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英文名稱 Y.enterocolitica中文名稱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
拉丁文名稱 屬 Yersinia
種 Y.enterocolitica
中文名稱 屬 耶爾森氏菌屬
種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
生物學特性
本菌為革蘭氏陰性桿菌或球桿菌,大小為1-3.5×0.5-1.3μm,多單個散在,有時排列成短鏈或成堆。本菌不形成芽胞,無莢膜,有周鞭毛;但其鞭毛在30℃以下培養條件形成,溫度較高時即喪失,因此表現為30℃以下有動力,而35℃以上則無動力。本菌生長溫度為30-37℃,但在22-29℃才能使本菌的某些特性出現。4℃時能保存和繁殖。本菌世代時間長,最短亦需40分鐘左右。在SS或麥康凱瓊脂上於25℃經24小時培養,菌落細小,至48小時直徑才增大成0.5-3.0mm。菌落圓整、光滑、濕潤、扁平或稍隆起,透明或半透明;在麥康凱瓊脂上菌落淡黃色,如若微帶紅色,則菌落中心的紅色常稍深。本菌在肉湯中生長呈均勻混濁,一般不形成菌膜。
流行病學特點
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分布很廣,可存在於生的蔬菜、乳和乳製品、肉類、豆製品、沙拉、牡蠣、蛤和蝦。也存在於環境中,如湖泊、河流、土壤和植被。已從家畜、狗、貓、山羊、灰鼠、水貂和靈長類動物的糞便中分離出該菌。在港灣周圍,許多鳥類包括水禽和海鷗可能是帶菌者。小腸結腸炎耶爾森氏菌是30年代引起注意的急性胃腸炎型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為人畜共患病。潛伏期約攝食後3-7天,也有報導11天才發病。病程一般為1-3天,但有些病例持續5-14天或更長。主要症狀表現為發熱、腹痛、腹瀉、嘔吐、關節炎、敗血症等。耶爾森氏菌病典型症狀常為胃腸炎症狀、發熱、亦可引起闌尾炎。有的引起反應性關節炎,另一個併發症是敗血症,即血液系統感染,儘管較少見,但死亡率較高。 本菌對易染人群為嬰幼兒,常引起發熱、腹痛和帶血的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