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區劃
彼得堡市位於普利涅夫低地的西部、涅瓦河和芬蘭灣的匯合處——涅瓦河三角洲列島上。彼得堡市建於1703
年,領土面積為0.19萬平方公里,占俄聯邦領土總面積的0.01%。聖—彼得堡聯邦主體的領土面積為8.59萬平方公里,從聖—彼得堡至莫斯科的距離為651公里。該市的行政單位數量有10個省、32個區、5個直轄市、3個區轄市、17個城鎮。聖—彼得堡市管轄範圍內的城市有:科爾皮諾市,建於1722年;喀琅施塔得市,建於1710年;彼得宮城市,建於1711年;普希金市,建於1808年;謝斯特羅列茨克市,建於1917年。區屬城市有:扎列諾戈爾斯克市,建於1946年,屬於謝斯特羅列茨克區;羅蒙諾索夫市,建於1780年,屬於彼得宮城區;巴甫洛夫斯克市,建於1796年,屬於普希金區。 2003年聖—彼得堡市的居民總數為4,582,300人。
歷史沿革
聖彼得堡始建於1703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市名源自耶穌的弟子聖徒彼得。1712年,聖彼得堡成為首都。其後200餘年,它始終是俄羅斯帝國的心臟。聖彼得堡位於波羅的海芬蘭灣東岸,涅瓦河河口,是俄羅斯第二大城、重要的工業中心和交通樞紐。城市發端於1703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口的查亞茨島上建立要塞,後擴建為城,稱聖彼得堡。1712年俄國首都從莫斯科遷到這裡,持續200餘年。1914年改稱彼得格勒,1924年列寧逝世後又命名為列寧格勒,1991年蘇聯解體後恢復聖彼得堡舊名。
聖彼得堡的名稱來自於三個不同的起源:“聖”— 源自於拉丁文,意味“神聖的”,“彼得”— 使徒之名,在希臘語上解釋為“石頭”,“堡”— 在德語或者荷蘭語中稱為“城市”;如此一來,聖彼得堡的名稱不但和彼得大帝之名互相吻合,並且同時說明者,這個年輕的城市蘊含著不凡的文化背景來源。它不但沿襲了德國及荷蘭的文化傳統,並且城市的象徵意義和以聖徒彼得為守護神的古羅馬緊緊相關。有趣的是,甚至聖彼得堡市徽——一個左右交叉的海錨,也類似羅馬梵蒂岡的徽章。
在1703年5月27日以聖三一之名,於兔子島上舉行了隆重的聖彼得堡奠基儀式;彼得大帝首先在涅瓦河三角洲的兔子島上修建了彼得保羅要塞,駐重兵把守,以防禦瑞典軍隊的進攻;至此,波羅的海出海口從此納入俄羅斯版圖,彼得大帝創建了波羅的海艦隊,使俄羅斯在歷史上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海軍,而他也當之無愧的稱謂俄羅斯的海軍之父。
1703年就是聖彼得堡的奠基年。自此,城市漸漸的從要塞開始發展起來。建造這座城市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約有十萬名工匠被派駐到工地上勞作,因為彼得堡是一片沼澤地,所以彼得大帝還下令,把全國所有的石頭運到這裡充當地基,其他任何地方禁止用石頭蓋房子;此外,從外地來這裡的船隻也要交稅,所謂的稅並不是錢幣,而是隨船運來的石頭。按當時的規定,大船要攜帶30塊,小船要攜帶10塊,每塊不小於10磅。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俄國與德國互為敵國,俄國遂用斯拉夫語表示城市的“格勒”取代來自德語的“堡”,聖彼得堡被改名為彼得格勒(Petergrad)。俄國首都自彼得大帝以來定在彼得格勒。十月革命勝利後,德國軍隊於1918年2月18日進攻蘇俄,嚴重威脅彼得格勒的安全。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 里托夫斯克和約》簽字。規定蘇俄放棄對波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和部分白俄羅斯地區的管轄權;承認烏克蘭和芬蘭為獨立國家;高加索地區的喀斯、阿爾達罕、巴統割讓給土耳其;等等。《布列斯特和約》的簽訂使蘇維埃俄國退出了戰爭,贏得了積聚力量的寶貴時間,但也使蘇俄喪失了大片領土,特別是波羅的海沿岸領土的被割讓,使首都彼得格勒失去了安全螢幕障。於是蘇維埃乃決定遷都。1918年3月10日,蘇維埃政府由彼得格勒遷至莫斯科。莫斯科成為蘇維埃俄國的首都。
