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判斷腎臟損傷一般採用化驗尿常規、滲透壓、血肌酐、尿素氮、內生肌酐清除率等幾項指標,但這些指標增高時,很多腎臟損害已經非常嚴重或已經產生了不可逆的損害,很多科學家試圖尋找一種能早期發現腎臟疾病的指標。近年來很多學者把尿N-乙醯-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活性作為損傷的早期指標,但該指標一般在腎病發作8-16小時才顯現,最近一些前沿研究證明KIM-1在腎臟損害4-6小時就可出現改變,正如同目前心肌酶譜作為診斷早期心肌梗塞指標一樣。
解放軍第456醫院腎臟病中心的套用研究表明,與NAG酶比較,尿液KIM-1測定對早期診斷急性腎損傷具有顯著特異性,該分子在腎前性少尿、慢性腎衰竭、腎病綜合徵均不增高,與急性腎衰竭的嚴重程度、預後密切相關。
相關詞條
-
急性腎損傷
24h)的腎功能突然下降,定義為血清肌酐(SCr)至少上升0.5mg/dl 1,表現為氮質血症、水電解質和酸鹼平衡以及全身各系統症狀,可伴有少尿(
疾病分類 發病原因 病理生理 臨床表現 臨床經過 -
腎靜脈血栓
腎靜脈血栓(英文名:renalvenousthrombosis;別名:renalveinthrombosis)是指腎靜脈主幹和(或)分支內血栓形成,導致...
病發原因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併發症 鑑別診斷 -
腎萎縮
腎萎縮是病理解剖學上一個名詞,是根據腎臟體積與人的年齡、性別和人體的身高、體重相互比較的,相對偏小或明顯縮小的一種異常現象。長時間的腎臟疾病,導致腎單位...
概述 疾病原因 腎萎縮症狀 臨床特點 臨床分析 -
腎性貧血
腎性貧血是指各種因素造成腎臟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產生不足或尿毒症血漿中一些毒素物質干擾紅細胞的生成和代謝而導致的貧血,是慢性腎功能不全發展到終末期常...
病因病理 發生機制 臨床症狀 檢查化驗 診斷方法 -
藥物性腎損害
藥物性腎損害是指腎臟對治療劑量藥物的不良反應和因藥物過量或不合理套用而出現的毒性反應,是由包括中草藥在內的不同藥物所致、具有不同臨床特徵和不同病理類型的一組疾病。
疾病簡介 發病原因 致病藥物 發病機制 臨床表現 -
小兒藥物性腎損害
藥物性腎損害是指由藥物所致的各種腎臟損害的一類疾病。腎臟是藥物代謝和排泄的重要器官,藥物引起的腎損害日趨增多,主要表現為腎毒性反應及過敏反應。故臨床醫師...
症狀體徵 用藥治療 飲食保健 預防護理 病理病因 -
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
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適應症為在外科手術中,用於靜脈血栓形成中度或高度危險的情況,預防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療已形成的深靜脈血栓。聯合阿司匹林用於不穩定性...
成份 性狀 規格 用法用量 不良反應 -
慢性腎性貧血
由於各種器質性腎臟疾病,引起慢性腎功能衰竭所致貧血稱為慢性腎性貧血。慢性腎功能衰竭時腎臟的外分泌和內分泌功能減退或喪失,其貧血發病機制複雜,臨床貧血表現...
慢性腎性貧血-流行病學 病因 發病機制 慢性腎性貧血-臨床表現 慢性腎性貧血-診斷 -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腎損害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性腎損害(HIVAN)的發病機制尚未闡明。大多數學者認為系HIV直接對腎臟的侵犯使整個腎實質細胞受累造成多種腎臟病理形態改變Cohen...
基本簡介 發病原因 流行病學 臨床表現 科學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