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文學

義大利文學

中世紀,從羅馬帝國時代的拉丁語分化出來的通俗拉丁語,逐漸向義大利民族語言演變。12世紀上半葉,出現了最早的用義大利文寫的詩歌。義大利文學由此發端。

義大利文學
Italianliterature
中世紀,從羅馬帝國時代的拉丁語分化出來的通俗拉丁語,逐漸向義大利民族語言演變。12世紀上半葉,出現了最早的用義大利文寫的詩歌。義大利文學由此發端。
中世紀文學早期義大利文學中,宗教文學占有重要位置。宗教文學最初是用拉丁文寫的聖徒傳、祈禱文、宗教故事和宗教儀式中演唱的聖歌。隨後興起的宗教異端運動,在宗教文學中也得到了反映。主要代表有聖芳洛谷(1182~1226)、雅科波內·達·托迪(約1230~1306)。民間文學在中古時期也獲得發展,但只有一小部分流傳下來,其中最著名的是13世紀下半葉西西里鬻歌詩人丘洛·德·阿爾卡莫的《芬芳的鮮玫瑰》。
義大利最早的文人詩歌,出自13世紀上半葉的西西里詩派。它和隨後在城市公社出現的托斯卡納詩派(主要代表圭托內·達雷托,約1235~1294)、溫柔的新體詩派(主要代表圭多·卡瓦爾坎蒂,約1255~1300),歌頌愛情,抒發城市市民對市俗生活的興趣,達到了中世紀抒情詩的高峰。
記事散文、教諭作品和市民故事,在中世紀城市文學中流行。布魯內托·拉蒂尼(約1220~1294)的《寶庫》和馬可· 波羅的遊記,都有深遠的影響。
文藝復興時期文學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的曙光最先在義大利出現。第一個代表人物但丁。以其代表作《神曲》成為義大利和歐洲文學史上繼往開來的偉大詩人。另外兩位文藝復興運動的先驅彼特拉克薄伽丘分別以《歌集》和《十日談》,開歐洲近代抒情詩和短篇小說的先河。
義大利文學但丁《神曲》插圖

