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名詞定義
中文名稱:紫蘇子英文名稱:FructusPerillae(拉);perillafruit
定義:唇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frutescens(L.)Britt.的乾燥成熟果實。
套用學科:中醫藥學(一級學科);中藥學(二級學科);中藥(二級學科)
以上內容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
基本信息
【英文名】FRUCTUSPERILLAE
【別名】蘇子、黑蘇子
【來源】該品為唇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frutescens(L.)Britt.的紫蘇子
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炮製方法
1、紫蘇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乾燥。
2、炒紫蘇子:取淨紫蘇子,置預熱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有爆裂聲,表面顏色加深,斷面淺黃色,並有香氣逸出時,取出晾涼。
3、蜜紫蘇子:取煉蜜,加適量開水稀釋,淋入淨紫蘇子內拌勻,稍悶,用文火加熱,炒至深棕色、不粘手時,取出晾涼。每100kg紫蘇子,用煉蜜10kg。
4、蘇子霜:去淨紫蘇子,碾如泥狀,加熱,用布或吸油紙包裹,壓榨去油,如此反覆操作,至藥物不再黏結成餅為度,研細。
成品性狀
1、紫蘇子:呈卵圓形或類圓形。外表灰棕色或灰褐色,有網狀紋理。味微辛辣。
2、炒紫蘇子:外表黃褐色,質脆,具香氣。
3、蜜紫蘇子:外表深棕色,略有黏性,具蜜香氣,味微甜。
紫蘇子植物形態-紫蘇(6張)4、蘇子霜:為灰白色粗粉狀,氣微香。
炮製作用
1、紫蘇子:味辛,性溫。歸肺經。具有降氣消痰、平喘、潤腸的功能。生紫蘇子潤腸力強,多用於腸燥便秘或氣喘而兼便秘者。
2、炒紫蘇子:炒後辛散之性緩和,溫肺降氣作用較佳,用於多種原因引起的氣喘咳嗽。並炒後氣香、質脆,易於粉碎和提高煎出效果。
3、蜜紫蘇子:藥性緩和,不易耗傷正氣,長於降氣平喘,潤肺止咳。用於肺虛喘咳或腎不納氣的喘咳。
4、蘇子霜:能降氣平喘,但無滑腸之慮,多用於脾虛便溏的喘咳患者。
性狀
該品呈卵圓形或類球形,直徑約1.5m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網紋,基部稍尖,有灰白色點狀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壓碎。種子黃白色,種皮膜質,子葉2,類白色,有油性。壓碎有香氣,味微辛。
【性味歸經】辛,溫。歸肺、脾經。
【功能主治】降氣消痰,平喘,潤腸。用於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腸燥便秘。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用於風寒感冒,咳嗽氣喘,妊娠嘔吐,胎動不安。又可解魚蟹中毒。
【用法用量】3~9克。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禁忌】肺虛咳喘,脾虛滑泄者禁服。
【摘錄】《中國藥典》
簡
要介紹
紫蘇,別名荏、赤蘇、白蘇、香蘇等,學名PerillafrutescensL.,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異的芳香,原產中國,如今主要分布於印度、緬甸、中國、日本、朝鮮、韓國、印度尼西亞和俄羅斯等國家。中國華北、華中、華南、西南及台灣省均有野生種和栽培種。
紫蘇在中國種植套用約有近2000年的歷史,主要用於藥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葉(蘇葉)、梗(蘇梗)、果(蘇子)均可入藥,嫩葉可生食、作湯,莖葉可淹漬。近些年來,紫蘇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質及營養成分,成為一種倍受世界關注的多用途植物,經濟價值很高。俄羅斯、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對紫蘇屬植物進行了大量的商業性栽種,開發出了食用油、藥品、淹漬品、化妝品等幾十種紫蘇產品。
紫蘇與健康紫蘇的栽培歷史和文化
紫蘇原產中國,中國兩千年前解釋詞意的專著《爾雅》中就有紫蘇的記載。西漢揚雄《方言》(公元前1世紀)記有:“蘇……其小者謂之)。據宋代地方志《赤誠志》卷三十六《物產"蔬之屬》記載:台州常見上市的蔬菜有蘇(紫蘇、花蘇、板蘇)等。而西漢枚乘在其名賦《七發》中即開列了
