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南海三不建議

美國南海三不建議即各方不再奪取島礁與設立前哨站;不改變南海的地形地貌;不採取針對他國的單邊行動。輿論分析“劍指中國”。

概述

美國國務院高官富克斯2014年7月11日在一家智庫的研討會上呼籲南海爭端方自願“凍結”加劇南海緊張局勢的挑釁行動,並提出美國的“南海三不建議”:各方不再奪取島礁與設立前哨站;不改變南海的地形地貌;不採取針對他國的單邊行動。這是美國首次就“各方凍結當前行動”提出具體建議,雖然富克斯聲稱在南海主權爭端中持中立立場,但他同時對中國進行了尖銳指責,他參加的那場研討會的主要基調也是“讓中國意識到挑釁行為的代價”。

有媒體評論稱,美國的建議“劍指中國”詭異的是,最近兩天,菲律賓越南只對美國參議院的決議案表示歡迎,而對美國國務院的新建議保持沉默。美國參議院10日通過的決議露骨地指責中國的“威脅性行為”目的是改變現狀。有分析認為,美國的新建議也可能會約束菲越的行為。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吳士存認為,菲律賓不可能停止油氣開發,越南也不能撤走在南海島礁上的設施,解決南海爭端的方案還輪不到美國提,實際上,最近幾年南海問題變得緊張的根源就在於美國採取的偏袒立場。

原因及背景

美國針對南海問題的政策在經歷了“持中立立場”、“關注度加深”和“實際上的選邊站”三個階段之後,其政策取向逐漸由“觀察”調整為“干預”,趨於強硬。有分析指出,其根本原因是擔憂美國在南海的利益受到威脅。

隨著2010年美國把戰略重心轉移到亞太地區,南海問題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關注重點。美國在南海問題上之所以終於出手,究其背景,乃因為華盛頓對中國近年在南海積極作為的危機感已達到臨界點。

中國學者達巍提出,美國對華實施的不是銅牆鐵壁的“遏制”,而是給中國穿上了件國際制度、規則的“緊身衣”,這種“規制”才是美國對華戰略中最難應對的部分。

媒體評論

台灣《旺報》稱,美國提出“南海三不建議”,是在向北京叫陣。報導援引觀察家的分析說,美國積極介入南海爭端,並提出具體建議,試圖增加華盛頓在有關爭議中的發言權和主導性,明顯是衝著北京而來。報導稱,針對中方近期作為,富克斯發言頗為強硬。

瑞士《聯邦報》12日刊出的文章稱,“中國的鄰國如今確信,當他們挺身對抗中國時,美國會予以支持。無論如何,美國需要能輕易操控的盟國,以‘重新平衡’中國勢力。歸根結底,這是中國和美國間有關亞太地區控制權的鬥爭。”

台灣《聯合晚報》評論說,中美雙方的主張南轅北轍,要中方完全接受美方的主張,對於南海問題必然是無解。美方主張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為基礎,解決南海爭議,這與兩岸雙方對於南海主權的論述是基於歷史疆域,完全不同。美方一直希望透過國際多邊場合,解決南海爭議,這又是中美雙方另一個基本立場的差異。令人感到荒謬的是,美國自己都沒有通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卻要其它國家遵守這項公約,這種矛盾與雙重標準,讓美方的政治宣示無法獲得中方信任。美方若不能尊重中方有關南海歷史疆域的立場,僅片面用美國自己都沒有簽署的國際公約,要求約束大家對南海的行動,並不能夠化解南海爭議,僅流於美國政治態度的宣示,起不了實質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