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頁號:Z9-117標準編號:WS3-B-1775-94
處方
牛黃5g,冰片5g,硃砂10g,薄荷5g,麝香7g,熊膽5g,板藍根5g,雄黃20g,甘草5g,金銀花5g,蟾酥8g
製法
以上十一味,蟾酥加溫水適量,置溫處浸漬24小時,調成糊狀;硃砂、雄黃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甘草、金銀花、板藍根、薄荷粉碎成細粉,過篩;將牛黃、冰片、麝香、熊膽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混勻,加入蟾酥糊,混勻,用水泛丸,以燈心炭包衣,乾燥,即得。
性狀
本品為黑色的小水丸;味苦、麻辣。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無定形團塊淡黃棕色,埋有細小方形結晶。不規則細小顆粒暗棕紅色,有光澤,邊緣暗黑色。花粉粒 黃色,類球形,直徑約至76μm,有三孔溝,表面具有細密短刺及圓粒狀雕紋。不規則形晶體(水裝片)橙紅色、紅黃色或暗褐 色,微透明或不透明,略顯稜角。不規則形塊片狀分泌物(50%甘油乙醇液裝片)半透明,邊緣不整齊,淡黃色或黃白色,由許 多細小的圓形顆粒組成。
(2)取本品0.2g,研細,進行微量升華,升華物加新配製的1%香草醛硫酸溶液1~2滴,液滴邊緣漸顯紫紅色。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8頁)。
功能與主治
消腫解毒,止痛退熱,鎮驚安神。用於喉風喉痹、喉痛、雙單乳蛾等咽喉諸症,疔毒、癰瘡、小兒急熱驚風及一般紅腫熱痛等症。
用法與用量
口服;咽喉痛口內含化。成人一次10~15丸,五歲一次5丸,嬰兒一次1~2丸,一日2次。
規格
每100丸重0.26克
貯藏
密閉,防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