“鯉魚片綴紫蘇”等佳肴。李時珍說“紫蘇嫩時有葉,和蔬茹之;或鹽及梅鹵作菹食甚香,夏日做熟湯飲之”。紫蘇子原名蘇,始載於《名醫別錄》,列為中品。《本草綱目》引蘇頌說:"蘇,紫蘇也,處處有之,以背面皆紫者佳。夏采莖葉,秋采子"。《本草綱目》載:"紫蘇、白蘇皆以二、三月下種,或宿子在地自生。其莖方,其葉團而有尖,四圍有巨齒,肥地者面背皆紫,瘠地者面青背紫,其面背皆白者即白蘇,乃荏也。紫蘇嫩時采葉。……八月開細紫花,成穗作房,如荊芥穗。九月半枯時收子,子細如芥子而色黃赤,亦可取油如荏油"。並載:"氣味:辛,溫,無毒。主治:下氣,除寒中,其子尤良"。"……蘇子與葉同功,發散風氣宜用葉,清利上下則宜用子也"。此記述與現今市場所售紫蘇子的形態特徵和功效相符。本草綱目還載:"今有一種花紫蘇,其葉細齒密紐,如剪成之狀,香色莖子並無異者,人稱回回蘇雲"。此系江蘇、四川、雲南一帶栽培的回回蘇,因其葉緣呈流蘇狀或條裂狀,形如公雞冠,故有雞冠紫蘇之稱,功效與紫蘇相同。
紫蘇的傳說
傳說1
一日華佗帶著徒弟到一個酒鋪吃飯,看到一群少年在大吃螃蟹,華佗知道螃蟹性寒,如果吃多了會引起腹部疼痛,就好言相勸。可是這幫少年根本不予理會,繼續大口吃螃蟹,結果沒一會兒,其中的一位少年就開始喊肚子疼,華佗見狀就和徒弟一起到路邊找來一些紫蘇葉,煮湯給他們喝,紫蘇湯一下肚,沒多久肚子就不疼了。所以,吃寒性和不易消化的食物,拌著紫蘇會更佳。
傳說2
古代有一名廚,所做的魚羹與眾不同,不但肉嫩可口,還極鮮香,令人百食不厭。有人暗中觀察,發現他做菜時總是放一些紫紅色葉子,可上桌時怕泄露天機,將葉子全撈出,於是他的秘密被傳播開來。看來紫蘇在魚羹中起著解腥增鮮提味作用。
紫蘇的營養與食用
紫蘇全株均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它具有低糖、高纖維、高胡蘿小時素、高礦質元素等。在嫩葉中每100克含還原糖0.68~1.26克,蛋白質3.84克,纖維素3.49~6.96克,脂肪1.3克,胡蘿蔔素7.94~9.09毫克,維生素B10.02毫克,維生素B20.35毫克,尼克酸1.3毫克,維生素C55~68毫克,鉀522毫克,鈉4.24毫克,鈣217毫克,鎂70.4毫克,磷65.6毫克,銅0.34毫克,鐵20.7毫克,鋅1.21毫克,錳1.25毫克,鍶1.50毫克,硒3.24~4.23微克,揮髮油中含紫蘇醛、紫蘇醇、薄荷酮、薄荷醇、丁香油酚、白蘇烯酮等。抗衰老素SOD在每毫克蘇葉中含量高達106.2微克。
紫蘇種子中含大量油脂,出油率高達45%左右,油中含亞麻酸62.73%、亞油酸15.43%、油酸12.01%。種子中蛋白質含量占25%,內含18種胺基酸,其中賴安酸、蛋氨酸的含量均高於高蛋白植物籽粒莧。此外還有谷維素、維生素E、維生素B1、緇醇、磷脂等。
紫蘇含有揮發性的紫蘇醛等芳香物質,民間常用其去腥、增鮮、提味。《調鼎集》載:“平時將薄荷、胡椒、紫蘇、蔥、香橡皮、桔皮、菊花及葉同曬乾,捶碎收貯。剖魚入水,取以洗擦,不但解腥,其味尤美。”,漢代《七發》賦中的“鯉魚片綴紫蘇”有可能魚片是生食的(周代已有魚膾,即魚生;東漢廣陵太守陳登便嗜食“生魚膾”),而紫蘇則用來增香去腥。由於紫蘇汁液是紫紅色的,許多食品加工廠還將紫蘇作為梅醬、腐乳等食品的染色劑。將紫蘇洗淨、曬乾、切碎,拌入醋蘸頭、五味姜、糖醋大蒜頭、酸梅等,則風味別具。
紫蘇還是一種高效的植物“防腐劑”。有人曾做過試驗:用鮮紫蘇葉包魚、肉等易腐之食物,將其置於室內通風處,常溫下這些東西可保存4一5天。此外,乾紫蘇還可以用來加工醬菜,現民間曬醬時仍加點紫蘇用以去腥防腐。用泡菜罈泡菜時,放點紫蘇葉,也可使泡菜別有風味。
紫蘇作菜,一般用嫩葉涼拌或作羹、湯,或掛糊炸食。將紫蘇葉、嫩梗洗淨,晾乾水分後切成小段,再佐以其它調輔料,吃起來別有風味。紫蘇葉、紫蘇子還可用來煮粥、做湯圓,或做紫蘇飲。
紫蘇小菜譜
1、紫蘇粥紫蘇葉6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粳米用清水淘洗乾淨。沙鍋內加入適量水,放入紫蘇葉,煮沸一分鐘,去渣取汁備用。鍋內加水,燒開,加入粳米煮粥,待粥熟時,再加入紫蘇葉汁和紅糖,攪勻即成。紫蘇葉辛溫,有散寒解表、行氣寬中的功效。紫蘇葉能擴張毛細血管,刺激汗液分泌而發汗,其浸液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紫蘇葉與粳米同煮,有和胃散寒作用。此粥用於體弱嬰兒,對偶感風寒易患感冒者有效。
2、紫蘇麻仁粥紫蘇子10-15克,麻子仁10-15克,粳米100克。先將紫蘇子、麻子仁搗爛如泥,然後加水慢研,濾汁去渣,再同粳米煮為稀粥食用。具有潤腸通便。適用於老人、產婦、病後、體質虛弱等大便不通、燥結難解的患者。
