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翅綴葉野螟

黃翅綴葉野螟

黃翅綴葉野螟學(名Botyodes diniasalis Walker),屬鱗翅目,螟蛾科。別名楊黃卷葉螟。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河北、河南、陝西、寧夏、山西、山東、江蘇、安徽、上海、台灣、廣東;朝鮮半島、日本、印度、緬甸。寄主主要危害楊樹、柳樹。幼蟲危害樹木嫩梢的葉片,吐少量絲將葉片卷綴,藏在其內取食。發生嚴重時常把樹葉吃光,形成禿梢,影響樹木生長。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成蟲成蟲
成蟲:體長12毫米,翅展約30毫米。體黃色,頭部褐色,兩側有白條。觸角淡褐色。胸、腹部背面淡黃褐色。雄成蟲腹末有一束黑毛。翅黃色,前翅亞基線不明顯,內橫線穿過中室,中室中央有一個小斑點,斑點下側有一條斜線伸向翅內緣,中室端脈有一塊暗褐色腎形斑及一條白色新月形紋,外橫線暗褐色波狀,亞緣線波狀。後翅有一塊暗色中室端斑,有外橫線和亞緣線。前、後翅緣毛基部有暗褐色線。
卵:扁圓形,乳白色,近孵化時黃白色。成塊排列,呈魚鱗狀。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20毫米左右,黃綠色,頭部兩側近後緣有一個黑褐色斑點,胸部兩側各有一條黑褐色縱紋。體沿氣門兩側各有一條淺黃色縱帶。
蛹:長15毫米,寬4毫米,淡黃色。外被一層白色絲織薄繭。

生物學特性

幼蟲幼蟲
河南省一年發生4代,以初齡幼蟲在落葉、地被物及樹皮縫隙中結繭過冬。來年4月初越冬幼蟲開始出蟄危害,5月底6月初,幼蟲老熟化蛹。6月上旬,成蟲開始羽化,中旬為出現盛期。第二代成蟲盛發期在7月中旬,第三代在8月中旬,第四代9月中旬,直到10月中旬仍可見到少數成蟲出現。成蟲白天多隱藏於棉田、豆地及其它的作物或灌木叢中,夜晚活動,趨光性極強。一盞40瓦的黑光燈,一夜能誘到成蟲3000多隻。卵產於葉背面,以中脈兩側最多,成塊狀或長條形。每塊有卵50-190餘粒。幼蟲孵化後分散啃食葉表皮,並吐出白色粘液塗在葉面,隨後吐絲綴嫩葉呈餃子狀,或在葉綠吐絲將葉摺疊,藏在其中取食。幼蟲長大,群集項梢吐絲綴葉取食,多雨季節最為猖極,3-5日內即把嫩葉吃光,形成禿梢。1972年7月底至8月初,陰天多雨,濕度較大,對幼蟲的生長發育極為有利,所以8月中旬成蟲數量最多,成為全年出現的最高峰。幼蟲極活潑,稍受驚擾,即從卷葉內彈跳逃跑或吐絲下垂。老熟幼蟲在卷葉內吐絲結白色稀疏的薄繭化蛹。

分布

中國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河北、河南、陝西、寧夏、山西、山東、江蘇、安徽、上海、台灣、廣東;國外分布於朝鮮半島、日本印度緬甸

為害特點

蛹
寄主主要危害楊樹柳樹。幼蟲危害樹木嫩梢的葉片,吐少量絲將葉片卷綴,藏在其內取食。發生嚴重時常把樹葉吃光,形成禿梢,影響樹木生長。

生活習性與控制措施

⑴以初孵幼蟲在落葉、地被物及樹皮縫隙中結繭越冬。秋冬季及時清理樹下落葉,深挖土壤,可有效降低蟲口基數。
⑵成蟲夜間活動,趨光性極強。在成蟲出現期,設定黑光燈誘殺。
⑶卵產於葉背面,塊狀或條狀。幼蟲孵出後分散取食葉表皮,並吐出白色粘液塗於葉面,隨後吐絲綴嫩葉呈鉸子狀,或在葉緣將葉摺疊,藏在其內取食。幼蟲長大後群集在頂梢吐絲綴葉繼續取食,多雨季節最為猖獗,3~5天即可把嫩葉吃光,形成禿梢。因此應儘量選用胃毒劑和生物製劑農藥。運用蘇雲金桿菌(濃度50-130IU/mg)、25%滅幼脲Ⅲ號膠懸劑5000倍液、1.2%苦·煙參鹼乳油1000-2000倍液、用1.2%高滲阿維菌素42~53ml/667平方米噴霧防治。

防治方法:

