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背景
近年來全球變暖導致世界各地的颶風、暴雨以及乾旱增多,氣候變化的破壞力遠比地震大得多,氣候變化逐漸從科學問題轉變為政治問題,環保成為新的國際政治話語,環保外交在國際上大行其道,與此同時氣候變化也成為世人擔心的經濟問題、金融問題,全球共同努力應對氣候變化的直接結果之一是:一個“綠色金融時代”正在到來。
社會環境
十幾年來綠金從無到有,蔚然成形,在1997年《京都議定書》簽定後,碳排放權交易在全球逐漸形成規模,在紐約、倫敦和法蘭克福等地,相對成熟的碳排放權金融交易市場已經形成,當前一個規模龐大的全球氣候基金正成為國際氣候談判的核心內容,未來的聯合國氣候談判將重點討論該基金的具體機制設計,以保證已開發國家向開發中國家提供資金支持,幫助開發中國家採取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行動。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德博埃爾強調了設立該基金的重要性,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需要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就提供資金支持的問題達成協定,建立一個明確的機制,哥本哈根會議如果沒有一個資金問題的解決方案,其他一切事情都不可能發生。
主要特徵
1、美國加德能源首席技術官何正宏博士提出,以黑色石油為標誌的“黑金”時代即將終結,代之以綠色生物能源為標誌的“綠金”時代。
2、第一代生物能源以玉米等為原料,需要消耗糧食;第二代生物能源以木屑、稻稈等為原料,轉化成本高;前景最好的是第三代生物能源,它以生長快速、富含脂肪的微藻為原料,提煉出能夠直接用於當前內燃機的生物柴油,而且燃燒過程還能吸收二氧化碳。
3、電動出行的“綠金”時代已離我們近在咫尺,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的一份研究報告佐證了這一事實——到2020年,HEV(混合動力)、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和EV(純電動)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1300萬輛。
4、這是一個足以顛覆汽車市場格局的數字,或許到那一天,占世界總人口60%的城市居民將擺脫對傳統燃料的依賴,暢享著最為綠色和便捷的出行方式。
5、低碳當道,綠色環保現已成為當今或未來汽車工業發展的最大主題。主流汽車廠商不僅展出了具體的新能源戰略車型,而且也將發布綠色環保發展戰略。
6、汽車廠商都將推出新近研發的節能、環保車,突出展示近年來新能源及混合動力汽車的研發及推廣、節能減排技術的運用等最新成果,向世人展示面向未來的環保技術和當代汽車工業與最新科技的完美結合,引領廣大觀眾走進明日汽車的嶄新境界。
綠色金融
全球氣候基金一旦成立,勢將把“綠金時代”推向全新的階段。這不僅意味著“綠色金融”的規模將驟然變大,其規模可望達到已開發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0.7%到1.5%;更重要的是,“綠色金融”的主體將由普通企業擴展到主權國家,影響力大大增強。如今“綠色金融”正在迅速壯大,但一些“反面教材”也開始湧現。在此次八國集團首腦會議開始之前,美國國會正在推動的碳關稅成為眾矢之的。所謂碳關稅,就是針對從開發中國家進口的鋁、鋼鐵、水泥和一些化工產品,徵收特別的二氧化碳排放關稅。專家指出,這實際上是披著環保外衣的貿易保護主義,結果只能是已開發國家在堂而皇之地將開發中國家財富納入自己國庫的同時,讓開發中國家背負污染環境的惡名,這違背了氣候談判應遵循的“共同而有區別的責任”原則。
隨著氣候變化進入“綠金時代”,展現天才創造力的金融創新將源源不斷地產生,藉機發“氣候變化財”、力行保護主義的作法也會繼續出現。人們期待在全球政治談判桌上,談判各方經過協商,能夠去偽存真,為“綠色金融”開闢一條光明的大道。
投資機會
在業內人士看來,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主要特徵的低碳經濟可以衍生出節能減排、清潔能源等多條投資主線。以清潔能源為例,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最新報告,2008年全球與綠色能源發電相關的投資達到1400億美元,與利用煤炭和石油發電的投資為1100億美元,這是歷史上綠色能源投資首次超過傳統能源。國際能源組織預測,未來20年全球為發展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和核能以維護溫室氣體排放平衡,需要10萬億美元的投資。
國元證券低碳經濟與新能源小組研究員周海鷗認為,全球特別是中國的能源生產、消費結構面臨根本性變革,低碳經濟與新能源產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目前,資本市場中新能源汽車、智慧型電網、核電、環境污染處理等低碳細分行業具有較強的投資價值,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節能建築、工業節能領域在更多政府扶持政策出台後,會有較多的投資機會。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樊綱表示,低碳經濟可能成為金融危機後新一輪增長的主要帶動力量,首先取得突破的國家可能成為新一輪增長的領跑者。
新能源車
新能源車正是本屆北京車展的主打,這一點,從車展主題“暢想綠色未來”上,已經得到清晰體現。除了順應大局的立意之外,以“綠色”的名義辦一屆車展,其實也是中國新能源車發展到關鍵階段的必然。如概念車一向是車展的最大看點之一,在此次車展毫無懸念的批上了綠色的外衣。而一向不起眼的電動車,此次也成為了新能源車家族中耀眼新星。對於汽車行業的綠色未來,日本野村綜合研究所的一份研究報告描繪了這樣一個願景——到2020年,HEV(混合動力)、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和EV(純電動)汽車市場規模將達到1300萬輛。這是一個足以顛覆汽車市場格局的數字,或許到那一天,占世界總人口60%的城市居民將擺脫對傳統燃料的依賴,暢享著最為綠色和便捷的出行方式。
中國車企的綠色未來,截至目前中國市場已有76款新能源車型登上了發改委的《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這說明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的確取得了較大進展。國內絕大多數汽車廠商都宣布了其新能源汽車的量產計畫時間表:比如,奇瑞的新能源車型將全部於2010年底前實現量產;吉利熊貓電動車最早可能在2010年10月上市,比亞迪E6將於2010年底之前上市,北汽福田迷迪純電動轎車將於年底前下線,長城歐拉和上汽的一款混合動力汽車也都確定在2010年上市。
綠色經濟
“低碳經濟”如火如荼推進的同時,一些不和諧的聲音也頻頻出現,最典型的莫過於已開發國家計畫徵收“碳關稅”。一些專家認為,由於高能耗產品多數由開發中國家生產,並向已開發國家出口,因而碳關稅的徵收,其實是已開發國家憑藉先進的環保技術,設定特殊標準以阻礙他國產品進入本國市場,從而保護本國貿易的一種手段,本質上是“以環境保護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
美國眾議院在短短五天內先後通過《限量及交易法案》和《清潔能源安全法案》,兩項法案均授權美國政府可以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實施碳減排限額國家的進口產品徵收碳關稅。後者更被美國前財長保爾森的幕僚長史密斯稱為“史上最大的貿易保護措施”。美國更深層次的目的是尋找下一輪引領世界經濟潮流的經濟成長點,以振興和提高美國在全球的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鞏固其在未來以低碳化為核心的綠色經濟中的主導地位。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中國出口產品大多為低端產品,碳含量相對較高,如果美國對中國採取無區別碳稅政策,必然對中國貿易產生明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