3、涼拌紫蘇葉紫蘇嫩葉300克。精油、味素、醬油、麻油。將紫蘇葉洗淨,入沸水鍋內爐透,撈出洗淨,擠乾水分。切段放盤內,加入精鹽、味素、醬油、麻油,拌勻即成。此菜適用於感冒風寒、惡寒發熱、咳嗽、氣喘、胸腹脹滿等病症。健康人食用能強身健體、澤膚、潤膚、明目而健美。氣表虛弱者忌食。
4、紫蘇飲紫蘇鮮葉3—5片。白糖。將紫蘇葉洗淨瀝水,放入杯內用開水沖泡,放入白糖成清涼飲料。此飲具有健胃解暑的功效。健康人在炎熱天氣飲用,可增強食慾,助消化,防暑降溫,還可預防感冒,胸腹脹滿等病症。
5、紫蘇子湯團主料:紫蘇子300克,糯米粉1000克。調料:白糖、豬油。將紫蘇子淘洗乾淨,瀝乾水,放入鍋內炒熟,出鍋晾涼研碎,放入豬油、白糖拌勻成餡。將糯米粉用沸水和勻,做成一個個粉團,包入餡即成生湯糰,入沸水鍋煮熟,出鍋即成。此湯糰由紫蘇子與健脾胃的糯米組成,具有寬中開胃、理氣利肺的功效。適用於咳喘痰多、胸隔滿悶、食慾不佳、消化不良、便秘等病症。脾胃虛弱泄瀉者忌食用。
江浙滬一代至今仍流行元宵節、中秋節或平時食用紫蘇湯圓。細心的老人一般初夏時會在莊前屋後種植一些紫蘇子,鬱鬱蔥蔥的,秋後蒐集蘇子曬乾用可樂瓶收藏起來備用。但大部分還是送給晚輩或其他親友,自己只留下很少一部分,這還是做成湯圓給小輩們吃得多。
6、紫蘇葉茶《海上仙方》紫蘇20克,搗碎,置保溫瓶中,沖入沸水適量,泡悶15分鐘後,頻頻溫飲。每日1劑。同時用藥渣(鮮品搗爛用)作局部熱敷。紫蘇性味辛溫,功能發表散寒、理氣和營。臨床常用於感冒風寒、惡寒發熱、咳嗽、氣喘和胸腹脹滿、胎動不安,並能解魚蟹毒。藥理研究:紫蘇有解熱和抑制葡萄球菌生長作用。本方用於乳癰初起,能消腫止痛,退寒熱。如同時配以“六神丸”內服,每次20粒,1日2次,效果更佳。高熱有汗者忌用。
7、紫蘇蘑菇炒雞片雞胸肉(切薄片用少許鹽、胡椒粉、料酒醃三十分鐘),鮮蘑菇適量切片,嫩紫蘇葉一把,甜椒、洋蔥切片,乾辣椒、姜、蒜片少許,油條炸脆切小段。蠔油、生抽各一大匙,高湯兩大匙,味素少許。鍋里放油燒熱,放入紫蘇葉炸酥,撈起擺盤周。此時油已呈淺綠,且帶有紫蘇香味,放入雞片八分熟,撈起濾乾。鍋里留一大匙油燒熱,放入乾辣椒、姜、蒜、甜椒爆香,加蘑菇片,所有調味料,放回雞片快速拌炒均勻,起鍋前加油條翻炒數下即可。
紫蘇的藥用價值
紫蘇葉、莖、花、種子和根,均有很高的營養價值。而且含有紫蘇醇、芳樟醇、薄荷醇、紫蘇酮、檸檬烯、丁香酚等化學物質,具有特殊芳香和殺菌防腐等多種作用,其根、莖、葉、花和種子等均可入藥,為常用中藥。
紫蘇葉(《本草經集注》)包括①皺紫蘇,又名:赤蘇(《補缺肘後方》),紫蘇(《食療本草》),紅紫蘇。②尖紫蘇,又名:野生紫蘇。含有皺紫蘇全草含揮髮油約0.5%,內含紫蘇醛約55%,左鏇檸檬烯20~30%及α-蒎烯少量。還含精氨酸、枯酸、矢車菊素3-(6-對香豆醯-β-D-葡萄糖甙)5-β-D-葡萄糖甙。葉的揮髮油中含異白蘇烯酮等。尖紫蘇全草含揮髮油,內含異戊基-3-呋喃甲酮、紫蘇醛、α-及β-蒎烯、d-檸檬烯、l-芳樟醇、莰烯、薄荷醇、薄荷酮、紫蘇醇、二氫紫蘇醇、丁香油酚。性味辛,溫。《千金"食治》:味辛,微溫,無毒。入肺、脾經。具有發表,散寒,理氣,和營的作用。主治感冒風寒,惡寒發熱,咳嗽,氣喘,胸腹脹滿,胎動不安。
紫蘇子(《藥性論》)又叫蘇子(《本草經集注》),黑蘇子(《飲片新參》),野麻子、鐵蘇子(《江蘇植藥志》)性味辛,溫。無毒。入肺、大腸經。具有下氣,清痰,潤肺,寬腸的功效。主治咳逆,痰喘,氣滯,便秘。治冷氣及腰腳中濕風結氣。《日華子本草》:主調中,益五臟,下氣,止霍亂、嘔吐、反胃,補虛勞,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癥結,消五膈,止咳,潤心肺,消痰氣。
紫蘇梗(《本草蒙筌》)又叫紫蘇莖(《雷公炮炙論》),蘇梗(《藥品化義》),紫蘇桿(《湖南藥物志》)。性味辛甘,微溫。無毒。入脾、胃、肺三經。具有理氣,舒郁,止痛,安胎的功效。主治氣鬱,食滯,胸膈痞悶,脘腹疼痛,胎氣不和。治噎膈反胃,止心腹痛。《得配本草》:疏肝,利肺,理氣,和血,解郁,止痛,定嗽,安胎。
紫蘇全株謂之全草,有散寒解表、理氣寬中功效,主治風寒感冒、頭痛、咳嗽、胸腹脹滿等症。
最新研究發現紫蘇是世界上α-亞麻酸含量最高的植物資源。美國心臟協會官方網站顯示:α-亞麻酸具有:調節血壓;調節血脂;抑制腫瘤;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對視覺功能和學習行為活動起促進作用。營養科學最新成果顯示:紫蘇醇、檸檬烯(紫蘇的成分之一)是一種被發現具有抗癌特性的天然化合物。美國威士康星大學MichealN.Gould博士認為:“已表明檸檬烯、紫蘇醇等單萜可防止乳腺癌、肝癌、肺癌以及其它癌症”。據《加拿大—中國商會論壇》研究文章介紹:紫蘇的提取物——迷迭香酸(RosemarinicAcid),具有非常好的祛除自由基抗炎效果。性能:已獲得美國FDA認可為公眾安全食品原料。活性高,種類多,可用於營養科學食品及特殊食用產品。功能:
(1)抗氧化性,
(2)抗病毒活性,
(3)抗炎作用,
(4)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
(5)抗菌。
紫蘇小藥方
1、治傷風發熱:蘇葉、防風、川芎各一錢五分,陳皮一錢,甘草六分。加生薑二片煎服。(《不知醫必要》蘇葉湯)
2、治卒得寒冷上氣:乾蘇葉三兩,陳橘皮四兩,酒四升煮取一升半,分為再服。(《補缺肘後方》)
3、治咳逆短氣:紫蘇莖葉(銼)一兩,人參半兩。上二味,粗搗篩,每服三錢匕,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再。(《聖濟總錄》紫蘇湯)
4、治傷寒啘不止:赤蘇一把,水三升,煮取二升,稍稍飲。(《補缺肘後方》)
5、治胎氣不和,湊上心腹,脹滿疼痛,謂之子懸:大腹皮、川芎、白芍藥、陳皮(去白)、紫蘇葉、當歸(去蘆,酒浸)各一兩,人參、甘草(炙)各半兩。上細切,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蔥白七寸,煎至七分,空心溫服。(《濟生方》紫蘇飲)
6、治乳癰腫痛:紫蘇煎湯頻服,並搗封之。(《海上仙方》)
7、治金瘡出血:嫩紫蘇葉、桑葉,同搗貼之。(《永類鈐方》)
8、治蛇虺傷人:紫蘇葉搗汁飲之。(《千金方》)
9、治食蟹中毒:紫蘇煮汁飲之。(《金匱要略》)
10、治寒瀉紫蘇葉15克,水煎加紅糖6克沖服。
11、解食魚、鱉中毒:紫蘇葉60克,煎濃汁當茶飲,或加薑汁十滴調服。
12、子宮下垂:紫蘇葉60克,煎湯熏洗。
13、治小兒久咳嗽,喉內痰聲如拉鋸,老人咳嗽吼喘:蘇子一錢,八達杏仁一兩(去皮、尖),年老人加白蜜二錢。共為末,大人每服三錢,小兒服一錢,白滾水送下。(《滇南本草》蘇子散)
14、治氣喘咳嗽,食痞兼痰:紫蘇子、白芥子、蘿蔔子。上三味,各洗淨,微炒,擊碎,看何證多,則以所主者為君,余次之,每劑不過三錢,用生絹小袋盛之,煮作湯飲,隨甘旨,代茶水吸用,不宜煎熬太過。若大便素實者,臨服加熟蜜少許,若冬寒,加生薑三片。(《韓氏醫通》三子養親湯)
15、順氣、滑大便:紫蘇子、麻子仁。上二味不拘多少,研爛,水濾取汁,煮粥食之。(《濟生方》紫蘇麻仁粥)
16、治腳氣及風寒濕痹,四肢攣急,腳踵不可踐地:紫蘇子二兩,杵碎,水二升,研取汁,以蘇子汁煮粳米二合作粥,和蔥、豉、椒、姜食之。(《聖惠方》)
17、治消渴變水,服此令水從小便出:紫蘇子(炒)三兩,蘿蔔子(炒)三兩。為末,每服二錢,桑根白皮煎湯服,日二次。(《聖濟總錄》)
18、治傷寒胸中痞滿,心腹氣滯,不思飲食:紫蘇莖(銼)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二兩,赤茯苓(去黑皮)一兩半,大腹皮(銼)、鏇覆花各一兩,半夏(湯洗七遍,焙)半兩。上六味,細切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入生薑一分(拍碎),棗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渣,溫服。(《聖濟總錄》蘇橘湯)
19、治陰虛肝旺型子懸 紫蘇6克,白芍12克,枸杞子15克,冰糖5克。將紫蘇、白芍、枸杞子用紗布包好,放砂鍋內煮沸後用小火煮20分鐘,入冰糖再煮片刻,去藥渣飲湯,每日l劑,連服3-5劑(子懸俗稱“胎氣上逆”或“胎上逼心”)。
20、治習慣性流產 蘇梗10克,陳皮6克,蓮子60克。將蓮子去皮、蕊後放入鍋內,加水500毫升煮至八成熟,然後加入蘇梗、陳皮,再煮3-5分鐘,食蓮、飲湯,每日1-2次。
21、治風熱感冒紫蘇、荊芥各15克,大青葉、四季青、鴨跖草各30克,加清水500毫升,濃煎,每日3--4次。
22、治濕疹 紫蘇30克,水煎濃汁泡洗患處;蘇葉15克,冰片3克,共研細末,用香油調勻塗患處。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30-200cm。具有特殊芳香。莖直立,多分枝,紫色、綠紫色或綠色,鈍四棱形,密被長柔毛。葉對生;葉柄長3-5cm,紫紅色或綠色,被長節毛;葉片闊卵形、卵狀圓形或卵狀三角形,長4-13cm,寬2.5-10cm,先端漸尖或突尖,有時呈短尾狀,基部圓形或闊楔形,邊緣具粗鋸齒,有時鋸齒較深或淺裂,兩面紫色或僅下面紫色,上下兩面均疏生柔毛,沿葉脈處較密,葉下面有細油腺點;側脈7-8對,位於下部者稍靠近,斜上升。輪傘花序,由2花組成偏向一側成假總狀花序,頂生和腋生,花序密被長柔毛;苞片卵形、卵狀三角形或披針形,全緣,具緣毛,外面有腺點,邊緣膜質;花梗長1-1.5mm,密被柔毛;花萼鍾狀,長約3mm,10脈,外面部密被長柔毛和有黃色腺點,頂端5齒,2唇,上唇寬大,有3齒,下唇有2齒,結果時增大,基部呈囊狀;花冠唇形,長3-4mm,白色或紫紅色,花冠筒內有毛環,外面被柔毛,上唇微凹,下唇3裂,裂片近圓形,中裂片較大;雄蕊4,二強,著生於花冠筒內中部,幾不伸出花冠外,花葯2室;花盤在前邊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著生,柱頭2室;花盤在前邊膨大;雌蕊1,子房4裂,花柱基底著生,柱頭2裂。小堅果近球形,灰棕色或褐色,直徑1-1.3mm,有網紋,果萼長約10mm。花期6-8月,果期7-9月。