14世紀下半葉至15世紀中葉,最重要的詩人是波利齊亞諾(1454~1494),他的詩歌反映了人文主義者對田園詩世界的嚮往。而浦爾契(1432~1484)、博亞爾多(1441~1494)分別以長篇騎士傳奇敘事詩《摩爾乾提》、《熱戀的羅蘭》,載入義大利文學史冊。
文藝復興晚期的代表是阿里奧斯托(1474~1533)、馬基雅維利(1469~1527)和塔索(1544~1595)。阿里奧斯托的《瘋狂的羅蘭》,承接博亞爾多的《熱戀的羅蘭》,為歐洲敘事詩的發展開拓了道路。馬基雅維利和阿里奧斯托、阿雷蒂諾(1492~1556)的喜劇作品對於後來的義大利喜劇的發展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塔索的敘事長詩《被解放的耶路撒冷》閃耀著文藝復興的最後光芒。
17~18世紀文學17世紀,義大利因異族不斷侵入,政治動亂,喪失了在歐洲經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文學呈現衰敗的景象。以馬里諾(1569~1625)為代表的形式主義文學馬里諾詩派和阿卡迪亞詩派應運而生。
18世紀下半葉,義大利獲得了相對穩定的局面。自然科學、唯物主義哲學和啟蒙思想廣泛傳播。出現了啟蒙主義文學。最有成就的啟蒙主義作家哥爾多尼(1707~1793)革新長期流行的“假面喜劇”創建了“風俗喜劇”,體現出鮮明的民主思想,為義大利現實主義戲劇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民族復興運動時期文學爭取民族獨立、統一和自由的民族復興運動在19世紀蓬勃興起,浪漫主義文學便是這一運動在文化領域的反映,推出了白爾謝、波爾塔、曼佐尼萊奧帕爾迪等一批優秀作家、詩人,他們運用抒情詩、歷史小說、歷史劇的體裁,抒發義大利人民維護民族尊嚴、復興祖國的熱切願望。
民族復興運動在1870年以建立君主立憲的義大利王國宣告結束。義大利陷於資本主義新秩序和舊的封建關係的夾擊境地。真實主義文學是這一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的產物。以卡普安納、維爾加為首的真實主義作家群體,把目光投向當時社會矛盾最尖銳的地區,深刻地揭示出在強大的資本主義衝擊下傳統的社會秩序的瓦解和平民階層的悲苦境遇。
19世紀末,兒童文學也獲得豐碩成果。科洛迪(1826~1890)的《木偶奇遇記》、德·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產生廣泛的影響。
近現代文學20世紀頭30年,義大利躋身帝國主義行列,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法西斯獨裁政權;其文學呈現出紛繁歧異的局面。未來主義是一群激進的藝術家在革新傳統文學的旗號下的組合。他們同鄧南遮(1863~1938)的唯美主義分庭抗禮,採取自由不羈的表現手段,訴諸感應和急速的節奏,著意表現運動和力量的美,展示人的意識的衝動,對歐美現代派文藝發生了影響。隱秘派詩歌萌發於20年代,其輻射力波及半個多世紀的重要詩歌流派。以蒙塔萊、翁加雷蒂(1888~1970)、夸齊莫多為代表的隱秘派詩人擅長刻畫人的內心世界的微妙情緒和瞬息間的感受,宣洩一代人在“生活之惡”重壓下維護個性尊嚴和價值的意識。皮蘭德婁和斯韋沃(1861~1928)是20世紀戲劇、小說領域獨樹一幟的大師。前者打破傳統戲劇的規範,描寫荒誕不經的環境裡的荒誕不經的事件,刻畫人失去自我的悲劇,後者則摒棄傳統小說的手法,藉助潛意識,塑造病態的現代人的形象。新現實主義文學傾注了反法西斯抵抗運動的激情和理想,以樸實無華的文風,表現反法西斯鬥爭、“南方問題”和戰後初期小人物的日常生活,開了義大利文學的新生面。戰後許多作家如萊維(1902~1975)、普拉托利尼(1913~1991)等的成就,都同新現實主義相聯繫。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批傑出的作家都有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維多里尼(1908~1966)把寫實同抽象的觀念結合起來,從道德的角度去揭示現實的本質。卡爾維諾一生致力於藝術形式的創新,對現代人的被異化進行沉思。莫拉維亞以敏銳的目光,嫻熟的技巧,刻畫了當代資產者無可解脫的精神危機。夏俠小說的特點是描寫社會政治問題,揭露黑手黨的罪行。

