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世好面

《絕世好面》由黃淑儀聲音導航,帶大家走遍歐亞多個國家,最終探究八千年的麵食文化及歷史,並走訪全亞洲,介紹製作不同面類的技術,體驗各國風土人情。本節目由籌備至拍攝歷時三年,攝影隊走遍中國大陸、烏茲別克斯坦、不丹、土耳其、義大利等歐亞國家、全面介紹各地麵食文化、更利用出色的CG技術解說麵條的發明。

基本信息

《絕世好面》是TVB2010年一檔飲食旅遊節目

絕世好面絕世好面
.
播出時間:星期一 7:00PM 翡翠台
首播日期: 2010.02.01

節目簡介

麵條是一種食品,吸引了世界各地所有人的味蕾。而一條條簡單不過的麵條,背後竟然隱藏著人類飲食文明的發展歷程!
為什麼麵條是條狀的?最早是什麼人發明麵條?麵條竟是最古老的速食食品,薯條,漢堡包都要靠邊站?
麵條是怎樣走進義大利被稱為pasta?直條意大利麵,義大利雲吞的背後有著什麼故事呢?
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吃麵?中國麵食超過一千二百種,普通的手拉麵、獨特的山西刀削麵、貓耳朵、剔尖面等,各式各樣的麵條究竟是怎么造出來?
受到中國影響,東南亞的麵食文化更是五花八門,泰國貴刁、越南檬、日本拉麵等、還有與世無爭的佛國不丹有一種叫puta的麵食、他們怎么演繹出自己獨有的麵食文化?

人物表

監製:鄧婉媚
編審:黃錦強
配音員:黃淑儀

幕後花絮

絕世好面絕世好面
絕世好面絕世好面
絕世好面絕世好面

每集內容

第1集 - 面從哪裡來

播出日期: 2010.02.01 (一)
一條又一條的面,最早究竟是用甚么造成的呢?原來是小麥。那么,最早出現麵條的地方是在哪裡?黃淑儀帶大家去到新疆火焰山附近一個巿集,看看老婆婆以雙手弄出來的“拉條子”麵條,而這種麵條跟最早出現的麵條竟然有著密切的關係!
1991年在新疆發現了多個有二千五百年歷史集體墓穴,從出土文物中發現了一個碗,盛放著最早出現的麵條。不過,面的原材料 - 小麥,並非源於新疆,那么小麥又是從哪裡來的?人類最早又怎樣利用小麥來製造食物?
不過從出土文物中發現了蛛絲馬跡,由一副皮製的面具可以追溯出小麥的來源!結果證實小麥是來自新疆西面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即現今的伊朗一帶,九千年前已經有人類在這裡栽種小麥,也就是小麥最早出現的地方。
小麥最早的食法是以石磨磨出麵粉,造出類似麵包的食物,攝製隊來到北非撒哈拉沙漠地區,一窺最早期造麵包的方法,他們而弄出來的麵包外形像薄餅多過像麵包。北非人發明了石磨而出現麵包,並傳入羅馬,迷上吃麵包的羅馬人更發明“烤爐”,並將麵包烤焗技術推展至歐洲。
經過好多智慧累積,人類將小麥磨成粉末,再搓成麵團造成麵包進食,那么又是甚么人懂得將面團弄成一條條麵條?為何麵條最早在新疆出現呢?攝製隊將大家帶返新疆,看看遊牧民族哈薩克人在特別日子吃的一種麵條,叫“納仁”,意思是手抓羊肉麵。塔吉克人是源自伊朗的民族,現在仍住在新疆,他們所造的“拉條子”,可能就是由最古老的麵條所演變而成。如果最早的麵條是在新疆出現,這樣又是甚么時傳入中土?

