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漂浮核電站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漂浮核電站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漂浮核電站是世界上首座海上浮動核電站,已進入下海測試階段,並將於2017年10月30日完成測試後正式投入使用。俄羅斯副總理DmitryRogozin表示,這座海上浮動核電站會和沿海基礎設施連線,通過電纜為北極城市提供電力。

基本信息

簡介

ACP100浮動式核電站模型ACP100浮動式核電站模型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長140米,寬30米,高10米,排水量21500噸,能配備70名左右船員。在這座“全球最強移動電源”上,裝備的兩座KLT-40型核反應堆,可輸出70兆瓦電功率或300兆瓦熱功率,供20萬人使用。船上的海水淡化設備則可為居民提供每天24萬立方米的淡水。除了為俄羅斯西伯利亞北部的堪察加半島威爾尤欣斯基鎮(Vilyuchinsk)提供穩定的清潔電力和飲用水之外,“羅蒙諾索夫院士”號還將為海上石油平台供應電力。根據計畫,俄羅斯將打造一支海上浮動核電站船隊,為大型工業項目、港口城市、海上油氣鑽探平台提供能源。

“羅蒙諾索夫院士”號的生產商俄羅斯Baltiysky船廠表示,其安全標準不亞於陸地上的核電站,有多重措施防止核泄漏,能在海嘯等其他自然災害情況下,保證反應堆的安全,壽命可達35-40年。

特點

實際上,海上浮動核電站一般採用小型核反應堆,安全性高。並且浮動反應堆往往和陸地保持一定距離,即使發生地震,地震波也不會被海水傳遞,從而受地震、海嘯影響不大。

海上浮動核電站是將小型核反應堆和船舶結合,突破空間限制,使核電移動化,這並不只是俄羅斯想到了。早在1963年,美國軍方就將設計的MH-1A核電裝置裝備在輪船上,解決巴拿馬運河地區的電荒問題。法國研發了下沉式海上浮動核電站Flexblue,其反應堆安全系統能在和外部斷電的情況下依然運轉。韓國的GBS式浮動核電站採用混凝土重力基礎結構作容器和支持結構,運行後每天能淡化4萬噸海水。

中國製造

中國也在加速布局。作為擁有18000多公里海岸線和300萬平方公里管轄海域的“藍色大國”,中國對於海洋經濟的開發和基礎設施的建設一直在緊鑼密鼓地布局。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下稱:中核集團)和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是國內最早出拳海上小型反應堆的先行者,其各自的ACP100S和ACPR50S項目都被發改委納入能源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它們都是中國自主研發、自主設計的海上小型反應堆技術,能為海上油氣田開採、海島開發等領域的供電、供熱和海水淡化提供可靠、穩定的電力。

對於ACPR50S,中廣核小型堆總設計師芮旻曾表示,ACPR50S海上小型堆的特點是模組化設計、緊湊型布置,能實現在易於安裝、運行和檢修的同時,消除大破口事故的發生。

除了ACP100S,中核旗下的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還開發了ACP10S、ACP25S兩種不同功率規模的浮動式反應堆,可進行單雙堆組合,打造不同功率規模的浮動式核電站型號。

2016年1月,中核和中廣核都已聯合國內船體平台研發、設計和製造單位,根據中國海域情況,初步設計了浮動核電站,完成了關鍵技術的攻關工作。

中核將於2016年底啟動示範堆建設,2019年建成運行。而中廣核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合作建造的海洋核動力平台,計畫在2017年啟動示範堆建設,2020年建成運行。到時,這都將成為中國致力於提升“海洋強國”實力的證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