藥材
乾燥的果實呈卵圓形或圓球形,長徑0.6~3毫米,短徑0.5~2.5毫米。野生者粒小,栽培者粒大。表面灰褐色至暗棕色或黃棕色,有隆起的網狀花紋,較尖的一端有果柄痕跡。果皮薄,硬而脆,易壓碎。種仁黃白色,富油質。氣清香,味微辛。以顆粒飽滿、均勻、灰棕色、無雜質者為佳。產湖北、江蘇、河南、山東、江西、浙江、四川等地。
植物學特徵
紫蘇屬植物包括紫蘇一種及其兩個變種,變種皺葉紫蘇(P.fru紫蘇子
tescens(L.)Britt.var.crispaDeane)又名雞冠紫蘇、回回蘇;另一變種尖葉紫蘇(P.frutescens(L.)Britt.var.acuta(Thunb)Kudo.),又名野生紫蘇。紫蘇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特異芳香,莖直立斷面四棱,株高50~200厘米,多分枝,密生細柔毛,綠色或紫色。葉對生,卵形或闊卵形,邊緣具鋸齒,頂端銳尖,葉兩面全綠或全紫,或葉面綠色,葉背紫色。葉柄長3~5厘米,密被長柔毛;輪傘花序2花,白色、粉色至紫色,組成頂生及腋生偏向一側的假總狀花序。苞片卵形,全緣。花萼鍾狀,上唇3裂,寬大,下唇2裂。花冠管狀,先端2唇形,上唇2裂微缺,下唇3裂。雄蕊4枚,子房4裂,花柱著生於子房基部,小堅果卵球形或球形,灰白色、灰褐色至深褐色,千粒重0.8~1.8克。
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紫蘇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種子在地溫5℃以上時即可萌發,適宜的發芽溫度18~23℃。苗期可耐1~2℃的低溫。植株在較低的溫度下生長緩慢。夏季生長旺盛。開花期適宜溫度是22~28℃,相對濕度75%~80%。較耐濕,耐澇性較強,不耐乾旱,尤其是在產品器官形成期,如空氣過於乾燥,莖葉粗硬、纖維多、品質差。對土壤的適應性較廣,在較陰的地方也能生長。
編輯本段營養價值紫蘇種子中含大量油脂,出油率高達45%左右,油中含亞麻酸62.73%、亞油酸15.43%、油酸12.01%。種子中蛋白質含量占25%,內含18種胺基酸,其中賴安酸、蛋氨酸的含量均高於高蛋白植物籽粒莧。此外還有谷維素、維生素E、維生素B1、緇醇、磷脂等。
編輯本段古代文獻記載蘇子為唇形科植物紫蘇的乾燥成熟果實。多系栽培。主產於湖北、江蘇、湖南、浙江、安徽、河南等地。原植物生於濕地、路旁、村野、荒地,或栽培。喜溫暖濕潤氣候,以疏鬆、肥沃、陽光充足的地方最宜生長。味辛,性溫。歸肺經。功效降氣消痰、止咳平喘、潤腸。臨床用名有紫蘇子、炒紫蘇子、蜜炙紫蘇子、紫蘇子霜。
本草匯言
《名醫別錄》:味辛,溫。主下氣,除寒中。
《藥性論》:無毒。主上氣咳逆,治冷氣及腰腳中濕紫蘇子
風結氣。將子研汁煮弱良,長服令人肥白身香。和高良姜,橘皮等分蜜丸,空心下十丸。下一切宿冷氣,及腳濕風。
《日華子本草》:主調中,益五藏,下氣,止霍亂,嘔吐,反胃。補虛勞,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癥結,消五膈,止嗽,潤心肺,消痰。
《本草綱目》:治風順氣,利膈寬腸。蘇子與葉同功。發散風氣,宜用葉;清利上下,宜用子。
《本草經疏》:蘇子,味辛溫無毒。主下氣,除寒溫中。甄權用以治上氣咳逆,冷氣,及腰腳中濕氣,風結氣。研汁煮粥常食,令人肥白身香。日華子謂其能止霍亂,嘔吐反胃,消五膈,消痰止嗽,潤心肺。寇宗?]用以治肺氣喘急。皆辛溫能散結而兼潤下之功也。簡誤:蘇葉,其氣芬芳,其味辛,其性溫,純陽之草也。故善發散,解肌出汗。病屬陰虛,因發寒熱,或惡寒及頭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斂宜補故也。火升作嘔者,亦不宜服,惟可用子。
《藥性解》:味甘辛,性溫,無毒,入肺、脾二經。葉能發汗散表,溫胃和中,除頭痛肢節痛。雙面紫者佳。不敢用麻黃者,以此代之。梗能順氣安胎。子能開郁下氣,定喘消痰。
按:辛走肺,甘走脾,辛散之劑,下氣最捷,氣虛者少用之。
《本草備要》:蘇子與葉同功,潤心肺,尤能下氣定喘,止嗽消痰,利膈寬腸,溫中開郁。有蘇子降氣湯。
《本經逢原》:諸香皆燥,惟蘇子獨潤,紫蘇子
為虛勞咳嗽之專藥。性能下氣,故胸膈不利者宜之。與橘紅同為除喘定嗽,消痰順氣之良劑。但性主疏泄,氣虛久逆,陰虛喘逆,脾虛便滑者,皆不可用。
