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描述
鼠疫耶爾森氏菌總是不運動。在普通的營養培養基上生長。在營養瓊脂上培養24h後,菌落半透明到不透明,直徑0.1~1.0mm。最適生長溫度28~29℃。兼性厭氧,既具有呼吸型代謝又具有發酵型代謝。氧化酶陰性,接觸酶陽性。除了個別的生物變型(biovars)外,都能還原硝酸鹽成亞硝酸鹽。發酵葡萄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產酸,但不產氣或產少量的氣。表現特徵常常與溫度有關,一般培養在25~29℃比在37~39℃能呈現出更多的特徵性。所研究過的種具有腸桿菌的常見抗原。生境很廣泛(從有生命到無生命),有些種適應於特異性寄主。
耶爾森氏菌屬Yersinia原稱巴斯德菌,系包括鼠疫菌的細菌的一屬。可寄生於所有恆溫動物,引起出血性敗血症。菌體通常為1μm左右,小卵形桿菌。菌體兩端易被鹼性染料著染。可形成不活動性芽孢,革蘭氏染色陰性,好氧性或兼厭氧性。對碳水化合物的發酵能力很弱,同時並不產生氣體。最初發現鼠病病原體的,是北里柴三郎和A.E.J.Yersin,二氏均於1894年各自獨立發現的。該菌有侵犯中胚層性細胞的傾向,一般表現為淋巴腺鼠疫和肺鼠疫的發生。原來鼠疫是鼠類的流行病,它是通過蚤的傳播感染於人的。破壞細菌細胞所溶出的內毒素可通過硫銨鹽析法進行提純,得知小白鼠的半數致死量為0.6r。內毒素是一種蛋白質,具有較高的抗原性;另外具有於低溫下培養可消失的一種莢膜,構成莢膜的物質,其抗原性很高,稱為舒茲氏被膜抗原(Schütze′senvelopeanpigen)。此外,還有多糖蛋白性的菌體成分的抗原。該屬細菌在病原寄主方面雖有明顯特異性,但抗原的構成上卻極為相似。又對噬菌體有相當高的感受性而導致溶菌。
發現
腸桿菌科的1屬。為一組革蘭氏染色陰性、卵圓形、短小的桿菌。1894年,瑞士細菌學家A.-É.-J.耶爾森和日本細菌學家北里柴三郎分別發現本屬菌中的鼠疫桿菌,後以前者的姓作為屬名。本屬菌1974年前曾歸入巴斯德氏菌屬。菌體大小(0.5~1.0)×(1.0~2.0)微米。無芽孢,無莢膜,兼性厭氧,營養要求一般,生化反應能力較弱。DNA中的G+C克分子含量為45.8~46.8%。本屬有鼠疫桿菌、 假結核桿菌和腸結腸炎桿菌3種。主要生物學性狀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