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方法

會計方法

會計方法,指從事會計工作所使用的各種技術方法,一般包括會計核算方法、會計分析方法和會計檢查方法。其中會計核算方法是會計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本課件主要介紹會計核算方法。

基本信息

具體方法

會計的方法包括會計核算、會計分析、會計監督、會計預測、會計控制和會計決策等六種具體方法。
(1)會計核算
會計核算是指以統一的貨幣單位為量度標準。連續、系統、完整地對會計對象進行計量、記錄、計算和核算的方法。它是會計方法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使其他各種方法的基礎。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將會產生大量的經濟信息,將經濟信息依照會計準則等規定進行確認、計量、記錄、計算、分析、匯總、加工處理,就會成為會計信息。這個信息轉換的過程就是會計核算,它又包括了一系列具體的方法,如:設定會計科目和賬戶、複式記賬、填制憑證、登記賬簿、成本計算、財產清查和編制會計報表等。
(2)會計分析:
會計分析是利用會計核算提供的信息資料,結合其他有關信息,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的分析研究。一般按以下程式進行:選定項目,明確對象;了解情況,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研究;抓住關鍵,提出結論。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指標對比法、因素對比法、比率分析法、趨勢分析法等。
(3)會計監督:
會計監督是通過會計核算及會計分析所提供的資料,以檢查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或單位的經濟業務是否合理合法及會計資料是否完整正確。可通過核對、審閱、分析性覆核等方法進行。
(4)會計預測:
會計預測作為經濟管理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定量或定性地判斷、推測和規劃經濟活動的發展變化規律,並對其做出評價,以指導和調節經濟活動,謀求最佳經濟效果。會計預測的依據主要是會計資料,它是利用已取得的會計信息產生新的會計信息的過程,所以說會計預測是一個信息處理和信息反饋的過程。會計預測的內容主要有:①資金預測;②銷售預測;③成本預測;④利潤預測;⑤價格預測;⑥財務狀況及綜合經濟效益預測。會計預測的直接目的是為單位經濟活動服務,為會計決策提供信息。
(5)會計控制:
會計控制就是指施控主體利用會計信息對資金運動進行的控制,具體而言會計控制是指會計人員(部門)通過財務法規、財務制度、財務定額、財務計畫目標等對資金運動(或日常財務活動、現金流轉)進行指導、組織督促和約束,確保財務計畫(目標)實現的管理活動。這是財務管理的重要環節或基本職能,與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分析與評價一起成為財務管理的系統或全部職能。會計控制包括內部會計控制和外部會計控制。
(6)會計決策:
會計人員為了解決企業資金運動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和把握機會而制定和選擇活動方案的過程。由於企業資金運動的方向、方式、狀態與效益等方面都具有多種發展可能性,這就在客觀上要求企業在多種發展可能性中作出有利的選擇。由於企業資金運動具有可控性,人們就可以通過決策和控制,促使企業的資金運動朝著有利的方向發展
定義一
會計決策是會計人員為了解決企業資金運動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和把握機會而制定和選擇活動方案的過程。
定義二
會計決策還有另外一含義,即指會計人員在會計管理工作中的日常業務決策,主要是會計管理方法與程式的選擇。在理論界,對於會計的本質持“管理工具論”和“信息系統論”觀點的一部分理論工作者認為,會計沒有決策的職能,因而不存在以企業資金企業為對象的會計決策。

設定賬戶

設定賬戶對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進行分類核算和監督的一種專門方法。由於會計對象的具體內容是複雜多樣的,要對其進行系統地核算和經常性監督,就必須對經濟業務進行科學的分類,以便分門別類地、連續地記錄,據以取得多種不同性質、符合經營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和指標。

複式記賬

複式記賬是指對所發生的每項經濟業務,以相等的金額,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聯繫的賬戶中進行登記的一種記賬方法。採用複式記賬方法,可以全面反映每一筆經濟業務的來龍去脈,而且可以防止差錯和便於檢查賬簿記錄的正確性和完整性,是一種比較科學的記賬方法。

填制和審核憑證

會計憑證是記錄經濟業務,明確經濟責任,作為記賬依據的書面證明。正確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是核算和監督經濟活動財務收支的基礎,是做好會計工作的前提。

登記會計賬簿

登記會計賬簿簡稱記賬,是以審核無誤的會計憑證為依據在賬簿中分類,連續地、完整地記錄各項經濟件業務,以便為經濟管理提供完整、系統的記錄各項經濟業務,以便為經濟管理提供完整、系統的會計核算資料賬簿記錄是重要的會計資料,是進行會計分析會計檢查的重要依據。

成本計算

成本計算是按照一定對象歸集和分配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費用,以便確定各該對象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一種專門方法。產品成本是綜合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一項重要指標。正確地進行成本計算,可以考核生產經營過程的費用支出水平,同時又是確定企業盈虧和制定產品價格的基礎。並為企業進行經營決策,提供重要數據。

