罅漏

【詞語】罅漏 清 清

基本信息

【詞語】罅漏
【拼音】xià lòu
【釋義】1.裂縫和漏穴。
2.疏漏;遺漏;漏洞。
3.缺失。
【引文】宋 蘇軾颶風賦》:“補茅屋之罅漏,塞牆垣之隤缺”。
唐 韓愈 《進學解》:“補苴罅漏,張皇幽眇”。
《宋史·杜范傳》:“考封樁國用出入之數,而補窒其罅漏;求鹽筴楮幣變更之目,而斟酌其利害” 。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十六國春秋》:“今本有敘事而無贊論,此其罅漏之顯然者” 。
郭紹虞 《中國文學批評史》緒論:“他們寧願以偏勝之故,而罅漏百出,受人指謫,然而一段精光,不可偏廢者也在此”。
明 劉基 《郁離子·荀卿論三祥》:“水旱相仍,饑饉無蓄,雖有鳳凰麒麟日集於郊,無補 楚國 之罅漏”。
清 梅曾亮 《朱孺人墓志銘》:“吾家素貧,而族大婣眾,賓客酒漿束脩之供饋,能內外支拄,不見罅漏,使吾無自失於人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