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源解說
“肇”在甲骨文時期為會意字。殷商甲骨文(右圖1)從戈、從戶,“戈”為兵器之象,“戶”為門之象,二者結合表示擊打意。後來也發現了從攴(pū)、從戶的甲骨文(左圖),“攴”為以手持物象形,二者結合表示擊打。至西周時成為形聲字,有兩種:一是從戈,聲肁(zhào)。“肁”也表意,指開門。《說文解字》收錄,楷書作“肈”。二是形旁兼聲旁為[戶攴](“肇”古字。構件戈與攴屬於意義相關偏旁之通用),疊加聲旁“聿”。此字後亦被《說文解字》收錄,楷書作“肇”。現代整理漢字時,以“肇”為正體字。“肈”為“肇”的異體字。
詳細解釋
詞性 | 釋義 | 英譯 | 例句 | 例詞 |
動詞 | 發生、引起。 | cause | 梁啓超《為滬案敬告歐美朋友》:肇事以來,巡捕不惟未死一人,並小小傷痕也沒有。 | 肇事;肇釁 |
〈文言〉開始;創始。 | begin;starte;stablish; found; originate | 屈原《離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 肇始;肇台;肇國 | |
〈文言〉圖謀。 | 《詩經·大雅·江漢》:召公是似,肇敏戎公,用錫爾祉。毛傳:“肇,謀。” | |||
〈文言〉矯正。 | correct; ratify | 《國語·齊語》:比綴以度,縛本肇末。 | ||
〈文言〉擊打。 | strike | 《說文解字·攴部》:肇,擊也。 | ||
名詞 | 古代祭天時的神位。 | 《詩經·大雅·生民》:恆之糜芑,是任是負。以歸肇祀。鄭玄箋:“肇,郊之神位也。” | ||
〈文言〉疆域、疆界。 | 《詩經·商頌·玄鳥》: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 |||
(Zhào)姓氏用字。 | ||||
助詞 | 〈文言〉發語詞。 | 《尚書·酒誥》:肇牽車牛,遠服賈,用孝養厥父母。 | ||
參考資料 |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擊也。從攴,肈省聲。治小切(zhào)
康熙字典
《廣韻》治小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紹切,並音趙。《說文》:擊也。
又《廣韻》始也。《書·舜典》:肇十有二州。《傳》:肇,始也。
又《仲虺之誥》:肇我邦於有夏。傳:始我商家國於夏世。
又正也。《齊語》:竱本肇末。註:竱,等也。肇,正也。謂先等其本,以正其末也。
又敏也。《爾雅·釋言》:肇,敏也。《書·酒誥》:肇牽車牛,遠服賈。
又長也。《爾雅·釋詁》:肇,謀也。《詩·大雅 (江漢)》:肇敏戎公,用錫爾祉。傳:肇,謀也。《釋文》:韓詩云:長也。
又山名。《山海經》:華山青水之東有山,名曰肇山。
又與兆同。《詩·大雅 (生民)》:以歸肇祀。傳:肇,始也。始歸郊祀也。箋:肇,郊之神位也。疏:肇,宜作兆。春官小宗伯云:兆五帝於四郊是也。
又《商頌》肇域彼四海。箋:肇,當作兆。疏:言正天下之經界,以四海為兆域。
又《集韻》杜皓切,音道。擊也。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❶“聿”的上部橫筆兩端都出頭。
❷“戶”寬而扁,“聿”窄而大。
❸“戶”,居左上格,撇的撇尖伸過田字格橫中線。
❹“攵”居右上格。
❺“聿”居下居中,第二筆長橫從橫中線起筆,略向右上斜行;末筆豎寫在豎中線。
書法欣賞
參考資料 |
音韻匯集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韻部 | 調 | 等 | 呼 | 韻系 | 韻攝 | |
廣韻 | 肇 | 治小 | 澄 | 宵B | 上三十小 | 上聲 | 三等 | 開口 | 宵B | 效 | |
中原音韻 | 趙 | 照 | 蕭豪齊二 | 蕭豪 | 去聲 | 齊齒呼 | |||||
洪武正韻 | 趙 | 直紹 | 十二篠 | 蕭 | 上聲 | ||||||
分韻撮要 | 紹 | 審 | 朝 | 第十一朝沼照 | 陽去 |
(音韻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