概況

義大利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在文藝復興運動中,義大利出現了文學藝術的先驅人物——文藝復興“三傑”(“義大利文學史上的三顆巨星”):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以及其他一些重要的人文主義作家。
1、弗蘭齊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
義大利“詩歌之父”、義大利人文主義文學的先驅、義大利“人文主義之父”, “文藝復興之父”、近代愛情詩的始祖、歐洲近代抒情詩的開創者、“第一個人文主義者”、“第一個近代人”、第一個有知識分子之稱的人,曾獲“桂冠詩人”稱號,他成功地革新了十四行詩,因而又有“十四行詩的鼻祖”和“詩聖”的美名。
彼特拉克生於佛羅倫斯,早年旅居普羅旺斯多年,曾漫遊法國、弗蘭德斯和萊茵河流域。他喜歡蒐集希臘、羅馬古籍抄本,研讀羅馬著名作家的著作,欣賞西塞羅和維吉爾,認為他們是古典學問的“兩隻眼睛”。他的著作大部分用拉丁文寫成,而他最優秀的作品是用義大利文寫的抒情詩集《歌集》。
《歌集》是中世紀以來對世俗愛情進行正面歌詠的優秀抒情作品,主要寫詩人自己與蘿拉的愛情,分為“聖母蘿拉之生”和“聖母蘿拉之死”兩部分,抒發詩人愛的幸福與失戀的痛苦,反映了詩人內心的矛盾:一方面無法克制對蘿拉的強烈感情,另一方面又不能與宗教、傳統等決裂,因而對自己的愛情產生一種負罪感,心靈無法安寧。
《歌集》中的蘿拉形象不同於貝阿德麗采,蘿拉具有世俗的人性美,而貝阿德麗采只具有抽象的神性美。
彼特拉克的詩繼承了普羅旺斯抒情詩和“溫柔的新體”詩派的傳統,克服了抽象和隱晦的寓意,一反中世紀詩歌的神秘出世思想和精神戀愛傾向,大膽抒發對人間女子蘿拉的真摯愛情,表現出對建立在人的自然本性基礎上的近代愛情的追求,使愛情詩與生活更加接近,表現了人文主義者以個人幸福為中心的愛情觀念。
《歌集》在藝術上使十四行詩達到完美的境地,因而十四行詩又被稱為“彼特拉克詩體”。在修辭手法上,彼特拉克開創了一種獨特的比喻——詭譎大膽、善於誇張而又貼切的比喻,即“彼特拉克奇喻”。例:“我沒有得到和平,/我的一切戰爭都已結束;/我既害怕又希望,/我既燃燒又在冰窟中凍僵。”(表現受相思折磨的戀人的內心狂熱與冰冷的矛盾)
2、喬萬尼·薄伽丘(1313—1375)
義大利民族文學的奠基人之一,第一個通曉希臘文的人文主義者。薄伽丘的代表作是短篇小說集《十日談》,這也是歐洲文學史上第一部現實主義作品。
《十日談》的開頭敘述十個青年男女為躲避黑死病而居住在佛羅倫斯鄉間的一個別墅里,住了十天,每天每人講一個故事,共100個故事。這些故事取材廣泛,中世紀傳說、歷史事件、東方民間故事、現實中的人和事都成為攝取的題材。作者採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通過一百個短篇故事反映了14世紀義大利極為廣闊的社會現實,創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它以鮮明的人性,反對神性,反對禁慾主義,反對封建禮教,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集中表達了幸福在人間的人文主義思想。
《十日談》在歐洲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被譽為“人曲”,和但丁的《神曲》齊名。在藝術上,它為歐洲近代短篇小說開了先河,奠定了歐洲近代短篇小說的基礎。它的藝術成就主要體現在:
①有意識地注意結構技巧,使用框架結構,把100個獨立成篇的故事連綴成一個有機整體。
②第一次採用現實主義手法,廣泛地反映了14世紀義大利的社會現實。
③運用諷刺、幽默與對比等手法,具有強烈的喜劇色彩,故事情節生動,細節描寫真實,善於刻畫人物心理。。
④在現實主義形象的畫廊中較早地塑造了不同階層具有鮮明性格特徵的人物形象。
⑤採用佛羅倫斯方言寫成,精練生動,俏皮通俗,為義大利散文奠定了基礎。
3、阿里奧斯托(1474—1533)
文藝復興後期的義大利人文主義文學代表作家,以長篇傳奇敘事詩《瘋狂的奧爾蘭多》聞名。
4、塔索(1544—1595)
文藝復興後期義大利人文主義文學另一代表作家,代表作長篇敘事詩《被解放的耶路撒冷》。
5、康帕內拉(1568—1639)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哲學家 ,作家。他的《太陽城》一書,是具有深遠影響的空想社會主義著作。他在書中採用對話體裁,描繪出一個根本不同於當時西歐各國社會的新型理想社會。在這個社會裡,沒有剝削,沒有私有財產;人人勞動,產品按需分配;太陽城裡實行“哲人政治”,只有大智大慧的“賢哲”才能擔任最高管理人(稱為太陽)及其助手;教育與生產相聯繫,存在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差別。這一構想對後來的空想社會主義者有一定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