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別特徵
翅展22-28mm。額圓,黑褐色,頭頂豎鱗淡黃色。下唇須黑褐色,第二節扁寬,內側有凹槽。下顎須淡黃棕色刷狀,與下唇須第二節等長。雄性觸角乾基部彎曲,鱗脊寬厚。前翅紅褐色,亞基線及內橫線銀白色向外傾斜,中室端脈斑白色細條紋狀,外橫線白色彎曲中部向外突出成鈍角,外緣線黑色。後翅灰褐色,外緣及翅脈暗褐色。雙翅緣毛灰褐色。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0-13mm,翅展約20-26mm。前翅赤褐色,近翅基有1條灰色短橫線,內、外橫線呈波狀、銀灰色,兩橫線間有暗赤褐色斑,靠近翅前後線則有淺灰色雲斑,中室端部有一新月形白斑,緣毛灰褐色。後翅淺灰色,外線晗褐色,緣毛淡灰褐色。
卵橢圓形,長徑0.8mm,短徑約0.5mm。初產卵為乳白色,孵化前變為黑褐色。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15-22mm。體漆黑色或藍黑色,具明亮光澤。頭部紅褐色。前胸背板及腹部第九、十節背板為黃褐色。體上具較長的原生剛毛。腹足趾鉤為雙序環,臀足趾鉤為雙序缺環。
蛹赤褐色或暗赤褐色。體長11-14mm,寬3-4mm。頭及腹末均較圓鈍而光滑,尾端有鉤狀臀棘6根,排成弧形。
發生規律
生物學特性
:在浙江和陝西均為1一年一代,以初齡幼蟲主要在雄花序內越冬,也有少數在被害果、消內越冬的。在浙江淳安一帶,越冬幼蟲於4月中、下旬開始轉移,蛀入馬尾松新攤花枝、火炬松嫩枝或逐漸膨大的先年生馬尾松球果內取食危害。5月中旬至7月下旬為蛹期。5月下旬始見成蟲調化,終見於7月下旬。6月中旬至8月初為卵期。6月下旬至翌年6月中旬為幼蟲期。在陝西橋山林區於5月中旬開始轉移,危害球果及嫩梢,5月下旬至6月上旬為轉移危害盛期。6月中旬開始化蛹。6月底7月初成蟲羽化。7月中旬孵出幼蟲,蛀入推花序或當年遭受過蟲害而枯死的光年生球果、當年生枝梢內取食危害,並於其中越冬。成由多在白天羽化,在陝西以8-12時羽化最多,在浙江則以16—20時最多。蛹殼遺留於原坑道內。成蟲具較強的趨光性,利用黑光燈最多1天誘獲成蟲2690頭。成蟲壽命7-13天,平均9.4天。卵產在聚生雄花的被害技或蟲害果上。據觀察,在浙江7月初開始,初齡幼蟲取食殘存而乾枯的被害枝、果,取食量較少,發育較緩,11月後在殘存雄花枝坑道中吐絲結網,封住坑道口,並在其中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馬尾松雄花散粉結束雄花枝生長,先年生球果開始膨大時,3齡前後的越冬幼蟲棄殘技、果,蛀入新技、果中,形成坑道。轉移在夜間進行。蛀孔外覆蓋有黃白色薄絲網。雄花枝內坑道平均長3.9cm最長10.5cm,寬2.2-4.0mm。雄花枝僅剩枝皮而彎曲、折斷。被害技基當年則萌生1-3個小芽,平均生長量僅1.4cm,短於正常技4.2cm;基徑l.9mm,細於正常枝1.3mm。樹木幾經危害,形成小而密的樹冠。據在陝西觀察,其幼蟲主要危害無年生球果,只是在結實不良的情況下,才危害當年生枝、果。幼蟲大多從光年生球果下部近果柄基處蛀入,蛀食果軸、種子和果翼,殘存果鱗及少量果軸,坑道光滑,略呈“U”字形。幼蟲多在夜間爬至蛀孔,啃咬孔口果鱗,孔徑約2.5-5.5mm。光年生球果受害後,輕者局部組織變褐枯死,果形彎曲,種子量少而質劣;重者則整個球果被毀,種子顆粒無收,僅殘存外果鱗,於縮枯死,緊閉不開,嚴重影響當年採種和天然更新。當年生球果受害後,輸導組織被破壞,養分的正常供應被切斷,球果很快乾縮枯死,提早脫落,影響來年種子產量。當年生枝梢受害後,往往形成大量枯梢,影響林木正常生長發育。幼蟲老熟後,即在被害的先年生球果或當年生枝梢內化蛹。化蛹率高低因地而異,如在浙江的化蛹率高達80%,在陝西僅20-25%,其餘幼蟲則因天敵昆蟲和病原微生物寄生而死亡。蛹期13-25天,平均約20天。該蟲的發生危害規律是:中、老齡林重於幼齡林;雄花多的植株重於雄花少的植株;陽坡重於陰坡。天敵有斑螟大距例溝英蜂、考氏白英蜂、球果卷蛾長體繭蜂,其中以球果卷蛾長體革峰寄生率最高,一般寄生率為20%左右,有時高達35%以上。
