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骨性關節病

脊椎骨性關節病多發生在負重較大,活動較多的頸。為脊椎退行性病變引起的頸臂或腰腿痛。

 脊椎骨性關節病為脊椎退行性病變引起的頸臂或腰腿痛。多見於中年以上體力勞動者 ,男多於女 ,常發生於磨損較多的頸段及腰段,開始時椎間盤退變、不穩,關節突錯位,韌帶及關節囊肥厚,骨贅形成。壓迫神經或椎管狹窄時引起症狀。
脊椎的骨性關節病多發生在負重較大,活動較多的頸、腰椎下段(脊椎包括第一骶椎)。由於脊椎關節的比鄰關係較為複雜,病變後期,在頸段,增生骨贅可壓迫鄰近的血管、神經根、脊髓等,引起的相應症狀,稱“頸椎病”;在腰段,常造成椎管狹窄。
[臨床表現]
頸椎骨性關節病主要表現為頸肩部的酸痛,可向肩胛、上臂等部位放射。頸部僵硬,活動受限,尤其向一側轉動時明顯。增生的骨贅壓迫鄰近的椎動脈、神經根、交感神經、脊髓等,引起相應的症狀,稱“頸椎病”。在腰椎,表現為間斷髮作的腰背部酸痛,可擴散到臀部及大腿後側,腰部僵硬,活動受限。病變後期,可發生腰椎管狹窄,表現為“間歇性跛行”,即短距離(數十至數百米)行走後出現下肢尤其是小腿以下的疼痛、麻木,不得不坐下或蹲下休息。休息後疼痛可緩解,再次行走,症狀再次出現,如此反覆。
[治療]
(一)藥物治療
1.可用消炎鎮痛類藥物,但這類藥不能阻止病變的發展,常用的有阿斯匹林、消炎痛、炎痛喜康、芬必得、瑞培林等。一般選用一種即可,效果不佳時換用另一種。這類藥對胃的刺激性較大,要飯後或隨飯服用,如有不適,應及時減量或停用。另外使用血管擴張類藥物也可達到消炎鎮痛的作用,如複方丹參、地巴唑等。
2.辯證施治中草藥,常用的有小活絡丹、骨刺丸、傷濕止痛膏等。
(二)手術治療
單純的骨性關節病很少用手術,合併血管、神經根、脊髓等受壓時,可選擇手術。常用的手術有骨贅切除、椎間盤摘除椎體融合、椎管減壓等。
[護理]
急性期要臥床休息,頸痛者可在頸肩部墊薄枕,腰疼者可採取側臥位。下床活動時可配戴頸、腰圍。另外在家中還可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敷於患處,每次半小時進行熱療。
[預防]
1.注意工作中的勞動保護:重體力勞動,超負荷運動。有條件時,應採取科技手段,減輕勞動強度,個人應注意工作或運動後的調整,熱水浴、按摩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可能時,一種工作姿勢不要持續過久,要注意適時的休息和活動。
2.克服生活中的不良習慣:睡眠時枕不可過高,床鋪不可過軟,注意調整看書寫字時的坐椅高度,靜止站立時應注意收腹,以減輕腰肌的負擔。
3.體育鍛鍊:長期堅持體育鍛鍊,可加強肌肉力量,保持關節穩定,減少關節的損傷。
4.相關疾病的治療:對可能引發骨性關節病的原發病變要及時治療。
5.減肥:肥胖是引發骨性關節病的重要因素,應給予特別重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