《得配本草》:降氣定喘,寬腸,開郁,利大小便,溫中祛寒,消痰止嗽。
得川貝,降氣止嗽;配蘿蔔子、桑白皮,治消渴變水。服此令水從小便出。研末,入煮粥,和蔥、椒、姜、豉食,治風寒濕痹。腸滑氣虛,虛氣上逆,嘔吐頻頻者,禁用。
《本草分經》:蘇子,降氣消痰,開郁溫中,潤心肺,止喘嗽。力倍蘇葉。蘇梗,順氣安胎,功力和緩。
現代藥理研究
1.蘇子可增強學習記憶功能,其有效成分是紫蘇子油,它能促進小鼠學習記憶功能,且該作用與小鼠腦內的核酸蛋白質及單胺類神經遞質的含量有關。
2.蘇子有降血脂作用。
3.蘇子有降血壓作用,其有效成分是α-亞麻酸。
4.蘇子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有效成分是α-亞麻酸。
5.蘇子有防腐、抗氧化作用,可用於食品和藥物的長期貯存。
6.蘇子有抗癌作用。
7.蘇子有抑菌作用,0.1%紫蘇子油對變形桿菌、酵母菌、黑面黴菌、青黴菌及自然界中的多種黴菌均有抑制作用。
品種考證
紫蘇子原名蘇,始載於《名醫別錄》,列為中品。
蘇頌說:蘇,紫蘇也,處處有之,以背面皆紫者佳。夏采莖葉,秋采子。
《本草綱目》載:“紫蘇、白蘇皆以二、三月下種,或宿子在地自生。其莖方,其葉團而有尖,四圍有巨齒,肥地者面背皆紫,瘠地者面青背紫,其面背皆白者即白蘇,乃荏也。紫蘇嫩時采葉。……八月開細紫花,成穗作房,如荊芥穗。九月半枯時收子,子細如芥子而色黃赤,亦可取油如荏油”。並載:“氣味:辛,溫,無毒。主治:下氣,除寒中,其子尤良”。“……蘇子與葉同功,發散風氣宜用葉,清利上下則宜用子也”。此記述與現今市場所售紫蘇子的形態特徵和功效相符。
本草綱目還載:“今有一種花紫蘇,其葉細齒密紐,如剪成之狀,香色莖子並無異者,人稱回回蘇雲”。此系江蘇、四川、雲南一帶栽培的回回蘇,因其葉緣呈流蘇狀或條裂狀,形如公雞冠,故有雞冠紫蘇之稱,功效與紫蘇相同。
藥材鑑定性狀鑑別
1.紫蘇子。小堅果卵圓形或類球形,直徑0.6-2mm。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紫蘇子
有微隆起的暗紫色網狀花紋,基部稍尖,有灰白色點狀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壓碎。種子黃白色,種皮膜質,子葉2枚,類白色,富有油性。壓碎有香氣,味微辛。
2.野紫蘇子。略小,直徑0.6-1.5mm,少法達2m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外層常剝落,露出淺黃色石細胞層。
顯微鑑別
果實橫切面:紫蘇子中果皮為2-3列薄壁細胞,有維管束散在,其內為1列色素細胞,表面觀呈多角形,棕色,其下為1列內果皮異形石細胞,長120-140μm,石細胞頂端有8-10個柱狀突起,外壁有圓鉤狀突起,孔溝細窄,木化。果皮的內表皮細胞壁微木化,有密集的小單紋也。種皮外層為1列壁呈條紋或網紋增厚的細胞,表面觀圓形或橢圓形,前者直徑40-52μm,後者長徑48-80μm,其下為2-3列薄壁細胞。子葉含油滴。
野紫蘇子。外果皮角技層較薄,層紋斷續隱現,色素細胞中常有深棕色物質。
理化鑑別
1.取該品粉末2g,加乙醚20ml,溫浸0.5h後濾過。取乙醚提取液2ml,置玻璃皿上,室溫揮翅乙醚,將殘潭與無水硫酸鈉1-2粒直接加熱,產生氣泡並有刺激性特臭的白色氣體(丙烯醛)。(檢查油脂類化合物)
2.取該品粉末200g,置沙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30-60℃)加熱回流8h,放冷,回收石油醚得總油。取油2g加0.5mol/L氫氧化鉀乙醚振搖除去雜質(25ml×4次),水層加6mol/L鹽酸40ml,再用乙醚提取(25ml×4次),用水洗除雜質(25ml×4次),加無水硫酸內脫水,回收乙醚,加2%濃硫酸-甲醇(1:5)30ml回流2h,加水60ml,用石油醚提取(25ml×4次),回收石油醚即得脂肪酸國甲酯供點樣,取亞麻酸甲酯、亞油酸甲酯、棕櫚酸甲酯作對照,點樣於矽膠G-10%硝酸銀(AgNO3)(3:10)薄板上,以苯展形,用0.2%2,7-二氯螢光素乙醇液噴霧,於紫外光為要(254nm)下觀察,顯相同的黃色斑點。
化學成份
紫蘇種子含蛋白質17%、油51.7%,油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和亞麻酸56.8%,亞油酸17.6%。
回回蘇種子含脂類25.7%,其中包括三醯甘油占0%-80%,二醯甘油,一醯甘油,甾醇,甾醇酯,結合脂及游離脂肪酸。結合脂中包含卵磷脂,溶血卵磷脂,單半乳糖基甘油二酯,腦甙脂,腦磷脂及磷酯醯絲氨酸。甾醇中主要為β-谷甾醇(45%-50%)此外為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一烯酸,十六碳酸及十八碳酸。