樹木危害狀樹木危害狀

1.檢疫對樟子松梢斑螟、揪螟應加強檢疫措施,以防止其進一步蔓延。

2.林業技術防治(1)對挑蛀螟應結合疏果摘除蟲蛀桃和及早處理越冬寄主,以壓低蟲口密度。(2)對果梢斑螟在選擇種子園時應注意與同一樹種的天然林隔開。(3)對微紅梢斑螟、樟子松梢斑螟應搞好幼林撫育,促使幼林提早鬱閉;同時要加強管理,避免亂砍濫伐,禁牧,修技留樁短、切口平,減少技乾傷口,以防止成蟲在傷口上產卵;又在越冬幼蟲出蟄前剪除被害梢果,及時處理。(4)對揪螟儘可能截乾造林,將帶蟲苗乾燒毀。(5)及時鬆土、除草、割除藤蔓,以破壞油水野螟成蟲的棲息環境。(6)於刺槐母樹林周圍種植花期較刺槐花期為早的其他豆科植物,以誘集成蟲產卵,產卵期過後將其他豆科植物掩青漚肥。(7)對赤松梢斑螟以在林冠下營造幼林最為安全,隨著幼林成長須保留一定數量的闊葉樹將林分鬱閉度控制在0.3以上。(8)冬季深挖土可直接降低竹織葉野螟越冬幼蟲的蟲口密度。(9)對紅脈穩螟應撿拾落地蟲果、除去蟲穗。

3.人工防治(l)在樟子松梢斑螟化蛹前後剷除凝脂團達韌皮部,以消滅其中老熟幼蟲及蛹。(2)結合冬季撫育修剪,除去黃楊絹野螟的越冬蟲苞,集中銷毀。(3)冬春對苗圃、幼林及散生樹進行普查,發現蟲梁立即剪除,集中焚燒。每年進行2次,並且要與毗鄰單位聯防,以消滅揪螟。(4)用高校剪剪除綴葉螟蟲巢、漚肥或餵雞鴨。(5)對紅松人工幼林可於春季剪除赤松梢斑蝗蟲害枝,集中燒毀。

4.燈光誘殺對果稍斑螟、赤松梢班螟、黃楊絹野螟、檸條堅莢斑螺、綴葉叢螟、沙棗暗斑螟、黃翅綴葉野螟的成蟲可用黑光燈誘殺。

5.生物防治(1)釋放長距繭蜂防治低蟲口密度下的微紅梢斑螟、樟子松梢斑螟。(2)對綴葉叢螟可於幼蟲入土期於樹幹基部周圍地面噴撒2億/g白僵菌粉,然後耙鬆土層,以殺死入上幼蟲。亦可招引益鳥除治害蟲。(3)對紅脈穗螟在花期或幼果期可套用蘇雲金桿菌乳劑100倍液加3%苦棕油(0204乳化劑乳化)噴霧。

6.化學防治(l)對幼齡幼蟲可噴射90%敵百蟲晶體或50%李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m%殺螟松乳油,或50%敵敵畏乳油,或50%磷膠乳油1000倍液。(2)在1-2年生幼林對揪螟幼蟲可於4月下旬報施3%吹哺丹顆粒劑,每株用藥25g。施藥方法:在樹幹基部周圍約30cm範圍內進行三點理藥,人士深20cm,每點澆水500ml,然後封土。對擯榔上紅脈穩螟,可在第一批花個別開放時根施3%呋喃丹顆粒劑。如與氮磷鉀肥混施則可獲防蟲增產效果。每株樹混合施3%吹哺丹顆粒劑O.25kg.氯化鉀0.15kg,過磷酸鈣0.2kg、尿素0.05kg於樹冠下深約1cm、直徑lm的半環溝內,施後覆土壓實。如土壤過乾,應適當灌水。(3)套用40%樂果乳油或50%殺螟松乳油100倍液塗抹被害部位,以毒殺沙棗暗斑螟。(4)對竹螟蜜源地的板栗及株樹可用規%敵敵畏2000倍液噴霧,以毒殺成蟲。(5)套用50%甲胺磷乳油注入毛竹竹稈,每株l-2ml,可毒殺竹螟。(6)對樟子松梢斑螟可用磷化鋅毒簽堵孔。(7)在落葉松隱斑螟幼蟲下樹越冬前於樹幹上塗上澳氰菊酯乳油毒林或捆上毒繩,以毒殺之。(8)對挑蛀螟成蟲可用性信息素誘殺。

保護及保存現狀

自然野生

主要用途和價值

環保與生態用途

開發利用現狀

野生未開發利用

保護建議

不詳

節肢動物門(十四)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