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堂》特種郵票

《中醫藥堂》特種郵票

中國郵政於2010年11月20日發行《中醫藥堂》特種郵票1套4枚。該郵票由李晨設計,北京郵票廠印製,志號:2010-28。

簡要概述

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的三大國粹之一,數千年來在中華文明史上閃耀著燦爛的光輝。國家郵政局於2010年11月發行一套《中醫藥堂》郵票,通過四座中醫藥堂的形象,向全世界人民展現我國中醫藥的巨大魅力。

郵品樣板

(4-1)T同仁堂 (4-1)T
同仁堂
(4-2)T胡慶余堂 (4-2)T
胡慶余堂
(4-3)T雷允上 (4-3)T
雷允上
(4-4)T陳李濟 (4-4)T
陳李濟

郵品資料

郵票名稱:中醫藥堂
郵品類型:特種郵票
全套枚數:4枚
發行機構:中國郵政
發行時間:2010年11月20日
郵品志號:2010-28
圖序/圖名/面值
(4-1)T/同仁堂/1.20元
(4-2)T/胡慶余堂/1.20元
(4-3)T/雷允上/1.20元
(4-4)T/陳李濟/1.20元
郵票規格:30×50毫米
齒孔度數:13.5度
整張枚數:12枚
整張規格:190×176毫米
版別:影寫
防偽方式: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螢光噴碼
設計者:李晨
二圖資料提供:胡慶余堂中藥博物館
責任編輯:陳宜思
印製廠:北京郵票廠
出售辦法:自發行之日起,在全國指定郵政網點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

中醫史話

在我國民間傳說中,有神農嘗百草的故事,上古年代,神農氏為了解救廣大民眾的病痛疾苦,帶領弟子走遍九州大地,嘗遍百草,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發現無數能醫治人們疾病的藥草,使人們告別病痛,走向健康。實際上,中藥是古代勞動人民在採集食物中逐漸發現,並不斷總結經驗,逐步積累而發展起來的。西周初年形成的《詩經》中有大量描繪古代勞動人民生活風情的詩歌,人們發現在《詩經》中涉及到食藥同源的植物有百種之多,如葛、艾、蕨、葑、杞,隨處可見。在古籍《山海經》和屈原離騷》中也有大量涉及治病的藥物。最初,人們大多數是將新鮮動植物直接使用,經過多少年的實踐,人們發現生用藥物有許多問題。據文字記載,是在夏禹時代(公元前2000多年),祖先們就開始釀酒,並利用酒和多種藥物製成藥酒治病。在商代,相國伊尹指導人們用中藥湯劑治病。這樣,中醫藥文化便在中華民族的進步中逐步形成了。如:《本草綱目》是李時珍從1552年起用27年時間寫成的本草藥學巨著,這本藥學巨著收載藥物達1892種,近40種劑型,並進行詳細科學地分類、說明,不僅系統總結了過去的醫藥知識,集千年本草經驗之大成,為歷代醫藥者所必備的書籍,而且促進了以後本草學的發展,為世界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偉大貢獻。郭沫若讚譽道:“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偉哉夫子,將隨民族生命永生”。

發行背景

“北有同仁堂,南有胡慶余堂”、“北有同仁堂,南有雷允上”、“北有同仁堂,南有陳李濟”,這些民間傳揚著的對中醫藥堂的美譽,幾百年來實際是在傳播著浩如煙海的中醫文化當中一些長盛不衰的經典故事。今天,這些故事當中的主角在人們的熱切期待中走進了方寸世界。在中國,雖然有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中藥號,但北京的同仁堂、杭州的胡慶余堂、蘇州的雷允上、廣東的陳李濟則是被大家公認的最有名的中醫藥堂了。這些中醫藥堂歷經滄桑的發展史、神秘獨特的製藥技藝、具有傳統民俗特色的建築店鋪以及獨具魅力的中醫藥文化積澱,可以說是積聚了中國傳統醫藥商業文化之精華。但隨著現代化製藥工藝的發展,那些口授手教的中醫藥堂之中獨特的製藥技藝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許多藥工都已進入耄耋之年,後繼乏人,一些優秀的傳統中醫藥品,處於瀕臨失傳的境地。《中醫藥堂》特種郵票的發行,能夠為弘揚中華傳統中醫藥文化、擴大中醫藥堂老字號的影響力發揮積極的作用,讓中國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