第2集 - 中國面面觀

播出日期: 2010.02.08 (一)
中國麵食種類繁多,款式多達一千三百多種,為甚么解中國人對面如此著迷?
中國人食麵食得瘋狂,不單止將麵食視為食物,更視為一種藝術、一種遊戲!
中國人怎樣可以將一公斤麵粉拉出二百萬條麵條呢?
中國人怎樣創造出刀削麵、剔尖面、貓耳朵等既可以吃又有看頭的麵條來?
麵食又怎樣可以從中國人的手上發揚光大?
今集繼續由黃淑儀帶大家去品嘗來自中國的“絕世好面”!
講中國麵食,不得不提山西省,刀削麵、剔尖面、貓耳朵等都是這裡的出品,粗略估計山西麵食有280多種。一位山西師傅用一公斤麵粉可以拉出二百萬條手打面,而且面質爽滑彈牙,師傅技巧純熟是重點外,還有一個秘訣,就是麵團的黏性。那么麵團為甚么會既黏且彈?
為了解開謎底,攝製隊帶大家到雲岡石窟,這個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石窟屹立至今有1,500多年,可是石窟內的佛像嚴重損毀,罪魁禍首不是人為破壞,而是這一帶的水源。不過,正正就是這些水,讓這裡的麵條變得與別不同!謎底揭開了,經過酸鹼值測試,發現這裡的水是7.91,屬於鹼性。鹼性的水遇上麵粉,麵筋的韌力就會更強,所以麵團就可以愈拉愈長、愈拉愈滑!
中國南方沒有小麥,不過中國人會利用其他材料製造麵條,譬如用米製成的“米線”。攝製隊帶大家到雲南境內的哈尼族村,看看他們造米線和吃米線的方法。
黃淑儀帶大家返去古代開封及長安,看看中國最早的夜巿為甚么在宋代的長安出現?再到商業繁盛的開封,看看比歐洲早了五百年出現,樓高兩層的大型食肆,而當時開封食肆最受歡迎的菜色又是甚么?還有在漢朝人的廚藝有幾多元化,廚房的分工和規模如何令人咋舌?
而中國最古老的烹調方法,是“蒸”和“煮”。中國最早有文字記載的麵條食譜,在一本有1,400多年歷史的古籍上找到,節目中還請來專家示範古時中國人是如何煮麵!

第3集 - 面傳千里

播出日期: 2010.02.15 (一)
中國將麵食文化發揚光大,更影響到鄰近國家的飲食文化!這一集黃淑儀會帶大家到中國西南的佛教小國“不丹”,當地最受歡迎的麵食Menchi和Puta,跟中國面有何相似之處呢?泰國的米粉、貴刁,以及越南的檬粉,跟中國的米線、粿條十分相似?它們是怎樣做出來的?
與世無爭的佛國不丹,有一種麵食由全村婦女一起做,這種麵食究竟有何特別?不丹人生活簡樸,國民的快樂指數名列前茅!不丹人寧願放棄賺取外匯,每年只批准七千名遊客入境,目的是要減少旅遊業帶來的文化衝擊,保存富特色的傳統節慶和傳統食物。
“策秋”是佛教慶典,是不丹人重要的節慶,不丹人會做一種叫Puta的蕎麥麵來慶祝。為甚么不丹人不用小麥來做麵條?蕎麥幾乎沒有麵筋,很難搓成麵團,所以做Puta要花好多工夫,還要工具來幫忙,所以全村婦女會一起做Puta。怎樣吃Puta才是最好味?其實好不好吃不單止來自味道,還有來自背後的一份心意,Puta是群策群力地花了一整天做出來的麵條,當然特別滋味!
不丹人還喜歡吃另一種新興的麵條,叫Menchi。Menchi是用小麥製成,在不丹只有20年歷史,而價錢並不便宜呢!不丹人寧願花多一點點,都要嘗一口Menchi面,究竟Menchi有何魅力?有學者相信Menchi是由中國傳入不丹的,有何根據?
種米歷史可以追溯到一萬年前,而中國華南地區的傣族人做米粉的歷史也相當悠久。不過做米粉的工序非常繁複,從水浸米、磨爛後做成米漿、發酵、做成米粉團後再用熱水煮,整整要花三天時間,所以傣族人每逢大時大節才會自己做米粉。而傣族人做米粉的傳統一代傳一代,甚至流傳到千里之外!
七百年前,傣族人曾經被蒙古人驅逐,有些逃至泰國定居,米粉、米線這類食物亦都開始在泰國落地生根。在泰國白菜園宮的一間密室,我們可以從壁畫中看到,泰國人將視為寶貴的麵條來敬佛,這些麵條可能就是泰國人最愛的米粉!而泰國最傳統、最道地做Khanom Chin米粉的方法是怎樣?至於也是我們熟悉的貴刁,又是怎樣在水上巿場誕生,成為街頭麵食?
除了泰國,越南亦都受到中國的影響,飲食文化十分相似。在越南最大城巿“河口”可見到街邊檔賣米粉,不過越南人叫它做“檬”。飲食文化相互影響,在中國的一家食肆售賣的小卷粉,就是來自越南,深受食客歡迎。

