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培訓

職業培訓

職業培訓也稱職業技能培訓,是直接為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對要求就業和在職勞動者以培養和提高素質及職業能力為目的的教育和訓練活動。其含義:①是一種以勞動者為特定對象的勞動力資源開發活動;②是一種以直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某種特定需要為目的的定向性培訓;③它通常是按照國家職業分類和職業技能標準進行的規範性培訓。職業培訓的種類包括技能培訓、勞動預備制度培訓、再就業培訓和企業職工培訓。

基本信息

分類

職業培訓的種類包括技能培訓、勞動預備制度培訓、再就業培訓和企業職工培訓,依據職業技能標準,培訓的層次分為初級、中級、高級職業培訓和其它適應性培訓。培訓工作主要由技工學校、就業訓練中心、諮詢公司、社會力量辦學等各類職業培訓機構承擔。

技能

1.技工學校技工學校是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招生對象主要是國中畢業生,學制3年。技工學校實行教學實習與科研生產相結合。經過幾十年的改革發展,技工學校已形成國中高級培訓並村,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教育相結合,多層次、多功能、多元化的職業培訓體系,遍及機械、電子、航空、電力、石油、冶金、鐵路、計算機等近30個部門和系統。1998年,全國共有技工學校4362所,在校生181萬人,畢業生68萬人。其中國家及重點技工學校266所,高級技工學校63所。

2.就業訓練就業訓練中心是培訓失業人員的重要基地。其培訓對象主要是失業青年和失業職工。就業訓練中心組織就業前訓練和轉業訓練,多以實用技術和適應性培訓為住,學制靈活,少到1-3個月,多到6-12個月。全國已有就業訓練中心所,年組織培訓萬人次。

3.社會力量辦學社會力量辦學是企業組織、社會團體及其它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面向社會舉辦的培訓機構,社會力量辦學主要實施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的職業資格培訓、技術等級培訓、勞動就業職業技能培訓。全國此類社會力量辦學機構達2萬多所,年培訓能力達1000多萬人。

為使職業培訓工作更好地適應勞動力市場的發展,針對勞動者就業的需要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培訓,並促進培訓與就業緊密結合,原勞動部制定了《綜合性職業培訓基地的基本要求》,組織進行綜合性職業培訓基地和集團試點工作。通過進一步化辦學體制改革,擴大培訓利用現有辦學條件和挖掘師資、設施設備等方面的潛力,將技工學校或就業訓練中心建成兼有職業需求調查、職業培訓、職業技能堅定、職業指導並與職業介紹緊密聯繫的多功能的綜合基地,充分體現培訓與就業相結合、培訓為就業服務的功能,並發揮示範和輻射作用。職業培訓集團主要是依託培訓、就業、鑑定等職能機構的緊密協作,加強本地區職業培訓實體的聯合,為勞動者培訓、鑑定與就業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服務。集團主要依託於社區,著眼於聯合與調動全社會力量辦培訓,發揮整體優勢,成為區域性職業培訓工作的主導力量。全國已建成職業培訓綜合基地和集團200多個,在當地為促進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勞動預備制度

勞動預備制度是國家為提高青年勞動者素質,培養勞動後備軍而建立和推行的一項新型培訓制度。從1999年起,在全國城鎮普遍推行勞動預備制度,這一制度的基本內容是組織新生勞動力和其他求職人員,在就業前接受1-3年的職業培訓和職業教育,使其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或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後,在國家政策的指導和幫助下,通過勞動力市場實現就業。實行勞動預備制度的主要對象是城鎮未能繼續升學並準備就業的初、高中畢業生,以及農村未能升學並準備從事非農產業工作或進城務工的初、高中畢業生。對準備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的初、高中畢業生,各地可從本地實際出發,另行制定培訓辦法。各地還可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城鎮失業人員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

再就業

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實施再就業工程中,為幫助下崗職工轉變就業觀念、提高職業技能, 儘快實現再就業,原勞動部制定了《三年千萬再就業培訓計畫》,要求充分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實行在政府指導和扶持下,個人自學、企業組織和社會幫助相結合,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再就業培訓。再就業培訓的總體目標是:從1998年-2000年得年中,為1000萬下崗職工提供職業指導和職業培訓服務(對1000萬下崗職工普遍進行職業指導,對其中600萬人組織進行職業技能和創業能力培訓)。通過努力,使下崗職工樹立新的就業觀念,轉崗轉業人員掌握實用技能,自謀職業者增強創業能力。具體任務是1998年培訓300萬人,1999年350萬人,2000年350萬人。重點是抓好紡織、鐵道、軍工等重點行業下崗職工的再就業培訓工作。3年中對紡織行業120萬人,鐵道運輸業40萬人,軍工行業40萬人,煤炭行業50萬人,開展職業指導和職業培訓,其它行業根據情況確定具體培訓人數。