郵票故事

【獨辦官藥:同仁堂】

同仁堂同仁堂
同仁堂是我國中藥行業的老字號,樂家祖先樂顯揚於清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年)創辦同仁堂藥室,至今已經有三百四十二年的歷史。一七零二年樂鳳鳴將藥鋪遷至前門大柵欄路南。一七零六年樂鳳鳴在宮廷秘方、民間驗方、祖傳配方的基礎上總結前人製藥經驗,完成了《樂氏世代祖傳丸散膏丹下料配方》一書,該書序言明確提出“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的訓條,成為歷代同仁堂人的製藥原則。一七二三年(清雍正元年)由皇帝欽定同仁堂供奉清宮御藥房用藥,獨辦官藥,歷經八代皇帝,一百八十八年之久。
同仁堂之所以能在風雨中飲譽海內外數百年而不衰,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堅守古訓,品味不畏昂貴,炮製不畏繁瑣,這是藥效的保證。其次是注重品牌的唯一性,具有了商標意識。據樂家祖訓,凡樂家子孫自開藥店,任何人不允許再啟用同仁堂字號,但是都可以打樂家老鋪旗號。樂家子孫在各地創建的樂家老鋪分號很多,其中比較知名的像十二世的樂達仁在天津創建了藥店,就叫達仁堂。再次樹立了藥店的十大王牌,即:安宮牛黃丸、同仁大活絡丸同仁牛黃清心丸、紫雪、愈風寧心片、國公酒、同仁烏雞白鳳丸壯骨藥酒局方至寶丸、再造丸,此外還有十大名藥。
一九九二年八月,中國北京同仁堂集團公司正式成立。一九九七年的六月,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隆重掛牌,在上海證交所上市。二零零零年三月,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下沉部分優良資產組建北京同仁堂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同年十月底在香港聯交所創業板掛牌上市。

【江南藥王:胡慶余堂】

胡慶余堂胡慶余堂
擁有一百三十多年歷史的胡慶余堂始創於公元一八七四年(清同治十三年),位於杭州吳山北麓大井巷,店址原為南宋惠民和濟藥局所設的熟藥局。胡慶余堂由“紅頂商人”胡雪岩斥巨資開設,其名取自《周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胡慶余堂是我國全面配製中成藥,規模較大,創設較早的著名國藥店,與北京同仁堂齊名,有“江南藥王”之譽。胡慶余堂以宋代皇家藥典《太平惠民和濟藥局方》為基礎,收集各種古方、驗方和秘方,並結合臨床實踐經驗,造出丸、散、膏、丹、膠、露、油、藥酒方四百多種,著有專書《胡慶余堂雪記丸散全集》傳世。至今仍繼承祖傳驗方和傳統製藥技術,保留了大批的傳統名牌產品。胡慶余堂標榜“濟世”、“善舉”,大廳里懸掛“戒欺”匾,以示誠信,這也是百年老店胡慶余堂經久不衰的法寶之一。胡雪岩故世後,胡慶余堂曾數次易主,但店名仍冠以“胡”字,“胡慶余堂”信譽聲名遠揚。
胡慶余堂是我國保存最完好的一處晚清工商型古建築群,系徽派建築風格之典範。古建築占地八畝,面積四千平方米,分隔為“三進”;古建築四周,築以高達十二米的“神農式”封火牆,牆上書有“胡慶余堂國藥號”七個大字。在全國公認的著名老字號藥店中,只有胡慶余堂依然保留了古建築和傳統特色,並具有獨一無二的中國中藥文化以及獨特的中藥製作方法,因此成為全國最具歷史風貌、最具人文特徵、最具觀賞價值、最能體現中國藥業文化的中華老字號。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胡慶余堂進行了全面修繕,將營業銷售、傳統產品加工生產、中成藥發展史及胡慶余堂歷史陳列三者融為一體,形成一座頗具特色的專題博物館。一九八八年,胡慶余堂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零零六年六月,胡慶余堂中藥文化入選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國藥傳奇:雷允上】