為害特點
以幼蟲蛀食球果及嫩梢。嫩梢受害後彎曲、枯萎、倒伏、披頭散髮;主梢受害,可造成禿頂,叢生呈掃帚狀;球果受害可導致畸形或乾縮,不能結實。
分布
遼寧、河北、陝西、江蘇、浙江、湖北、江西、湖南、台灣、廣東、四川
防治方法
1.檢疫對樟子松梢斑螟、揪螟應加強檢疫措施,以防止其進一步蔓延。
2.林業技術防治(1)對挑蛀螟應結合疏果摘除蟲蛀桃和及早處理越冬寄主,以壓低蟲口密度。(2)對果梢斑螟在選擇種子園時應注意與同一樹種的天然林隔開。(3)對微紅梢斑螟、樟子松梢斑螟應搞好幼林撫育,促使幼林提早鬱閉;同時要加強管理,避免亂砍濫伐,禁牧,修技留樁短、切口平,減少技乾傷口,以防止成蟲在傷口上產卵;又在越冬幼蟲出蟄前剪除被害梢果,及時處理。(4)對揪螟儘可能截乾造林,將帶蟲苗乾燒毀。(5)及時鬆土、除草、割除藤蔓,以破壞油水野螟成蟲的棲息環境。(6)於刺槐母樹林周圍種植花期較刺槐花期為早的其他豆科植物,以誘集成蟲產卵,產卵期過後將其他豆科植物掩青漚肥。(7)對赤松梢斑螟以在林冠下營造幼林最為安全,隨著幼林成長須保留一定數量的闊葉樹將林分鬱閉度控制在0.3以上。(8)冬季深挖土可直接降低竹織葉野螟越冬幼蟲的蟲口密度。(9)對紅脈穩螟應撿拾落地蟲果、除去蟲穗。
3.人工防治(l)在樟子松梢斑螟化蛹前後剷除凝脂團達韌皮部,以消滅其中老熟幼蟲及蛹。(2)結合冬季撫育修剪,除去黃楊絹野螟的越冬蟲苞,集中銷毀。(3)冬春對苗圃、幼林及散生樹進行普查,發現蟲梁立即剪除,集中焚燒。每年進行2次,並且要與毗鄰單位聯防,以消滅揪螟。(4)用高校剪剪除綴葉螟蟲巢、漚肥或餵雞鴨。(5)對紅松人工幼林可於春季剪除赤松梢斑蝗蟲害枝,集中燒毀。
4.燈光誘殺對果稍斑螟、赤松梢班螟、黃楊絹野螟、檸條堅莢斑螺、綴葉叢螟、沙棗暗斑螟、黃翅綴葉野螟的成蟲可用黑光燈誘殺。
5.生物防治(1)釋放長距繭蜂防治低蟲口密度下的微紅梢斑螟、樟子松梢斑螟。(2)對綴葉叢螟可於幼蟲入土期於樹幹基部周圍地面噴撒2億/g白僵菌粉,然後耙鬆土層,以殺死入上幼蟲。亦可招引益鳥除治害蟲。(3)對紅脈穗螟在花期或幼果期可套用蘇雲金桿菌乳劑100倍液加3%苦棕油(0204乳化劑乳化)噴霧。
6.化學防治(l)對幼齡幼蟲可噴射90%敵百蟲晶體或50%李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m%殺螟松乳油,或50%敵敵畏乳油,或50%磷膠乳油1000倍液。(2)在1-2年生幼林對揪螟幼蟲可於4月下旬報施3%吹哺丹顆粒劑,每株用藥25g。施藥方法:在樹幹基部周圍約30cm範圍內進行三點理藥,人士深20cm,每點澆水500ml,然後封土。對擯榔上紅脈穩螟,可在第一批花個別開放時根施3%呋喃丹顆粒劑。如與氮磷鉀肥混施則可獲防蟲增產效果。每株樹混合施3%吹哺丹顆粒劑O.25kg.氯化鉀0.15kg,過磷酸鈣0.2kg、尿素0.05kg於樹冠下深約1cm、直徑lm的半環溝內,施後覆土壓實。如土壤過乾,應適當灌水。(3)套用40%樂果乳油或50%殺螟松乳油100倍液塗抹被害部位,以毒殺沙棗暗斑螟。(4)對竹螟蜜源地的板栗及株樹可用規%敵敵畏2000倍液噴霧,以毒殺成蟲。(5)套用50%甲胺磷乳油注入毛竹竹稈,每株l-2ml,可毒殺竹螟。(6)對樟子松梢斑螟可用磷化鋅毒簽堵孔。(7)在落葉松隱斑螟幼蟲下樹越冬前於樹幹上塗上澳氰菊酯乳油毒林或捆上毒繩,以毒殺之。(8)對挑蛀螟成蟲可用性信息素誘殺。
保護及保存現狀
自然野生
主要用途和價值
環保與生態用途
開發利用現狀
野生未開發利用保護建議
不詳節肢動物門(十四)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