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再就業培訓計畫,制定符合地方實際的政策。如北京、陝西推行企業再就業服務中心和職業培訓機構夥伴行動計畫,上海動員社會力量實行政府購買培訓成果的工作機制,蘇州等地開展創業培訓工作。1998年全國有300多萬人參加了再就業培訓,一些地方培訓後就業率超過60%。

創業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三年千萬"再就業培訓計畫,鼓勵引導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積極開展創業活動,通過組織開展培訓指導、政策諮詢和跟蹤服務,切實提高下崗職工和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私營經濟或創辦小企業的能力,勞動保障部在總結北京、上海、蘇州3個城市開展創業培訓試點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創業培訓試點指導意見》,要求在30個城市開展創業培訓工作。

指導意見從選定培訓對象,聘請培訓教師,組織實施培訓等幾個方面對如何組織開展創業培訓工作提出了要求,培訓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可採取集中授課、專家現場諮詢和案例分析相結合,也可通過收視遠程培訓節目與實地參觀考察相結合。指導意見還要求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對下崗職工開展免費培訓。積極爭取財政部門支持,保證財政預算的再就業補助費、就業訓練費的一定比例用於創業培訓,按規定用好從失業保險基金中支出的職業培訓補貼。

在職

在職培訓是指為提高在職勞動者的技術技能水平,由用人單位直接或委託其他培訓機構對勞動者實施的培訓。

《勞動法》第八章第六十八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業培訓制度,按照國家規定提取和使用職業培訓經費,根據本單位實際,有計畫地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培訓。

《職業教育法》第四章第二十八條規定,企業應當承擔對本單位的職工和準備錄用的人員進行職業教育的費用,具體辦法由國務院有關部門會同國務院財政部門或者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依法規定。第二十九條規定,企業未按本法第二十條的規定實施職業教育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收取企業應當承擔的職業教育經費,用於本地區的職業教育。

遠程

利用計算機網際網路開展遠程職業培訓,是國際教育和職業培訓改革的潮流和發展方向。中國人多地廣的國情需要充分利用計算機信息網路等教育手段,開展遠程職業培訓。《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素質的決定》中指出:“積極發展廣播、電視教育和學校電化教學,推廣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要抓好教育衛星電視和播放網點的建設,基本建成全國電化教育網路,復蓋大多數鄉鎮和邊遠地區。”

為此,勞動保障部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專門設有遠程培訓管理機構,擁有一套遠程培訓先進設備,同時成立了遠程培訓專家委員會,並下設了10多個行業的專家小組。在委員會的組織下,正在有計畫地開發了遠程職業培訓音像教材。

中心與中央電視台和中央電視大學等機構合作,已開展了縫紉、家政服務、電子商務等職業的遠程培訓。在網路培訓方面,正在組織開發秘書和電子商務網路培訓課件。

連續性

計算機培訓計算機培訓

連續性職業培訓亦稱繼續培訓。以法國1971年連續性職業培訓的組織法為例,這類培訓是長期教育的一部分,其的是使工人適應變革,促進他們的社會晉升以及對社會經濟、文化發展作出貢獻。繼續培訓的對象是成年人和已進入經濟活動的青年人。

為協調各項所採取的措施,政府設立了職業培訓和社會促進部際委員會、高級官員常設小組和職業培訓、社會促進和就業全國理事會(由政府、僱主和工人三方代表組成)。為組織培訓活動,應在培訓授予者和接受者之間簽訂協定,協定主要規定培訓班性質、目標、實施手段、籌資條件、知識檢查和確認方式。工薪勞動者希望參加一種政府法令準許的培訓班有權享有帶薪教育假。在百火以上的機構中,同時享受教育假的人數可控制在2%以下。享受教育假的時間不得超過1年(全日制培養),或1200小時(非全日制培養或間歇性教育)。教育假計入工齡,並保留有年休假權利。國家對於轉業培訓、適應培訓、職業晉升培訓、進修和就業前蛤訓給予補貼,補貼方式可資助培訓運行開支、培訓中心建設或購置設備等。凡雇用10人以上企業的僱主應資助繼續培訓活動,1972年為全年工資總額的0.8%,1976年時達到2%。資助方式可直接幫助本單位職工參加培訓,也可向培訓保險基金捐款,或向培訓機構捐款。企業的培訓計畫由企業委員會討論通過。國家規定設立各級培訓結果全面評估系統,教員的成果由學員評定,評估結果提交檢查機構和企業委員會。