雷允上雷允上
雷允上藥店原稱“雷誦芬堂”,創始人為姑蘇名醫雷大升,字允上,號南山。雷大升年輕時讀書學醫,善琴工詩,清雍正初期正值壯年時在北京患重病。愈後棄儒從醫經商,拜在蘇州名醫王晉山門下學醫,遊歷于山東等地,採集中藥材回到故里蘇州,從此行醫濟眾,同時研究中藥丸散膏丹的製作,並著有《金匱辯正》、《要症論略》、《丹丸方論》、《經病方論》等四部醫學書籍,惜所著原件均已散失無存,僅留下四部書名傳至後人。
清雍正十二年(一七三四年),雷大升在蘇州閶門內穿珠巷天庫前開設了一家中藥店,取招牌名為“雷誦芬堂”,銷售自產成藥,並以他自己的字“允上”在店內掛牌坐堂行醫。雷大升醫術高明,治病有方,自己研製的成藥療效顯著,於是“雷允上醫生”名聲遍聞蘇州,遠近皆知。後來人們都稱藥店為“雷允上”,至於藥店正式招牌“雷誦芬堂”逐漸被省略乃至遺忘,如今反而鮮為人知了。
近三百年來,在兼收並蓄、開放創新的吳文化個性中成長起來的雷允上人,秉承了百年立業的“允執其信、上品為宗”的企業信條,謹記“聚百草、澤萬民”的社會責任,弘揚吳門醫派精神,選地道藥材,遵古法炮製,博採眾長,創製了一批組方精當、功效顯著的名藥。尤以“六神丸”為代表的中成藥是吳門溫病學派治病用藥的經典體現,被譽為中華國藥的瑰寶,曾經被國家列為三大機密中藥處方之一,自清代一經問世,即傳譽四方,遠銷香港、日本及東南亞各地。新中國成立以後,“六神丸”曾三次蟬聯國家質量金獎,二零零八年雷允上六神丸”的製作技藝已成功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進入新世紀,雷允上與時俱進,秉承傳統,科學創新,在繼承發揚中醫藥傳統的基礎上,運用現代製藥技術設備進行了中藥現代化的全面改造,已經發展成為集工業,商業和連鎖為一體的企業。

【濟世奇緣:陳李濟】

陳李濟陳李濟
在祖國偉大的醫藥寶典之中,“陳李濟”占有特殊的一頁。廣州陳李濟創建於明朝萬曆年間(公元一六零零年),迄今已有四百一十年歷史。陳李濟由廣東南海藥商李升佐與商人陳體全合夥投資開設,其店號定名為“陳李濟”,意為陳李二人合夥經營,同心濟世。據考究,在全國的製藥行業當中,“陳李濟”是最早建立的企業之一。陳李濟的整個發展過程,可概括為:創建於明末,興起於清末民國初,發展於新中國建立後。陳李濟跨越了漫長的三個多世紀,幾經滄桑,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方重領風騷,揚名天下。
陳李濟掛牌經營後,李升佐致力於蒐集古代固有成方、驗方,選用上乘藥材原料,悉心研究炮製技術,終於以精湛的工藝,製成多種別具一格的古方正藥。清朝初年,“陳李濟”的產品已在國內頗有聲譽。為了擴大影響力,他們每年趁學子赴京應考之機,運送大批產品至京展銷。蠟丸,這種獨特的藥品引起人們的注意,那神奇的療效更使它逐漸贏得了聲譽。學子們考完試回到各地便以京都見聞來傳播“陳李濟”的蠟丸,並視為珍品饋贈親友。從此“陳李濟”蠟丸便名聞遐邇,成為“廣藥”的代名詞。清同治年間,欽賜“杏和堂”封號,同時欽準該廠儲藏用作原料的“舊陳皮”為貢品,多年向朝廷進貢。
當今醫學昌明,藥品浩如煙海,更新換代日趨頻繁,唯獨我國特產的蠟殼藥丸長盛不衰。這是因為大多數中藥材含有糖、澱粉、揮發物等成份,極易吸潮、霉變或招惹蟲蛀,但用蠟殼包裹後,能久存而不變質。一九八一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專門委託北京科教製片廠,將“陳李濟”的蠟丸生產工藝拍成電視片,向國外報導。
四百多年來,陳李濟一直駐足在廣州市北京路,一九九七年搬遷至廣州大道南,擁有了一個符合現代化要求的工業廠房,經營規模得到了較大發展,一個典型的小作坊式藥品生產企業已經建設成為現代化國家重點中藥企業的老字號。

相關郵品

【首日封】
名稱:《中醫藥堂》首日封
發行日期:2010年11月20日
預售價:8.80元
創意:為配合《中醫藥堂》郵票的發行,總公司特發行首日封一套四枚。
內容:4枚封各貼相應2010-28《中醫藥堂》郵票一枚,銷首日紀念戳。
同仁堂 同仁堂
胡慶余堂 胡慶余堂
雷允上 雷允上
陳李濟 陳李濟
【極限明信片】
名稱:《中醫藥堂》極限明信片
發行日期:2010年11月20日
價格:7.20元
內容:四枚明信片貼相應2010-28《中醫藥堂》郵票一枚,銷四地相應郵政日戳。
1
1
1
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