1924年1月列寧逝世後,該城又改稱列寧格勒 (Leningrad)。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這座城市恢復了它的原名聖彼得堡。
聖彼得堡是俄羅斯文化和歷史名城,以建築的精美聞名於世,素有“地上博物館”之稱。彼得保羅要塞、彼得大帝夏宮、斯莫爾尼宮、冬宮、喀山大教堂、聖伊薩克大教堂等建築高雅華貴、多姿多彩。聞名遐邇的冬宮,坐落在聖彼得堡皇宮廣場。1917年沙皇被推翻以後,這座昔日沙皇的宮殿便成了十月革命的象徵。1922年它成為與之相鄰的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一部分。另外,普希金、果戈理、萊蒙托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安德烈.別雷、勃洛克等許多俄國著名詩人和作家都曾在此生活和從事創作。
在俄羅斯歷史上,聖彼得堡也是一座英雄的城市。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均在這裡爆發。炮轟冬宮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如今還靠在涅瓦河邊,發出十月革命第一聲炮響的大炮還昂首指著冬宮。二戰期間,這座城市被德國法西斯軍隊圍困900天,寒冷和飢餓奪走了幾十萬人的生命。但英雄的聖彼得堡人民依靠自己的勇氣、意志和信心守護著自己的城市,直至取得了反圍困的勝利。衛國戰爭後,蘇聯政府授予聖彼得堡“英雄城”的榮譽稱號,聖彼得堡人的精神也成了俄羅斯民族精神的象徵。
如今的聖彼得堡是俄羅斯重要的教學和科研中心之一也是俄羅斯四大工業區之一,這裡擁有40多所高等院校和400個科研機構,其中包括彼得大帝時代建立起來的科學院。聖彼得堡也是俄羅斯僅次於莫斯科的第二大工業中心和重要的海港和造船基地。
聖彼得堡因其地處北緯60度,仲夏時節,日照近20個小時,“白夜”是聖彼得堡的奇觀。它通常發生在6、7月間,在夕陽西下與旭日東升之間只有短暫的若明若暗的間隙,人們無需掌燈,便可在街上讀書看報。
聖彼得堡1988年與中國上海市結為友好城市。
經濟部門
聖—彼得堡市屬於西北經濟區成員,其重要性僅次於莫斯科市,是俄羅斯的工業、科學和文化中心。 聖—彼得堡市是動力機械製造、車床、船舶、儀器製造的重要中心,具體有下列生產聯合體:“阿爾謝納爾”、“艾列克特拉西拉”、“基輔工廠”、光學機械廠、“斯維特拉納”、“波濟特洛恩”、“無線電零件”、“維布拉多爾”、渦輪製造、機械製造、配件製造等。主要工廠有:“俄羅斯零件”、機械製造廠、波羅的船舶建造廠、車輛維修廠、無軌電車廠、精密儀器製造廠、“伊茲滅里傑里”蓄電池廠、自動車床廠、檢測儀器廠。工業方面還有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製造業(“列恩夫多爾切維特滅特”聯合體,生產鋁合金的工廠),化學工業(“普拉斯特馬斯”生產聯合體、化學製藥聯合體,工廠有“克拉西傑里”橡膠製品廠),輕工業,食品業和印刷業。聖—彼得堡市的工業結構領域多種多樣,有電力能源、機械製造、船舶、電工、原子能、輕工業和食品工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