第4集 - 東瀛真面目

播出日期: 2010.02.22 (一)
日本人與中國人一樣喜歡吃麵,而麵條款式多多,如拉麵、烏冬及蕎麥麵等,賣相精緻。究竟日本人怎樣將麵條變得出神入化,創意無限?日本江戶時代蕎麥麵已經開始發展,蕎麥麵怎樣演變成為當時的快餐美食?贊歧烏冬享譽全球,一絲不苟嘅製法令人嘆為觀止,怎樣才可以做到一碗完美烏冬?
在日本一間佛寺 - 永平寺,僧侶每日都要艱苦修行,在他們心目中會視吃麵作為獎勵,為甚么?早於宋代時候,中國和日本貿易往來頻繁,加上當時有大量日本僧人遠赴中國求法,令到中國佛教的飲食和烹飪方法,不斷東傳到日本。其實,日本最早出現的麵條是蕎麥麵,原因為何?
東京好多著名蕎麥麵館都超過一百年歷史,他們仍然保留著傳統做蕎麥麵的方法。蕎麥麵在十九世紀風靡全日本,店鋪更開到成行成市,還訂立排行榜,訂出一百家最好的蕎麥麵館。有一種叫做“鰹節”的調味料,竟是令蕎麥麵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它究竟是甚么?今時今日,蕎麥麵熱潮依然盛行。在本州盛岡,會定期舉行一個斗吃蕎麥麵比賽,綽頭可不少!
烏冬是日本獨有的食物,在日本香川的贊歧,烏冬店總有一間在附近。贊歧人喜歡烏冬滑過嘴唇那種感覺,所以一般都吃到“雪雪”聲。不過,怎樣才可以做到一碗完美烏冬?看看全縣最好的烏龍麵館的師傅如何炮製烏冬。
日本人同樣喜歡吃拉麵,日本人運用創意,將拉麵變得更加令人著迷,而且迅速滲透每一個角落。日本人新創的火拉麵,怎樣讓拉麵會著火?麵條在古今日本都同樣受歡迎,原因之一就是夠方便。來到東京捷運站的一家麵館,看看分秒必爭如何令麵條歷久嘗新!

第5集 - 大韓面貌

播出日期: 2010.03.01 (一)
一碗麵包含了好多美好的祈望!日本人習慣在7月7日吃素麵,寓意吉利;泰國人在喜慶日子吃麵條,寓意喜事陸續有來;中國人吃長壽麵,希望長命百歲!至於韓國人的麵食文化,更滲透了儒家思想,今集黃淑儀與大家一起看看韓國麵食特色,以及近代即食麵怎樣影響全世界。
朝鮮儒學泰斗李滉的後人,每年農曆六月十五日都會舉行祭祀祖先,祭祀食物十分豐富,其中一種就是麵條。麵條以小麥造成,韓國人視小麥為珍品,而弄一碗麵相當花工夫,所以用麵條表達孝心!
佛學在韓國舉足輕重,而佛學亦改變了韓國人的飲食文化。一道佛門麵食“紫蘇翠玉瓜面”是怎樣做出來的?韓國僧人吃麵時的習慣又是怎樣?節目中還會根據韓國第一本食譜,試做傳統的韓國麵食“榨面”。
朝鮮王朝時代,麵粉是罕有外國食材,在貴族菜式中便有牛肉湯麵。而高宗皇帝最鍾意吃“平壤冷麵”,這道冷麵有甚么材料?韓國人為甚么愛在冬天吃冷麵?韓國人傳統蕎麥麵的做法,又有何奧秘?
時至今日,韓國人已經將麵食帶上太空。第一位踏足太空站的韓國太空人李素妍博士,帶了十種韓國研發的太空食物上太空,當中還有李博士最喜愛的麵條。這些太空麵食怎樣與別不同?麵食發展能夠一日千里,有一個人居功至偉,他創造全球第一碗即食麵,他是誰?現時全球五十億人每年食用一百億包即食麵,成為最多人吃的加工食物。
現代人生活講求效率,麵條發展到今時今日,已經成為全球的美食之一,平凡的麵條已經變得不平凡,並征服了全世界。