炮製方法
紫蘇子:除去雜質,洗淨,乾燥。
炒紫蘇子:取淨紫蘇子,照清炒法(附錄ⅡD)炒至有爆聲。
藥理作用抗癌作用
給由7,12-二甲基苯並蒽和1,2-二甲基肼誘發的乳腺癌、結腸癌和腎母細胞瘤的大鼠餵飼含10%紫蘇油(富含α-亞麻酸)的飼粒有抗癌作用。
其他作用
給易於中風的自發性高血壓大鼠(SHR-SP)餵紫蘇油可延長其存活率,使生存時間延長。紫蘇油還可提高大鼠學習能力。
性味:辛,溫。
《別錄》:味辛,溫。
《藥性論》:無毒。
歸經:入肺、大腸經。
《藥品化義》:入肺經。紫蘇子
《本草再新》:入肝、腎二經。
功能主治:下氣,清痰,潤肺,寬腸。治咳逆,痰喘,氣滯,便秘。
《別錄》:主下氣,除寒中。
《藥性論》:主上氣咳逆。治冷氣及腰腳中濕風結氣。
《日華子本草》:主調中,益五臟,下氣,止霍亂、嘔吐、反胃,補虛勞,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癥結,消五膈,止咳,潤心肺,消痰氣。
《本草衍義》:治肺氣喘急。
《綱目》:治風順氣,利膈寬腸,解魚蟹毒。
《本草通玄》:治蛇犬傷。
紫蘇子套用配伍咳喘痰多
本品性主降,長於降肺氣,化痰涎,氣降痰消則咳喘自平。用治痰壅氣逆,咳嗽氣喘,痰多胸痞,甚則不能平臥之證,常配白芥子、萊菔子,如三子養親湯(《韓氏醫通》)。若上盛下虛之久咳痰喘,則配肉桂、當歸、厚朴等溫腎化痰下氣之品,如《和劑局方》蘇子降氣湯。腸燥便秘。本品富含油脂,能潤燥滑腸,又能降泄肺氣以助大腸傳導。常配杏仁、火麻仁、瓜蔞仁等,如紫蘇麻仁粥(《濟生方》)。
生紫蘇子搗碎或嚼爛空腹服,治療腸道蛔蟲病100例,服藥後排出蛔蟲者92例(四川中醫,1986,8:47);對74例高脂血症患者進行了蘇子油膠囊和月見草油膠囊雙盲對照觀察,蘇子油膠囊降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有效率均高於月見草油膠囊組。結果顯示蘇子油對陰虛陽亢型高脂血症更為適宜。
紫蘇子 - 毒副作用
紫蘇子2.3-15.5g/kg餵牛,可產非典型間質性肺炎,但紫蘇子在霜凍期後則無此毒性。
栽培要點播種育苗
選用日本的食葉紫蘇或中國內的大葉紫蘇品種。選擇表土不易板結、通氣保水性好、含腐殖質較高的肥沃土壤作苗床。每667m2苗床先於地表均勻施用腐熟的雞羊糞200kg或濃人糞尿400kg。翻入土內,曬垡10天后,再撒施複合肥5kg、尿素2kg做底肥。肥土混勻耙平整細後作床,床高15cm,長寬視地形和操作方便而定。3月中下旬播種,播種前在床面噴灑300倍除草通藥液除草。噴藥後4天播種,將種子均勻地撒在床面上,覆蓋薄土和稻草,澆足水,平覆或架設小拱棚蓋膜壓平即可。育苗期間,施淡人糞尿2~3次,間苗3次,定苗苗距3cm左右。為防止幼苗徒長和土壤濕度過大,需經常揭膜換氣。苗齡45天左右移栽。
整地定植
各類土壤都可栽培紫蘇,以pH值6~6.5的壤土和沙壤土栽培為好。大田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每667m2施腐熟垃圾肥5000kg、糞肥3000kg或雞羊糞1500kg、複合肥100kg。土壤翻耕曬垡整細耙平後作畦,畦面寬90cm,畦溝寬、深各30cm。4月底~5月初定植,每畦栽6行,株行距15cm×15cm,每667m2栽1.5~2萬株。為消滅雜草和防止地老虎為害幼苗,定植前3天可用除草通噴灑土表並用糠麩和500倍液的敵百蟲灑在畦面誘殺。
摘葉打杈
紫蘇定植20天后,對已長成5莖節的植株,應將莖部4莖節以下的葉片和枝杈全部摘除,促進植株健壯生長。摘除初茬葉1周后,當第5莖節的葉片橫徑寬10cm以上時即可開始採摘葉片,每次採摘2對葉片。並將上部莖節上發生的腋芽從莖部抹去。5月下旬~8月上旬是采葉高峰期,可每隔3~4天采一次。9月初,植株開始生長花序,此時對留葉不留種的可保留3對葉片摘心、打杈,使其達到成品葉標準。全年每株紫蘇可摘葉36~44片,每667m2可產鮮葉1700~2000kg。
施肥治蟲
幼苗栽植成活後,每隔半月根際追肥1次,每次每667m2大田施人糞尿2500kg或尿素10kg;為加速葉片生長,提高葉片質量,每月用0.5%尿素液根外追肥一次;生長期間如遇高溫乾旱,早晚要澆水抗旱。為害紫蘇的害蟲主要有葉蟎、蚜蟲、青蟲和蚱蜢等,可選擇80%敵敵畏乳油800~1000倍液、60%速滅殺丁乳劑10000倍液等進行防治,噴藥時間應在每批葉片採摘後進行。
採收貯藏
採種可在留種田進行,也可在大田選留部分植株作種株。但紅、綠色紫蘇要絕對隔離種植,變異株要剔除,避免種子混雜退化。為集中養分使中下部種子發育成熟,應將花序上部的1/3剪去。待種子轉入褐色即可採收。採收以後,除去雜質,曬乾。
套用配伍