制度

《勞動法》規定,國家通過各種途徑,採取各種措施,發展職業培訓事業,開發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強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和工作能力。國家為培養和提高從事各種職業的人們所需要的技術業務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而制定的法律規範。它涉及的對象有工人、農民、各種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以及將要參加工作和已經參加工作的人員。其中,培訓技術工人的制度,主要通過學徒、技工學校和在職工人技術培訓等方式實行。

學徒

證書證書

在作坊、工廠和商店中從事勞動和學習技術、

業務的人。學徒制度指學徒在師傅的帶領下,通過實際生產勞動,學習、掌握技術和業務的一種制度。在古希臘和羅馬,培訓學徒相當普遍。中世紀西歐的行會手工業中,已有一套完整的培訓學徒的制度。在近代,對學徒制度進行法律調整,各國採用的方式不同,英國是由雙方當事人簽訂契約,規定師徒之間的權利、義務關係,法律上並不限制,發生糾紛時由法院解決;法國、美國、義大利、西班牙、瑞士等國對師徒契約、學徒資格、學徒培訓期等都制定有專門法律。

中國殷周時的作坊中,已使用學徒。唐、宋時,學徒制度盛行。在整個封建制時期,手工業者、商人收學徒,一般是為輔助勞動和家務役使的需要,附帶傳授技術,學徒期一般3~4年,由業主供給食宿和少量月規錢。學徒對業主具有一定的人身依附關係。學徒出師後,一般要給業主幫工若干年,才能到別的業主處做幫工或自己開業。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資本主義有所發展,使用機器生產的近代化工廠也採用學徒制度。20世紀20年代後,有的改為訓練班、養成工等名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務院在1958年頒布了關於國營、公私合營、合作社營、個體經營的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學徒的學習期限和生活補貼的暫行規定,對學徒(練習生)的招收、培養、學習期限和生活補貼等問題,都作了明確規定。招收學徒的單位和學徒、師傅和學徒之間,均應訂立契約,寫明學習期限、學習內容、學習期間的生活待遇以及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學徒的年齡一般在16周歲以上,學習期限一般為3年。

技工學校

航空培訓航空培訓

即職業訓練學校,指通過專門的職業技術教育培養新的技術工人的一種形式。這種勞動教育制度最早起源於英國,1799年在安德森大學內設立特別工藝班,專門培訓技術工人,1823年獨立成為工藝學院,其後陸續成立了類似性質的學院。19世紀中葉以後,英國又出現了工人大學、技術學校、夜校、補習班、訓練班等形式,主要由慈善團體、宗教團體、工會、公司、企業家等主辦,政府通過由教育部門分發津貼、視察等方式進行監督。

中國從清末到中華民國時期,沒有真正為培養技術工人而設的學校,只有一些私立的職業學校,訓練打字、會計等人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隨著生產建設的發展,需要的技術工人日益增多,專門培養技術工人的技工學校也大批建立和發展起來。國家勞動總局在1979年2月20日頒發《技工學校工作條例(試行)》,對技工學校的性質任務、招生對象、學制以及學校規模和專業設定、辦學條件等都做了具體規定。

在中國,對在職工人的技術培訓也十分重視,採用的具體方法有:組織技術訓練班、開辦業餘學校、推廣電視教育和函授教育、定期舉辦技術講座或召開技術經驗交流會等。對工程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各級領導幹部,也通過中等專業學校、高等院校和各種形式的訓練班,進行定期輪訓,使之儘可能地掌握領導現代化建設所必要的專門知識和技能。

相關法律

《勞動法》,1995年1月1日實施。

職業培訓職業培訓

《勞動法》在總則規定,國家採取各種措施,促進勞動就業,發展職業教育,勞動者提高職業技能。同時,專設第八章職業培訓,規定了國家、各級人民政府、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對發展職業培訓的具體責任。

