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 主要症狀為月經紊亂,經量或多,色暗紅,時有血塊,平素煩躁易怒,烘熱汗出,五心煩熱,頭暈,失眠,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療方法 方藥組成:生地12g、沙參15g、枸杞子15g、麥冬15g、當歸10g、柴胡8g、懷牛膝12g、龜板15g、白芍12g、山萸肉15g、川楝子8g加減:經血多者,加阿膠15g,仙鶴草20g,旱蓮草15g。肝鬱情況明顯者,加合歡皮12g,鬱金10g。汗多者,加浮小麥30g,牡蠣20g;肝陽上亢,頭痛。頭暈甚者,加天麻10g,鉤藤12g,珍珠母20g。用法:每天1劑,水煎兩次,共煎取液300ml,分早晚服用。一般用藥15天為1療程,以後服逍遙丸,二至丸1月,以鞏固療效。
婦女在絕經前後,機體由陰陽均衡向衰退的老年過渡,隨著腎氣日衰,天癸竭,沖任二脈虧虛,精血不足,以及精神因素,工作、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不能自身調節,而出現一系列臟腑功能失調症狀。病機主要為腎虛,還可累及臟腑心、肝、脾。可分為腎陰虛型,腎陽虛型,肝鬱型,心脾兩虛型,臨床以陰虛肝旺型最常見。本症因腎陰虛,精虧血少,沖任虧損,腎精不能上榮於腦髓,則頭暈耳鳴;陰虛內熱則五心煩熱,虛熱擾及沖任,沖任失調側月經異常。肝腎同源,腎陰虛,水不涵木則肝失疏泄,氣鬱化火,擾亂神明,則煩躁易怒。舌脈均屬陰虛肝旺之象。用加味一貫煎治療可滋腎養陰,疏肝解郁,因此臨床套用該方收到較好療效。
相關詞條
-
陰虛肝旺證
陰虛肝旺證,中醫病證名。指肝臟陰液虧虛的證候.多由氣鬱化火,肝病及溫熱病後期耗傷肝陰,或腎陰不足所致。
病因病機 辨證要點 臨床表現 常用腧穴 治法 -
陰虛
陰虛,中醫名詞,同陽虛相對。指精血或津液虧損的病理現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屬陰,故稱陰虛,多見於勞損久病或熱病之後而致陰液內耗的患者。由於陰虛不能制火。火熾...
概述 症狀 臨床表現 病因 基本特徵 -
肝系病類
(2)病機:濕熱疫毒熾盛,深入營血,內陷心肝。 2.證機概要:肝腎陰虛,津液失布,水濕內停。 1.症狀:主證:眩暈,耳鳴,頭目脹痛,口苦,失眠多夢。
全解 【概說】 【病因病機】 【診查要點】 【辨證論治】 -
陰虛風動證
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語蹇或不語,偏身麻木,煩躁失眠,眩暈耳鳴,手足心熱,舌質紅絳或暗紅,少苔或無苔,脈弦細或弦細數.
-
陰虛火旺
陰虛火旺,又有陰虛火炎、虛火、陰虛火熾、陰火等稱法,是指陰液虧虛,虛火亢旺,陰虛則陽亢並生熱化火,以心煩失眠、口燥咽乾、盜汗遺精、兩顴潮紅、小便短黃、大...
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 辨證施治 -
脾虛肝旺證
脾虛肝旺證,中醫病證名。是指因情志不暢,肝鬱橫逆,脾虛失運所表現出來的胸脅脹滿,腹脹納呆,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細弦一類病證。本病證見於紅蝴蝶瘡病、慢驚風、子暈等。
病因病機 辨證要點 常見病證 預防與調護 轉歸預後 -
養生堂〈黃帝內經〉養肝速查全書
本書以《黃帝內經》為指導,詳細介紹了肝臟的作用,肝臟出問題的幾種信號,容易傷肝的多種情況。並根據季節、作息、飲食等方面,針對不同的人群和疾病,分別提供了...
書籍信息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
陰虛火旺證
陰虛火旺是指臟腑陰分虧虛,失於滋養,虛熱內生的表現。心、肝、肺、脾、腎均可出現此種情況。臨床以腎陰虛較為常見,症狀包括潮熱盜汗、心煩、失眠,或男子早泄、...
病因病機 辨證要點 臨床表現 症情分析 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