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蒙諾索夫,М.В.
正文
俄國科學家、詩人。生於農民家庭。19歲入莫斯科的斯拉夫—希臘—拉丁學院,5年後以優異成績進彼得堡俄國科學院學習,不久被派往德國攻讀自然科學和技術。1741年回國,終身在科學院任職。羅蒙諾索夫以唯物主義觀點研究自然現象。1760年在《論物體的固態與液態》一文中提出物質和能量不滅的見解。除物理、化學外,他還研究氣象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根據他的建議,1755年創辦了莫斯科大學。
羅蒙諾索夫在革新俄語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著有《修辭學》(1748)、《俄語語法》(1755作,1757發表)和《論俄文宗教書籍的裨益》(1758)。他主張不同文體應使用不同範圍的辭彙,為克服當時俄語的混雜現象、創造規範的文學語言奠定了基礎。他經過細心研究,將音節體詩改為音節和重音並重體詩,在《論俄文詩律書》(1739作,1778出版)中從理論上深刻闡明了格律問題,並以自己的詩歌創作為新的詩律提供範例,促進了俄國詩歌的發展。他的《伊莉莎白女皇登基日頌》(1748)、《夜思上天之偉大》(1748)和《晨思上天之偉大》(1751)等都充滿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他相信“俄羅斯的大地也能夠誕生自己的柏拉圖和智慧過人的牛頓”。在未完成的敘事長詩《彼得大帝》(1760)中塑造了彼得一世的形象。
羅蒙諾索夫系統地研究過俄國歷史,著有《俄國古代史》(1766)和《俄國簡明編年史》(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