《職業教育法》,1996年9月1日實施。

依據《教育法》和《勞動法》制定的《職業教育法》,明確了各級各類職業學校教育和各種形式的職業培訓並舉的職業教育體系,確立了職業教育多元化辦學發展方針,提供了發展職業教育的保障條件,是一部全面規範職業教育活動的法律。

相關教材

職業技能鑑定教材表

工種名稱 教材名稱 教材費用(元) 備註

職業道德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 (職業道德) 38.50

秘書

秘書 秘書培訓教材 45.00

秘書指南 10.00

秘書標準 8.00

秘書試題彙編 25.00

秘書英文培訓教材 35.00

推銷員

推銷員 推銷員教材 35.00

推銷員指南 10.00

推銷員標準 3.50

推銷員試題彙編 9.00

公關員

公關員 公關員培訓教材 29.80

公關員指南 12.50

物業管理

物業管理物業管理培訓教材 65.00

物業管理培訓參考資料 55.00

物業管理標準 10.00

物業管理(省教材) 8.00

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 心理諮詢培訓教材(上、下冊) 79.00

心理諮詢標準 10.00

人力資源人力資源教材(國家全套) 141.00

保育員

保育員 保育員工作指南 15.00

保育員複習資料 6.00

職業指導

職業指導(師/高級師) 職業指導操作與實踐 25.20

職業指導(員/助理師) 職業指導操作與實踐 22.20

職業指導職業指導套用基礎 19.80

職業指導人員標準 12.80

職業指導典型案例 36.80

職業指導政策諮詢 14.80

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對策與實踐 48.80

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複習教材(省) 18.00

計算機辦公軟體高級

操作員 辦公軟體套用(Windows98 /Office2000)試題彙編(操作員) 30.00

辦公軟體套用(Windows98 /Office2000)試題彙編(高級操作員) 35.00

辦公軟體套用(Windows98 /Office2000)試題彙編解答(高級) 35.00

計算機網路高級管理人員區域網路管理(Windows2000 Server)試題彙編 30.00

高級網路管理員(windows2000 Server)認證實驗指導書 待定

Microsoft Windows XP標準教程(學生手冊) 32.00

Microsoft Windows XP標準教程(自學手冊) 38.00

Microsoft Windows XP標準教程(習題精解) 20.00

Microsoft Word2002標準教程(教師手冊) 48.00

Microsoft Word2002標準教程(學生手冊) 32.00

Microsoft Word2002標準教程(自學手冊) 36.00

Microsoft Word2002標準教程(習題精解) 20.00

Microsoft Excel2002標準教程(教師手冊) 48.00

Microsoft Excel2002標準教程(學生手冊) 32.00

Microsoft Excel2002標準教程(自學手冊) 36.00

Microsoft Excel2002標準教程(習題精解) 20.00

Microsoft Powerpoint2002標準教程(教師手冊) 36.00

Microsoft Powerpoint2002標準教程(學生手冊) 32.00

Microsoft Powerpoint2002標準教程(自學手冊) 32.00

Microsoft Powerpoint2002標準教程(習題精解) 20.00

Microsoft FrontPage2002標準教程(教師手冊) 38.00

Microsoft FrontPage2002標準教程(學生手冊) 32.00

Microsoft FrontPage2002標準教程(自學手冊) 36.00

Microsoft FrontPage2002標準教程(習題精解) 20.00

Microsoft Office XP整和套用標準教程(教師手冊) 48.00

Microsoft Office XP整和套用標準教程(學生手冊) 32.00

Microsoft Office XP整和套用標準教程(自學手冊) 38.00

Microsoft Office XP整和套用標準教程(習題精解) 20.00

服務類

餐廳服務員 餐廳服務員(初) 10.00

餐廳服務員(中) 10.00

餐廳服務員(高) 10.00

客廳服務員 客廳服務員(初) 10.00

客廳服務員(中) 10.00

客廳服務員(高) 10.00

商品營業員 商品營業員(初) 10.00

商品營業員(中) 10.00

商品營業員(高) 10.00

製冷維修工

製冷維修工 製冷維修工(初) 10.00

製冷維修工(中) 10.00

