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縱卷葉野螟

稻縱卷葉野螟

稻縱卷葉野螟(拉丁名是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別名稻縱卷葉螟、刮青蟲、白葉蟲、包葉蟲、小苞蟲等,為鱗翅目、螟蛾科、縱卷葉野螟屬節肢動物。國內分布於福建、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國外分布於朝鮮、日本、越南、泰國、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該蟲主要為害水稻,偶見為害小麥、大麥、粟及甘蔗等作物。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稻縱卷葉螟稻縱卷葉螟
翅展18-20mm。翅黃色。頭部及肩片暗褐色。下唇須下側白色。腹部白色有褐色環紋。雄性腹部末端有黑色及白色鱗毛。前翅前緣及外緣有較寬的暗褐色帶,內橫線褐色彎曲,外橫線伸直傾斜,中室有一條暗色紋,後翅有二條褐色橫線,中室有個一暗斑紋,外緣有暗灰色帶。雄外生殖器:爪形突短尖兩側有對稱棒狀突起密布短刺;背兜內側具長毛叢;抱器端部具鱗狀長毛;抱器腹端伸出鉤形突起;陽端基環杯狀;陽莖筒狀,內有兩枚穗狀角狀器 。

生物學特徵

福建省一年發生6~7代。幼蟲為害嫩葉或劍葉,吐絲縱卷稻葉成苞,在苞內取食葉肉呈透明白斑,抽穗期劍葉受害,直接影響產量。一年中以第二代6月間連作早稻孕穗抽穗期,第四代8
稻縱卷葉野螟稻縱卷葉野螟
月間連作晚稻分櫱期,山區第三代9月間單早抽穗期和單晚分櫱期發生為害最為嚴重。氣溫22℃~28℃、相對濕度90%以上有利其卵巢發育。產卵量大,卵孵化率高,高溫乾旱對其發生不利。該蟲具長距離遷飛特性,閩南冬暖年份有少量幼蟲和蛹越冬。卵期寄生性天敵赤眼蜂寄生率高,自然控制作用顯著 。

分布

國內分布於福建、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國外分布於朝鮮日本越南泰國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

危害

主要為害水稻,偶見為害小麥大麥甘蔗等作物。

為害期

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為害特點

稻縱卷葉野螟稻縱卷葉野螟
初孵幼蟲取食心葉,出現針頭狀小點,也有先在葉鞘內為害,隨著蟲齡增大,吐絲綴稻葉兩邊葉緣,縱卷葉片成圓筒狀蟲苞,幼蟲藏身其內啃食葉肉,留下表皮呈白色條斑。嚴重時“蟲苞累累,白葉滿田”。以孕、抽穗期受害損失最大。

以幼蟲吐絲縱卷稻葉結成蟲苞,幼蟲躲在苞內取食上表皮及葉肉組織,留下表皮,形成白色條斑,重則稻田一片枯白,影響株高和抽穗,使千粒重降低,癟谷率增加,導致嚴重減產。

綜防措施

1. 農業防治:

選用抗(耐)蟲水稻品種,合理施肥,使水稻生長發育健壯,防止前期猛發旺長,後期戀青遲熟。科學管水,適當調節擱田時間,降低幼蟲孵化期田間濕度,或在化蛹高峰期灌深水2-3天,殺死蟲蛹。

2. 保護利用天敵,提高自然控制能力:

稻縱卷葉野螟稻縱卷葉野螟
我國稻縱卷葉螟天敵種類多達80餘種,各蟲期均有天敵寄生或捕食,保護利用好天敵資源,可大大提高天敵對稻縱卷葉螟的控制作用,縱卷葉螟天敵約80多種,:各蟲期都有天敵寄生或捕食。卵期寄生天敵,如擬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幼蟲期如縱卷葉螟絨繭蜂,捕食性天敵如蜘蛛青蛙等,對縱卷葉螟都有很大控制作用。

3藥物防治

對於低齡幼蟲,超紅50克/畝、30%吡•丁硫+36.8%水胺•馬(25+100)克/畝、30%吡•丁硫+2.0%阿維菌素(25+50)克/畝、2.0%阿維菌素100克/畝及36.8%水胺•馬100克/畝效果較好。對於大齡幼蟲或蟲口密度大的地塊,應依實際情況加大用量或與其他藥劑混配。如超紅100克/畝或超紅+維稻(或縱清)(25+75mL)兌15公斤水,一畝地45公斤水防效好。

保護及保存現狀

自然野生

主要用途和價值

環保與生態用途

開發利用現狀

野生未開發利

用保護建議

不詳

節肢動物門(十四)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