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縱隔炎指縱隔內的細菌感染,分為急性和慢性。可分為急性化膿性感染和慢性纖維性病變二種。前者有急性感染症狀,後者可引起上腔靜脈壓迫綜合徵或縱隔內其他器官受壓的各種症狀。
急性縱隔炎
病因
急性化膿性縱隔炎的常見病因為食管穿破,骨片類異物戳破頸部或胸部食管,食管鏡檢查穿破食管或食管手術後吻合口漏,均可因口腔細菌下行污染引起嚴重的急性化膿性縱隔炎。頸部或縱隔內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肺膿瘍也可導致急性縱隔炎,但較為少見。
症狀
由於食管穿破引起的縱隔炎發病甚快,病人迅即出現高熱、寒戰和虛脫,伴有胸骨後劇痛、呼吸急促和心跳增快。因頸部深筋膜與縱隔筋膜平面相連通,頸部可出現腫脹、壓痛和皮下氣腫的捻發音。胸部X線片則可見上縱隔影增寬和縱隔及頸部軟組織間氣腫。數小時後,炎症可侵入胸膜,引起胸痛和胸膜腔積液。化膿性縱隔炎或膿胸可壓迫氣管、支氣管或食管,引起呼吸困難和吞咽困難。吞服碘化油攝片可根據碘化油外漏的部位確定食管穿破及其部位。
發病機制
縱隔有脂肪、豐富的淋巴和疏鬆的結締組織,遭受感染後,極易擴散。食管穿孔引起的縱隔炎常並發胸腔積液,以左側為多見,並迅速發展成膿胸。若同時有空氣進入縱隔可並發縱隔氣腫或膿氣胸。縱隔膿腫亦可能直接破入食管、支氣管或胸膜腔。
併發症
常可並發膿胸和膿氣胸。
易誤診
因劇烈嘔吐引起的食管下段自發性破裂可致胃液溢入下縱隔內,但縱隔炎症狀不如上段食管破裂引起的縱隔炎明確,可能誤診為肺炎、心肌梗塞或肺動脈栓塞。但在大多數嘔吐引起的食管破裂也會損破縱隔胸膜,因此大量胃液也流入胸膜腔,引起相應的反應。
檢查
縱隔鏡檢查縱隔鏡檢查是用於肺癌的分期,特別是對胸部X線片或CT掃描發現有腫大的淋巴結患者。一些醫生認為所有肺癌患者均應行有創性分期檢查,而另一些認為僅用於影像學上發現有異常淋巴結的患者。
急性縱隔炎應該做一些檢查。周圍血象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明顯增多。
X線表現為兩側縱隔陰影增寬,以上縱隔為明顯,由於炎症累及周圍胸膜致使兩側輪廓較模糊。側位胸片胸骨後密度增加,氣管、主動脈弓的輪廓模糊。形成膿腫,可於縱隔的一側或雙側見突出的膿腫陰影,氣管、食管受壓移位。亦可出現縱隔氣腫、膿腫和液平、胸腔液氣胸等徵象。食管碘油或有機碘液造影可證實食管穿孔部位、食管支氣管瘺或食管胸膜瘺。
鑑別
除病史外,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但由於縱隔炎系感染全過程的一部分,而且單純縱隔炎在X線胸片上,除可能有縱隔陰影增寬、縱隔氣腫外並無特殊表現,因此臨床上看到的更多是局限性縱隔膿腫,或後縱隔在側位胸片上有氣液面、膿氣胸等表現,有時確診也不容易。X線檢查時後前位和側位胸片很重要。一般床邊攝影由於投照條件關係觀察不清晰。為了診斷方便最好攝半坐位後前位胸片和側位胸片。如懷疑食管或氣管破裂,可行40%無菌碘油造影,避免用鋇劑,以免長期存留,對組織起刺激作用。
必須緊急處理
急性縱隔炎必須緊急處理,因口腔細菌引起的感染、毒性反應至為嚴重,病人很快會因敗血症死亡。在套用廣譜抗生素的同時,積極作外科引流。引流切口應根據食管穿破的部位,在頸部或胸部上段食管穿破的病人,可在頸部胸鎖乳突肌前沿作切口,在頸動脈鞘與甲狀腺氣管之間向後解剖分離,直達食管床或膿腫,如能顯露食管破裂口,可作兩層縫合修補,然後放入捲菸引流或橡皮條引流。早期引流可防止縱隔內炎症的擴散。
在中段和下段胸部食管穿破病例,應根據造影劑所示食管裂口部位和縱隔膿腫部位作後縱隔引流術。即在相應部位截除肋骨後段1~2小段,推開胸膜,進入膿腫,吸盡膿液後放入捲菸引流。在早期病例,引流術時如找見食管破口,可予以間斷縫合。如果縱隔胸膜已損破,有大量胸膜腔積液,僅需作肋間閉式引流術引流胸膜腔。
慢性縱隔炎
病因
已知結核、組織胞質菌病、放線菌、結節病、梅毒、外傷後縱隔出血以及藥物中毒等,均可引起縱隔纖維化。亦可能與自身免疫有關。部分患者的病因不明。
發病機制
本病進展緩慢,在縱隔形成緻密的纖維組織,呈片狀或硬塊狀。好發於前中縱隔的上中部。主要侵犯上腔靜脈、無名靜脈或奇靜脈致發生狹窄或梗阻,其他器官如大的肺血管或食管、氣管、支氣管亦可受累。少數患者可同時發生頸部纖維化和腹膜後纖維化。
體徵
水腫、紫紺、頭痛、眩暈。
檢查
血沉正常。X線檢查可無異常發現,但大部分患者有縱隔胸膜增厚或上縱隔增寬,病變區可見鈣化陰影。胃、十二指腸鋇餐檢查示食管狹窄。體層攝片示氣管、支氣管狹窄。血管造影有助於了解上腔靜脈及其分支的梗阻情況。CT檢查亦有診斷價值。
鑑別診斷
本病應注意與其疾病引起的上腔靜脈梗阻相鑑別。本病引起的上腔靜脈綜合徵,患者多不發熱,血沉正常。本症與中心型或縱隔型肺癌,以及惡性縱隔腫瘤的鑑別,在腫瘤明顯時困難不大,在早期則可混淆,有時誤診為過敏反應、血管神經性水腫、右心衰竭、甚至慢性縮窄性心包炎等。
併發症
病變累及肺動脈,肺動脈受壓可並發肺動脈高壓。
預防保健
主要根據不同病因而採取不同措施。
治療用藥
(一)治療:
治療方法有兩種。內科保守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
1.內科保守治療主要根據不同病因而採取不同措施,如用抗生素控制炎症,激素促進吸收,利尿劑減輕水腫,低分子右鏇糖酐促進靜脈側支循環等方法進行減症治療,以待側支循環的建立。
2.外科手術治療內科治療無效時可採用外科手術建立側支循環。如縱隔纖維化病變局限時,可外科切除,以解除器官壓迫,並可施行上腔靜脈旁路移植手術,以減輕上腔靜脈的阻塞。另外,還可直接切開梗阻的靜脈進行血栓摘除術、內膜切除術,或使用人工血管、自身靜脈、同種異體血管進行搭橋短路手術等。國外有在上腔靜脈狹窄處作縱切口,以大隱靜脈片修補獲得成功的報導。
(二)預後:
慢性縱隔炎引起肺動脈高壓、肺靜脈阻塞以及血栓形成該類患者預後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