製冷維修工(高) 10.00

製冷維修工(省) 20.00

中式烹調師

中式烹調師中式烹調師(初) 10.00

中式烹調師(中) 10.00

中式烹調師(高) 10.00

中式烹調師應會 6.00

中式烹調複習資料 10.00

中式烹調師複習資料(高) 4.00

中式烹調技師指南 6.00

中式麵點師中式麵點師(初) 10.00

中式麵點師(中) 10.00

中式麵點師(高) 10.00

西式烹調師

西式烹調師 西式烹調師(初) 10.00

西式烹調師(中) 10.00

西式烹調師(高) 10.00

西式麵點師 西式麵點師(初) 10.00

西式麵點師(中) 10.00

西式麵點師(高) 10.00

家用電熱器

家用電熱器與電動器具維修工 家用電熱器與電動器具維修工(初) 10.00

家用電熱器與電動器具維修工(中) 10.00

家用電熱器與電動器具維修工(高) 10.00

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初) 10.00

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中) 10.00

家用電子產品維修工(高) 10.00

無線電機械裝校工 無線電機械裝校工(初) 10.00

無線電機械裝校工(中) 10.00

無線電機械裝校工(高) 10.00

無線電調試工無線電調試工(高級) 10.00

電工 電工(初) 10.00

電工(中) 10.00

電工(高) 10.00

維修電工 維修電工(初) 10.00

維修電工(中) 10.00

維修電工(高) 10.00

電焊工 電焊工(初) 10.00

電焊工(中) 10.00

電焊工(高) 10.00

車工 車工(初) 10.00

車工(中) 10.00

車工(高) 10.00

鉗工 鉗工(初) 10.00

鉗工(中) 10.00

鉗工(高) 10.00

工具鉗工工具鉗工(初) 10.00

工具鉗工(中) 10.00

工具鉗工(高) 10.00

機械鉗工 機械鉗工(初) 10.00

機械鉗工(中) 10.00

機械鉗工(高) 10.00

鑄造工 鑄造工(初) 10.00

鑄造工(中) 10.00

鑄造工(高) 10.00

磨工 磨工(初) 10.00

磨工(中) 10.00

磨工(高) 10.00

銑工 銑工(初) 10.00

銑工(中) 10.00

銑工(高) 10.00

分析工 分析工(初) 10.00

分析工(中) 10.00

分析工(高) 10.00

農藝工 農藝工(初) 10.00

農藝工(中) 10.00

農藝工(高) 10.00

熱處理 熱處理(初) 10.00

熱處理(中) 10.00

熱處理(高) 10.00

食品檢驗工 食品檢驗工(初) 10.00

食品檢驗工(中) 10.00

食品檢驗工(高) 10.00

汽車駕駛員 汽車駕駛員(初) 10.00

汽車駕駛員(中) 10.00

汽車駕駛員(高) 10.00

汽車維修工汽車維修工(初) 10.00

汽車維修工(中) 10.00

汽車維修工(高) 10.00

摩托調試修理工 摩托調試修理工(初) 10.00

摩托調試修理工(中) 10.00

摩托調試修理工(高) 10.00

乳品檢驗工 乳品檢驗工(初) 10.00

乳品檢驗工(中) 10.00

乳品檢驗工(高) 10.00

服裝設計定製工 服裝設計定製工(初) 10.00

服裝設計定製工(中) 10.00

服裝設計定製工(高) 10.00

美髮師 美髮師(初) 10.00

美髮師(中) 10.00

美髮師(高) 10.00

美髮師複習教材 12.00

美容師 美容師(初) 10.00

美容師(中) 10.00

按摩師 按摩師(初) 10.00

按摩師(中) 10.00

按摩師(高) 10.00

按摩師(省)(初) 10.00

按摩師(省)(中) 10.00

足部按摩師 足部按摩師(初) 7.00

足部按摩師(中) 7.00

考評員教材 25.00

計算機軟體工 計算機軟體工(初) 10.00

計算機軟體工(中) 10.00

計算機軟體工(高) 10.00

計算機文字處理員 計算機文字處理員(初) 10.00

計算機文字處理員(中) 10.00

計算機文字處理員(高) 10.00

計算機系統操作員 計算機系統操作員(初) 10.00

計算機系統操作員(中) 10.00

計算機系統操作員(高) 10.00

家政服務員 家政服務員工作指南 15.00

驗光員 驗光員教材 20.00

電工電工技術基礎9.00

安全規程和安全用電 9.50

電器設備安裝及運行 12.00

電機和電壓器的使用及修理 14.50

初級電工考核指導 9.80

電氣維修工藝學 12.50

電工基礎 12.50

電工數學 8.00

中級電工考核指導 14.00

電子技術基礎13.00

低壓配電裝置和電動機控制 8.00

電工實操考核指導 14.80

初級咖啡師(職業等級3級) 46

中級咖啡師(職業等級2級) 68

高級咖啡師(職業等級1級) 92

