山羊生產不放,重點突出肉牛凍精改良、草畜配套、科學飼養,強制免疫工作,抓實萬畝草山改良建設,黑山羊調種提純,生豬改良,提高商品率等工作,全鄉設凍精改良站2個,改良點3個,建成肉牛養殖示範戶50戶,2006年末完成凍改1000頭,產犢610頭;黑山羊飼養達50隻以上的養殖大戶54戶。

人口衛生

(圖)醫院辦公綜合樓 醫院辦公綜合樓

北斗鄉人口衛生情況簡介

基本情況:2006年末,該鄉共有總戶數3289戶,人口12770人,其中男性6638人,女性6132人;其中農業人口11814人,勞動力6735人;全鄉以漢族為主,(是彝、漢、白、回、傈僳族等混居地),其中彝族7106人,漢族3839人,其他民族1825人。

文化教育

(圖)學校遠景學校遠景

一、北斗鄉中心學校簡介

北斗彝族鄉地處永平縣東北的雲台山區,面積482.3平方公里,人口1.3萬,是個漢族彝族傈僳族苗族、白族、回族等多個民族雜居的高寒山區鄉。北斗彝族鄉中心完小(現在的中心學校)創建於1970年,位於北斗鄉北斗村,距離老320國道7公里,校門臨黃金公路。北斗村辦學始自民國18年(1929年),與雲台山林業局子弟學校合併,稱“雲林子弟二校”,設六年制國小和兩年制國中,八個教學班。1970年,分校後創建北斗完小,設五年制國小和兩年制國中。七級7個教學班。1984年,國中班分離後成立北斗彝族鄉初級

中學,北斗完小恢復六年制國小,同時成立一個鄉級教育管理行政機構,叫北斗鄉教育行政辦公室,間或也改稱北斗鄉中心完小。2003年,國中和國小又一次合併,成為北斗九年制學校,北斗鄉教育行政辦公室又改為北斗鄉中心學校,職能是管理全鄉中國小教育。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北斗鄉中心學校得到長足發展,到目前為止,全鄉有公辦教師(含契約制)116人,退休19人,代課及臨時工17人,2006至2007學年在校學生國中371人,國小1034人,全鄉有中職以上職稱的55人,初職61人。

二、北斗鄉九年制學校

永平縣北斗彝族鄉九年制學校坐落於北斗村中院子社,學校生源覆蓋全鄉,現學校占地28畝,舍建築面積6123平方米,是個漢、彝族、傈僳族、苗族、白族、回族等多個民族子女集中學習的高寒特困山區學校。北斗彝族鄉九年制學校創建於1970年。

學校前身始於民國18年(1929年)。1966年廠社合一與雲台山林業局子弟學校合併,稱為“雲林子弟二校”,校設五年制國小和二年制國中,七個教學班。1970年,分校後建立北斗完小,設五年制國小和二年制國中,1984年國中班分離後成立北斗彝族鄉初級中學,北斗完小恢復六年制國小;2001年,中國小再次合併成立為九年制學校,校設三年制國中和六年制國小。現學校規模:中學部1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03人,國小部9個教學班,1個學前班,在校學生362人;教職工58人,其中,副高1人,中職27人,初職30人。
三、北斗鄉文化建設事業簡介

北斗鄉是永平縣東大門,位居永平、漾濞、雲龍西三縣八鄉鎮結合部。全鄉轄9個村委會,120個村民小組。國土面積483.2平方公里。2006年底,全鄉總人口為3289戶12770人,其中以彝族、羅午族、傈僳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有8931人,占總人口的70%,人口密度為26人/平方公里,農村經濟總收入74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05元,是一個集山區、邊遠、民族、貧困為一體的農業林業大鄉。

發展重點

(圖)蠶繭 蠶繭

面對新的機遇,北斗鄉確定了按照“在山區民族貧困鄉率先實現一流生態資源建設、一流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一流小水電業開發、一流泡核桃產業發展、一流文化事業基礎設施建設及其功能發揮”的發展思路,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二十字”方針的要求,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發展工業經濟,促進產業最佳化升級,培植新的經濟成長點,夯實基礎設施,加大扶貧開發,切實加快生態北斗、基地北斗、工業北斗、和諧北斗建設,近期抓以烤菸、蠶桑為重點的新興增收產業,中期抓以肉牛、黑山羊為重點的畜牲業,遠期抓泡核桃為主的林果業,不斷推進建設北斗“果碩畜壯的基地鄉、林茂草豐的生態鄉、礦電結合的工業鄉、民族團結的文明鄉”。

農村市場

(圖)集貿市場一角集貿市場一角

永平縣北斗彝族鄉位於永平縣東北部,距永平縣城29公里。被譽為西南絲綢之路的博南古道穿境而過,自古就是官商往來的重要關口。如今的北斗鄉交通更加便利,境內擁有320線公路、雲龍黃金公路、老滇緬公路。氣候宜人、物產豐富,主要發展泡核桃、肉牛、黑山羊等產業。特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條件以及豐富的物產資源,造就了北斗鄉繁榮的集貿市場。北斗鄉境內擁有三個集貿市場,集市以所在地的村委會名稱命名:

一、北斗集貿市場, 建在北斗村內,趕集日為每個星期的星期日,是全鄉經濟貿易的重要場所,全鄉最繁華的集貿市場。二、六米巾幗集貿市場,建在六米村境內,地處永平、漾濞、雲龍、三縣交界處,是省婦聯掛鈎扶貧項目,總投資10萬餘元,於2004年建成開街,輻射了以六米村為中心的附近三縣村莊,趕集日為每個星期的星期五。是全鄉最具有開發潛力和開放性的集貿市場。 三、雙河集貿市場,建在雙河村境內,是全鄉距離永平縣城最遠的集貿市場,但因交通便利,再加上附近大量出產的泡核桃、花椒、野生菌、白木瓜、苦蕎等土特產很受商賈青眯,開街至今繁榮不衰。趕集日為每個星期的星期三。是全鄉重點扶持和建設的集貿市場。集貿市場建設,方便了人民民眾的日常生活,合理調配了全鄉各項資源。發達的集貿市場將促進全鄉經濟全面發展,並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