財產清查

財產清查是指通過盤點實物,核對賬目,以查明各項財產物資實有數額的一種專門方法。通過財產清查,可以提高會計記錄的正確性,保證賬實相符。同時,還可以查明各項財產物資的保管和使用情況以及各種結算款項的執行情況,以便對積壓或損毀的物資和逾期未收到的款項,及時採取措施,進行清理和加強對財產物資的管理。

編制會計報表

編制會計報表是以特定表格的形式,定期並總括地反映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和結果的一種專門方法。會計報表主要以賬簿中的記錄為依據,經過一定形式的加工整理而產生一套完整的核算指標,用來考核、分析財務計畫和預算執行情況以及編制下期財務和預算的重要依據。

以上會計核算的七種方法,雖各有特定的含義和作用,但並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彼此制約的。它們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方法體系。在會計核算中,應正確地運用這些方法。一般在經濟業務發生後,按規定的手續填制審核憑證,並套用複式記賬法在有關賬簿中進行登記;一定期末還要對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費用進行成本計算和財產清查,在賬證賬賬賬實相符的基礎上,根據賬簿記錄編制會計報表。

現代化的

會計方法在現代化企業的重要性
企業範圍內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從量的方面對經濟過程中價值的運動變化及其結果,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綜合地核算和監督的一項信息管理活動,是財務管理的基礎,是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核算的內容涉及企業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對企業經營活動和財務收支進行監督。會計工作的結果———會計信息有助於融資戰略、技術創新、市場行銷等企業發展戰略的研究和制定,有助於加強財務、成本、資金、人才、質量等方面的管理工作,為各項職能管理提供必要信息,做好參謀,當好助手,有助於防範和化解信用風險。