咖啡技師(職業等級最高級) 148

初級調酒師 48

中級調酒師 89

高級調酒師 148

序言

勞動和社會保障制度是國家基本的社會經濟制度,不僅在國民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發揮著積極作用,而且事關千家萬戶的生計和每一個公民的福祉,為全社會所高度關注。正因為如此,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的《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中,將“社會就業比較充分,復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作為到202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之一,強調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發展和諧勞動關係”“加快發展城鄉職業教育和培訓網路,努力使勞動者人人有知識、個個有技能”“完善收入分配製度,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保障民眾基本生活”。《決定》對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制度建設提出了新的目標和更高的要求。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好新時期的勞動保障工作,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艱巨而又非常緊迫的任務。

為更好地貫徹《決定》精神,推動勞動保障制度變革和事業發展的進程,幫助廣大讀者全面了解勞動保障制度的歷史沿革和改革的最新成果,我們組織長期在勞動保障部門工作的專業人員和理論工作者,編寫了這套最新勞動保障業務叢書。勞動保障作為一門綜合性業務,包括的範圍廣,涉及的內容多。本套叢書針對其專業性、政策性和適用性都比較強的特點,從理論、實踐和政策運用的角度,系統地對勞動保障制度發展過程進行論述。可以很好地滿足系統內外幹部職工學習掌握勞動保障基礎理論知識、提升業務工作能力的需要;也適合勞動保障專業研究人員、高等院校師生系統地了解勞動保障的理論和實踐。同時,也為關心勞動保障事業的其他部門工作人員、廣大讀者提供了一個全面了解勞動保障業務和政策的視窗。為便於讀者系統學習和研究,叢書按勞動就業、職業培訓、工資分配、社會保障和勞動關係五方面業務分別編寫了五個分冊,並力求突出以下特點:

(1)內容綜合性。本著知識、能力、操作三方面並重的原則,把理論融入到對政策的演變過程和背景的介紹中,重點是對勞動保障政策的理解與套用,目標是提升讀者的業務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

(2)政策權威性。以現行政策檔案為依據,對政策制度的演變過程和發展趨勢進行客觀、準確的闡述,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勞動保障專業知識和政策依據。

(3)業務系統性。重點針對勞動保障系統內外幹部職工的工作實際,在介紹勞動保障業務知識的基礎上,對業務流程、工作方法、現行政策及發展趨勢進行了較為系統的介紹,力求深化讀者對勞動保障政策的理解與運用。

(4)結構合理性。在結構體例上符合認知規律、注重邏輯性。文字通俗易懂,循序漸進,體系完整,結構合理,各部分內容均衡,適合讀者自學和開展工作、進行研究時參考。

為方便使用,叢書每一分冊都設定了四方面內容,即業務知識、能力拓展、名詞術語、法規政策四個部分。業務知識部分是每個分冊的主體,重點是政策制度的歷史沿革和基本框架,包括基本理論、歷史沿革、政策框架、業務範圍和法律法規體系。能力拓展部分主要是讓讀者在掌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加深對業務知識、政策的理解與運用,提升業務工作能力和水平。重點介紹業務創新的典型案例以及政策前瞻和套用。名詞術語部分將業務範圍內的名詞術語進行簡要解釋,包括一些歷史性辭彙,重點是常用術語。對概念的解釋不求面面俱到,但符合國家政策的統一口徑,集中起來也便於查對。政策法規部分選取現行有效、與業務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按法律效力等級和頒布時間順序排列,以備閱讀或工作中查找。

本套叢書由劉學民同志擔任總主編,負責叢書的體例和組織協調,並對全書進行統稿和審定。各分冊主編負責每本書的組稿、編輯和審稿工作,他們分別是:劉軍(勞動就業分冊)、蔡兵(職業培訓分冊)、華迎放(社會保障分冊)、王學力(工資分配分冊)、桂楨(勞動關係分冊)。在此,特對各分冊主編及編寫人員給予的積極配合和大力支持表示誠摯的感謝。由於水平和能力的原因,本套叢書難免疏漏,我們真誠地期待著讀者給予批評指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