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採用米、麥以及其他雜糧所製成的副食品稱為“粿”的,除了潮屬各縣之外,閩南、海陸豐等地也是如此稱謂的。至於香港一些餐室的所謂“貴刁”,實質也是潮語“
粿條”的譯音。在南洋做粿條生意的,都是華僑,它的製法根本和福建、潮州的相同,不過多加上些
咖喱粉而已。這種小食,大概也為當地人士所喜愛,所以粿條也為當地人所熟識。香港餐室又從那裡音譯過來,名為“貴刁”。有的還鄭重其事,加上“秘制”、“馬來食品”等等字樓,實在卻算不了什麼“秘”。而所謂馬來食品,不外是潮州粿條的馬來化罷了。
在潮汕或海外的潮籍食物館中,粿條多以炒和“泡”出現於席上。普通
炒粿條是先將油鍋燒熱,放入粿條猛火炒之,再放入肉絲、蝦仁等配料同炒上盤的。但也有把粿條墊底,再加上配料與湯的。
沙茶炒粿條則是在配料上再加沙茶醬。
炒粿的功夫全在油朥以及火候。油朥足、火候夠,則香濃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