第6集 - 獨當一面義大利

播出日期: 2010.03.08 (一)
義大利的麵條超過三百款,堪稱歐洲麵條王國。一條條的意大利麵夠普遍,那么一層層的嘅意大利麵味道又有何特別?甜的意大利麵你吃過沒有?新鮮意大利麵為何只是貴族的食物?
義大利的麵條五花八門,因為義大利人幾乎每餐都吃麵條,就像中國人食米一樣,無飯不歡。中世紀時阿位伯入侵義大利的西西里,所以當地深受伊斯蘭文化影響,食物也不外,傳統菜式“帕爾馬式芝士焗茄子”和“直條意大利麵”就是好例子。有千年歷史的直條意大利麵要怎樣煮才好吃?
義大利中部的一個古城 - 博洛尼亞,其麵食文化跟西西里截然不同。當地人會將麵團切成五厘米的小方塊,稱為Tortelli,即我們認識的“義大利雲吞”。這款麵食在義大利中部非常受歡迎。除了Tortelli外,這類新鮮製作的意大利麵食有好幾百種,Gnocchi的餡料有馬鈴薯、ravioli裡面包裹著鮮奶芝士,還有一種叫Baquero,義大利語的意思是打人一巴掌,當中還有一段故事呢!
意大利麵自古至今都有很多花款,除了可以作為主食外,還可以做甜品!黃淑儀會帶大家到西西里的市場,品嘗以麵團製成的杏仁糕;再到伊朗的一間雪糕店,看看用麵條做材料的甜品,而這種甜品已經有四百年歷史。
意大利麵可以簡單分為兩大類,就系乾意大利麵和新鮮意大利麵。一般人平日所吃的大多數是乾意大利麵。乾麵條更讓意大利麵可以獨當一面,更行銷全球。是甚么因素造就乾意大利麵的產生?黃淑儀會帶大家到西西里的嘉布遣會修院,修院的地下室擺放著超過七千具乾屍,全部都是經過天然風乾。這些乾屍保存得相當好,究竟秘密在那裡?這與乾意大利麵有何關係?
至於新鮮意大利麵嘅歷史,比干意大利麵更加早。十六世紀中期以前,新鮮意大利麵更被視為奢侈美食,只有上流社會的人先有機會享用。國家曾經禁止在饑荒的時候生產意大利麵,為甚么?

第7集 - 意氣風發

播出日期: 2010.03.15 (一)
義大利是歐洲的麵條王國,究竟麵條是何時傳入義大利?真的是馬可勃羅由中國將麵條帶返義大利?還是義大利人無師自通?意大利麵又經過甚么過程,才得以發揚光大,稱霸歐洲?在最後一集的《絕世好面》,黃淑儀會為大家逐一解開!
十四世紀的威尼斯已經流行吃意大利麵,究竟麵條是甚么時候,以及怎樣在義大利出現?其中一種說法是馬可勃羅將麵條由中國帶返義大利,是真的嗎?不過,在《馬可勃羅遊記》中,有關食物的記載都沒有提到他將麵條從中國帶返義大利;而且有書籍記載早在1244年,即馬可勃羅由中國返歐洲之前,義大利人已經常食意大利麵。那么麵條又會不會是古時羅馬人發明的?黃淑儀帶大家到二千年前被火山爆發活埋的羅馬古城 - 龐貝,從古城遺蹟中也沒發現古羅馬人有吃意大利麵的習慣。
我們來到西西里首府巴勒莫的一座建於十一世紀的古老教堂,教堂天花上面畫了好多纏住頭巾的阿拉伯人,原來在一千多年前,一支阿拉伯軍隊登入西西里,並展開長達二百年的統治。原來麵條就是這個時期傳入西西里,然後傳遍整個義大利和歐洲。而學者相信西西里人的乾麵條itriya就是各式意大利麵條的老祖宗。
早在唐朝,數以萬計的西方人通過絲路來到中國的開封等大城市進行貿易。當時阿拉伯商人隨身攜帶的乾糧,是一種可以存放一個星期的扁平麵包,其後發展出乾身的麵條,而乾麵條亦隨著他們經商路線而傳播開去。當麵條傳到去義大利,義大利人又怎樣將麵條發揚光大呢?
“麵條”是一種簡單而又美味的食物,背後卻融合了各個民族的飲食文明和智慧,成為全球人類的“絕世好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