綴葉叢螟

綴葉叢螟

綴葉叢螟(拉丁名:Locastra muscosalis)別名核桃綴葉叢螟、木檫粘蟲,為鱗翅目,螟蛾科、綴葉叢螟屬節肢動物。分布於遼寧、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河南、雲南、貴州、四川、陝西等省、市、區。以幼蟲為害核桃,木橑等的葉片,發生嚴重的年份,往往可把樹葉吃光。

基本信息

分布區域

遼寧、北京、河北、江蘇、浙江、台灣廣東雲南貴州陝西

形態特徵

成蟲  
成蟲:翅展27~41 mm,體紅褐色。前翅栗褐色,內橫線鋸齒形深褐色,中室內有一叢深褐色鱗片,外橫線褐色彎曲如波紋,外側色淺,內外橫線之間深栗褐色;後翅暗褐色。雄蟲前翅前緣2/3處有一個腺狀突起。

卵 

卵塊魚鱗狀,排列緊密,上覆膠質物。卵粒片狀,橢圓形,長徑0.8mm,短徑0.6mm,肉紅色,卵殼布滿網狀飾紋。 
幼蟲 
成熟幼蟲長31~42mm,頭殼寬約3mm,頭部黑褐色。前胸背板黑褐色,中間有一條淺色縱溝。胴部背線深棕色,寬闊,亞背線與氣門線間基色為黑褐色,間有黃褐色斑紋,氣門線以下為棕黃至淺黃色,臀板黑褐色。
蛹 
長13~19mm,黃褐色,複眼、觸角、翅、氣門色較深。繭深褐色,革質,扁橢圓形。
繭 
深褐色,扁橢圓形,長約20毫米,寬約10毫米,硬似牛皮紙。

生活習性

綴葉叢螟綴葉叢螟

在貴州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蟲結繭越冬。翌年4月下旬~5月上旬化蛹,5月中旬~6月中旬為化蛹盛期,末期在7月中、下旬,蛹期18~25天。5月中、下旬始見成蟲,6月下旬~7月上旬為羽化盛期。5月中旬始卵,6月下旬~7月中旬為產卵盛期6月上、中旬孵化,6月下旬~7月下旬為孵化盛期,卵期10~15天。8月下旬還有少數初齡幼蟲出現。9月上旬老熟幼蟲陸續結繭越冬。成蟲壽命短,通常2~4天,具趨光性,多於夜間羽化。一頭雌蟲一生能產卵1000~1200粒,每7O~100粒以膠狀分泌物粘著,聚集排列成魚鱗狀。初孵幼蟲乳黃色,常群聚於卵殼周圍爬行,行動活潑,並吐絲結成網幕,在其中取食葉片表皮和葉肉,食成網狀,殘存葉脈。3~5天后,吐絲綴多數小枝為一大巢,在其中取食,脫皮及糞便也積在巢內。隨著蟲齡增大,食量增加,由一窩分幾群,仍綴小枝葉為巢,咬葉柄、嫩枝,食盡葉片後,又重新綴巢危害,遷移性強。老熟幼蟲一頭拉一網,將樹葉捲成筒形,白天靜伏葉筒內,多於夜間取食、活動或轉移,9月上旬以後遷移到地面,在根際周圍的雜草灌木、枯落物下或疏鬆表土中,結繭捲曲於其中,開始越冬。人士深度通常3~8cm。繭的一端,留有羽化孔。6~9月為幼蟲危害期。發生不整齊,從6月上旬~8月下旬,均可見到初齡幼蟲。

寄主植物

核桃鹽膚木漆樹黃連木

防治措施

幼蟲幼蟲

1、 物理防治:

利用成蟲的趨光性,於成蟲羽化盛期,即6月下旬~7月上旬,設燈誘殺,消滅成蟲。

人工防治

利用幼蟲在根際周圍結繭越冬的習性,在封凍前或封凍後,挖繭,消滅越冬幼蟲。利用成蟲產卵於樹冠外圍並綴葉成巢的習性,剪下巢網,摳肥或餵雞,消滅部分幼蟲。

生物防治

綴葉叢螟為害狀(楓香)綴葉叢螟為害狀(楓香)

幼蟲期可用白僵菌粉劑噴灑;幼蟲老熟人土期,於樹冠下地面撒施白僵菌粉,然後耙鬆土層,以消滅人土幼蟲

化學防治

6~8月為幼蟲危害高峰期,發生嚴重時,用50%殺螟松乳油1500~2000倍液,或5O%辛硫磷乳油2000~3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800~1000倍液,于晴日上午噴灑巢網,均可收到良好效果。毒環防治。根據幼蟲下樹越冬的特點,將2.5%溴氰菊酯、或2.5%速滅菊酯1份,加入200份的廢機油中,攪拌均勻製成廢機油毒液,防治時用毛刷沾毒液在樹幹lm高處圍繞乾周塗抹一圈約1Ocm寬的毒環帶,可殺死通過毒環帶的越冬幼蟲。防治時間為9月上旬。如掌握好在幼蟲下樹前的1~2天塗藥,則殺蟲效果可達1O0%。

節肢動物門(十四)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