咳喘痰多。該品性主降,長於降肺氣,化痰涎,氣降痰消則咳喘自平。用治痰壅氣逆,咳嗽氣喘,痰多胸痞,甚則不能平臥之證,常配白芥子、萊菔子,如三子養親湯(《韓氏醫通》)。若上盛下虛之久咳痰喘,則配肉桂、當歸、厚朴等溫腎化痰下氣之品,如《和劑局方》蘇子降氣湯。腸燥便秘。該品富含油脂,能潤燥滑腸,又能降泄肺氣以助大腸傳導。常配杏仁、火麻仁、瓜蔞仁等,如紫蘇麻仁粥(《濟生方》)。
生紫蘇子搗碎或嚼爛空腹服,治療腸道蛔蟲病100例,服藥後排出蛔蟲者92例(四川中醫,1986,8:47);對74例高脂血症患者進行了蘇子油膠囊和月見草油膠囊雙盲對照觀察,蘇子油膠囊降膽固醇及甘油三酯有效率均高於月見草油膠囊組。結果顯示蘇子油對陰虛陽亢型高脂血症更為適宜。
毒副作用
紫蘇子2.3-15.5g/kg餵牛,可產非典型間質性肺炎,但紫蘇子在霜凍期後則無此毒性。
文化底蘊
陶弘景:蘇子,主下氣,與橘皮相宜同療也。
《綱目》:蘇子與葉同功,發散風氣宜用葉,清利上下則宜用於也。
《藥品化義》:蘇子主降,味辛氣香主教,降而且散,故專利郁痰。咳逆則氣升,喘急則肺脹,以此下氣定喘。隔熱則痰壅,痰結則悶痛,以此豁痰散結。《經》雲,膻中為上氣海,如氣鬱不舒,及風寒客犯肺經,久遏不散,邪氣與真氣相待,致飲食不進,痰嗽發熱,似弱非弱,以此清氣開郁,大為有效。
《本草述》:每言蘇子下氣之功勝於葉者。蓋葉、莖、子俱能和氣,但葉則和而散,莖則和而通,子乃和而降,用者其細審之。
《本草匯》:蘇子,散氣甚捷,最能清利上下諸氣,定喘痰有功,並能通二便,除風寒濕痹。若氣虛而胸滿者,不可用也,或同補劑兼施亦可。
《醫林纂要》:蘇子功用略同紫蘇莖葉,能潤心舒肺,下氣消痰,除咳定喘,利膈寬腸,溫中止痛。凡用於用仁,皆有潤意,辛尤潤。肺過斂,則氣上而不行,辛瀉肺,則斂者開而氣順矣。凡下氣者,言順氣也,氣順則隔利,寬腸亦以其潤而降也。
《本草經疏》:蘇子,味辛溫無毒。主下氣,除寒溫中。甄權用以治上氣咳逆,冷氣,及腰腳中濕氣,風結氣。研汁煮粥常食,令人肥白身香。日華子謂其能止霍亂,嘔吐反胃,消五膈,消痰止嗽,潤心肺。寇宗奭用以治肺氣喘急。皆辛溫能散結而兼潤下之功也。
簡誤:蘇葉,其氣芬芳,其味辛,其性溫,純陽之草也。故善發散,解肌出汗。病屬陰虛,因發寒熱,或惡寒及頭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斂宜補故也。火升作嘔者,亦不宜服,惟可用子。
《藥性解》:味甘辛,性溫,無毒,入肺、脾二經。葉能發汗散表,溫胃和中,除頭痛肢節痛。雙面紫者佳。不敢用麻黃者,以此代之。梗能順氣安胎。子能開郁下氣,定喘消痰。
按:辛走肺,甘走脾,辛散之劑,下氣最捷,氣虛者少用之。
《本草備要》:蘇子與葉同功,潤心肺,尤能下氣定喘,止嗽消痰,利膈寬腸,溫中開郁。有蘇子降氣湯。
《本經逢原》:諸香皆燥,惟蘇子獨潤,為虛勞咳嗽之專藥。性能下氣,故胸膈不利者宜之。與橘紅同為除喘定嗽,消痰順氣之良劑。但性主疏泄,氣虛久逆,陰虛喘逆,脾虛便滑者,皆不可用。
《得配本草》:降氣定喘,寬腸,開郁,利大小便,溫中祛寒,消痰止嗽。得川貝,降氣止嗽;配蘿蔔子、桑白皮,治消渴變水。服此令水從小便出。研末,入煮粥,和蔥、椒、姜、豉食,治風寒濕痹。腸滑氣虛,虛氣上逆,嘔吐頻頻者,禁用。
《本草分經》:蘇子,降氣消痰,開郁溫中,潤心肺,止喘嗽。力倍蘇葉。蘇梗,順氣安胎,功力和緩。
營養知識紫蘇子知識介紹:
紫蘇為唇形科植物紫蘇和野紫蘇的成熟果實。紫蘇一年生草本,全國各地均有栽培,生於山地、路旁、村邊或荒地等。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紫蘇子小堅果,卵圓形或類球形,直徑0.6至2毫米,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有暗紫色網狀花紋,基部稍尖,有果柄痕。果皮薄而脆,種子黃白色,種皮膜質,子葉2枚,類白色,富油性。壓碎有香氣,味微辛。
野紫蘇子略小,直徑0.6至1.5毫米,表面棕色或灰棕色,外層常剝落,露出淺黃色石細胞層。
均以粒大飽滿,色灰棕,種子油性足者為佳。
紫蘇子補充信息:
因炮製方法的不再分為紫蘇子、炒紫蘇子、蜜紫蘇子、紫蘇子霜,炮製後貯乾燥容器內,蜜紫蘇子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
紫蘇子適合人群:
肺虛咳喘,脾虛滑泄者禁服。
紫蘇子食療作用:
紫蘇子味辛,性溫;歸肺、胃、大腸經;質潤和降;
具有降氣消痰,止咳平喘,溫中開胃,寬腸潤便的功效;
主治痰壅氣逆,胸中滿悶,咳嗽氣喘,嘔吐反胃,腸燥便秘。
紫蘇子做法指導:
1.肺感寒邪,咳嗽痰喘,胸膈煩悶者,可與麻黃、杏仁、茯苓等配伍,以宣肺解表消痰。
2.腹內脹滿,飲食不消,欲作霍亂者,可與橘皮、良姜、桂心、人參配伍。
3.思慮傷脾,腹脹嘔逆,二便不利者,可與半夏、厚朴、枳實、白朮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