樹立現代化的會計方法

1.面向未來的時空觀念。會計是一門時效性很強的套用科學,隨著人們時空觀的變化,必須相應地將會計的時空觀由回顧型轉向展望型,通過對現在的認知,為更好地把握未來服務。
第一,站在發展的角度,要徹底拋棄以過去為重心的理論體系和觀念,建立面向未來的會計觀念和理論體系。
第二,構建一種緊跟時尚的面向未來的會計組織結構體系及方法體系,使會計系統與周圍環境緊密地融為一體。
第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克服定期結算所帶來的會計信息時滯。利用網路世界的時空優勢,構建網路會計體系,實現會計的實時動態處理、線上管理及遠程控制等,使會計實現第二次飛躍,一個會計系統應該注意未來,因為未來才是變化的價值的根源。
2.樹立動態時點觀。要充分認識並接受動態變化中的風險因素,深刻領會風險與機會共存的客觀事實,建立新的風險觀念,從動態角度對會計環境及會計要素項目進行評判,建立與之相應的會計理論體系和方法體系。
(1)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管理,採用實時管理、線上管理和遠程控制,其反映速度性強。會計作為一種經營管理活動,也應該與此保持一致。
(2)建立實時報告系統是對動態時點觀的有力支持。有調查研究結果顯示:以定期財務報告為主的形式在網上披露會計信息,已經難以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對信息時效性的要求。因此,建立以時點為基礎的實時報告系統,是知識經濟時代會計世界的必須選擇。
3.積極的風險觀念。知識經濟時代是一個高風險的時代,風險伴隨著人類的一切活動,面對日益增加的風險,忽視或逃避都不是辦法,我們應該通過積極的風險管理,有效地預測和控制風險,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風險是收益的孿生物,逃避風險就是逃避收益。而機會和收益的喪失也是一種風險。人要在承認風險的基礎上尋求對風險的最佳控制,才是惟一的選擇。會計面對這個多變、易變的環境,想要以不變應萬變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承認風險與不確定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從而必須建立全新的風險觀念,採用積極的方法去認識、反應和控制風險,使會計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一個風險反應和預警系統,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基礎上積極地創造收益。深化對風險本質的認識,將各種重要的資源以適當的方法記入會計系統,並儘可能地反映會計項目的內在風險,使會計信息與用戶的需要密切相關,真正具有決策價值。
4.回歸財富重心觀念。會計學是一門對財富及其來源、構成及變化進行計量,說明財富變化的趨勢及原因,並對一個組織或個體創造財富的能力進行估價及預期的科學。過去,由於人們習慣於將資產和財產等同,極大地限制了它所代表的實際範圍,並造成了變化的障礙。知識經濟時代,會計的發展必須強調會計資產向財富回歸,擴大會計資產的範圍,將一切具有目前價值並可能帶來或控制未來利益的資源儘可能納入會計計量的範疇,實現會計資產與財富概念的一體化,從而使會計信息有一般的經濟意義及決策意義,提高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到損益的實質是財富的增減。採用一體化的資產與損益觀念,將損益計量與資產價值的變化有機地融為一體,才能更貼近損益的實質,才能更加真實和全面地反映損益。
5.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綠色會計觀念。知識經濟可持續發展包含兩層意思:一是經濟要發展;二是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容是: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經濟的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條件,科技進步是可持續發展的動力,社會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目的。知識經濟時代,會計作為重要的經濟基礎管理活動,必須包涵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才能不落後於時代。綠色會計正是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產生並建立起來的,可持續發展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和傳統會計理論撞擊便形成了綠色會計,綠色會計的目的是要找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最佳結合點。它所要做的是把環境看成是有價值並能被計量的經濟資源;同時資產化為環境資產,即這種資產在保證經濟效益的基礎上,提高社會效益,維護生態效益。
實現會計工作現代化
1.會計觀念的現代化。會計人員必須更新傳統的會計觀念,樹立現代化會計觀念:一是樹立市場觀念,適應市場要求,正確處理財務關係,靈活運用各種金融衍生工具進行投資理財;二是樹立競爭和風險觀念,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加快信息提供速度,滿足企業競爭所需會計信息內容;科學運用各種投資、籌資方法,提高企業經營效益,預防經營風險,財務風險;三是樹立會計主體觀念,會計的一切活動都要圍繞企業總體目標轉,以提高經濟效益為出發點,提供真實、準確的會計信息,保證決策的正確;推行責任會計、目標管理、以及運用價值工程、量本利分析、投入產出法等現代管理方法,促進經濟效益提高。以企業為主體,主動給領導當好參謀,獻計獻策,突出企業主體地位,確保企業目標實現。
2.會計行為法制化。會計部門作為企業的職能部門,應當根據《會計法》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要求,結合自身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核算和有關管理制度,規範會計基層工作和會計工作秩序。會計人員必須執行國家法規,自覺執法、守法,將會計法規和其它法規規定直接體現在工作中,將會計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保證企業經營活動的正常進行,做到客觀、公正地處理會計事項,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為成本控制提供科學依據。
3.會計工作科學化,會計核算規範化。會計工作科學化是指會計部門為完成會計任務而按照客觀性、有效性、可操作性和先進性要求進行會計工作。客觀性是指會計核算要遵循客觀性原則,真實地反映經濟活動,使會計信息具有可靠性;有效性是指會計工作的運行能取得積極效果,如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確保企業目標的實現,保護企業財產安全以及使會計工作的規範化等;可操作性是指會計工作目標明確、方法科學、程式合理、手續健全、責任清楚、要求規範等;先進性是指會計工作採用當代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等。會計核算的規範化是指會計部門為完成會計核算任務而採用具有規範要求的手段、措施與途徑。會計核算規範化的基礎是會計基礎工作的規範化,沒有規範的基礎工作就沒有規範的核算。
4.會計參與的普遍化和監督的全面化。公司制是現代企業制度的一種有效組織形式。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的職責,形成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隨著經濟的發展,會計身份的回歸以及會計與經濟效益的血緣關係,會計人員應更新觀念,改變事後記賬、算賬的傳統習慣,參與企業的籌資、投資、技術改造、簽訂經濟契約等重大決策的調查論證和可行性研究,增強參與意識,充分發揮會計反映、監督、控制的職能作用。
5.會計人員知識的廣泛化。財會工作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會涉及到企業的計畫管理、生產管理、物資管理、技術管理、質量管理、設備管理等方面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又涉及銀行、財政、稅收、保險、物價等方面的知識之中。財會人員要在實際工作中發揮預測、計畫、反饋、監督、控制、分析、參與決策的職能作用,必須由原來的單一財務會計知識向知識的綜合化、邊緣化發展,採取多種形式、通過不同渠道使自己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只有努力學習和不斷更新相關知識,深入基層,熟悉企業生產工藝流程,吸取實踐經驗,摸索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發表自己負有責任的參謀意見,有效地參與管理。因此培養和造就一批既有豐富的會計專業知識,又懂企業的經營管理,還通曉一般生產技術,善於運用經濟手段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並懂財經法規、經貿知識和具有寫作能力的複合型會計人才,才能更好地為企業強化核算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和企業的發展服務。
6.會計內部監督的日常化、制度化。企業是所有者、經營者、政府、債權人以及消費者和公眾之間一組契約的集合點。在這些契約中,會計數據及其監督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會計數據要求會計人員必須以獨立、客觀的觀察為基礎,在不受其他管理人員干擾的前提下提供客觀、公正的會計信息,才能切實做好會計的監督工作。由於現代企業制度,企業的所有者同企業經營者是分離的,從而出現了所謂兩種控制主體。它們之間的物質利益既有一致的地方,又不會完全一致。就後者而言,它們之間的期望值和目標會產生重大差異。作為經營管理人員組成部分的會計人員,也同樣需要激勵和約束。由於利益驅動,任何環境中的會計人員總是會偏向於企業的利益,有時甚至會為企業的利益不擇手段。具體地說,在不受約束的情況下,會計人員總會選擇有利於企業的會計方法,甚至會採用欺詐性手段。在公司制企業中,不是簡單地實行會計委派制就能奏效的,重要的是要研究監督者必須接受監督的問題,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理論及歷史的經驗教訓,監督會計的工作必須多管齊下、全方位地進行,要防止“真空地帶”或是“監督的盲點”。從內容上來講,既要包括會計人員行為的規範,又要有會計程式與方法的規範;從方法手段來看,既要有法律與行政的手段,又要有經濟和道德的手段;從監督的主體來說,除了會計人員的自我約束外,又要有政府的監督、社會的監督和企業內部的監督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