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愛樂交響樂團

紐約愛樂交響樂團

美國主要交響樂團。1842年創建於紐約。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管弦樂團。原名紐約愛樂協會管弦樂隊,是世界上歷史最長的交響樂團之一。該樂團自1842年成立以來,在美國的音樂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樂團一直支持同時代的新音樂,首演了許多重要的作品,如德沃夏克的第九交響曲《自新世界》。樂團始終保持著開拓精神,每個音樂季都安排重要的現代作曲家作品的演出。

概述

美國主要交響樂團。1842年創建於紐約

紐約愛樂交響樂團紐約愛樂交響樂團

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管弦樂團。原名紐約愛樂協會管弦樂隊,1928年與紐約交響樂協會管弦樂團合併後改稱紐約愛樂交響樂團(New York Philharmonic-Symphony Orchestra)。從1958年起,原文名稱刪去了“交響樂團(Symphony Orchestra)”一詞,中譯名不變。

發展

紐約愛樂交響樂團紐約愛樂交響樂團

1922年約·威·門格爾貝格擔任首席指揮後,樂團的演奏水平顯著提高。1928~1936年由托斯卡尼尼擔任音樂指導與指揮,樂團進入“第一黃金時期”。此後相繼由巴比羅利、羅津斯基、瓦爾特、史托科夫斯基、米特羅普洛羅斯等指揮家先後擔任樂團的主要指揮。從1958年起由伯恩斯坦擔任指揮的時期,被稱為樂團的“第二黃金時期”。樂團的演奏具有典型的美國風格,以豐富多彩的音樂與鮮明生動的樂隊音響著稱。1978年起,由著名印度指揮家梅塔擔任音樂指導與指揮。現任指揮:馬舒爾,樂團總員約110人。

開拓精神

紐約愛樂樂團是美國成立最早的交響樂團,也是世界上歷史最長的交響樂團之一。該樂團自1842年成立以來,在美國的音樂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樂團一直支持同時代的新音樂,首演了許多重要的作品,如德沃夏克的第九交響曲《自新世界》。樂團始終保持著開拓精神,每個音樂季都安排重要的現代作曲家作品的演出。

里程碑

紐約愛樂交響樂團紐約愛樂交響樂團

1991年,庫特·馬祖爾作為紐約愛樂樂團的音樂總監,給曾經受到過馬勒、托斯卡尼尼、伯恩斯坦、布列茲和梅塔影響的這支樂團加上了他自己的印記。有許多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演奏家都曾與紐約愛樂樂團合作過,如安東·魯賓斯坦、柴科夫斯基、德沃夏克、理查·施特勞斯、拉赫瑪尼諾夫和斯特拉文斯基。目前,樂團每年在為期35周的音樂季中舉辦約200場左右的音樂會,大多是在艾弗利·菲舍爾音樂廳。1922年,樂團成為第一支現場直播音樂會的主要交響樂團。幾十年後,由伯恩斯坦主持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年青人的音樂會》激發了年青人的想像力。從1976年開始,樂團定期出現在“林肯中心現場”節目中。紐約愛樂樂團是美國惟一一支定期在全國範圍內由廣播電台現場直播的交響樂團。1999年2月18日,樂團舉行了第13000場音樂會,這是其它任何一支交響樂團無法達到的一個里程碑

歷任領導

紐約愛樂樂團的歷任音樂總監、音樂顧問和首席指揮包括:烏雷利·科萊里·希爾(1842-1847)、提奧多雷·艾斯費爾德(1848-1865)、卡爾·伯格曼(1855-1876)、萊奧波德·達姆羅什(1876-1877)、特奧多爾·托馬斯(1877-1891)、安東·塞德爾(1891-1898)、埃米爾·保爾(1898-1902)、沃爾特·達姆羅什(1902-1903)、瓦西里·薩福諾夫(1906-1909)、古斯塔夫·馬勒(1909-1911)、約瑟夫·斯特蘭斯基(1911-1923)、威廉·門格爾貝格(1922-1930)、阿爾托羅·托斯卡尼尼(1928-1936)、約翰·巴比羅利(1936-1941)、阿圖爾·羅津斯基(1943-1947)、布魯諾·瓦爾特(1947-1949)、萊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1949-1950)、迪米特里·米特羅普洛斯(1949-1958)、倫納德·伯恩斯坦(1958-1969)、喬治·塞爾(1969-1970)、皮埃爾·布列茲(1971-1977)、祖賓·梅塔(1978-1991)、庫特·馬祖爾(1991-2002)、洛林·馬澤爾(2002起)。

歷史發展

紐約愛樂交響樂團紐約愛樂交響樂團

這是最古老的美國樂團,創建於1842年。馬勒和達姆羅什曾經指揮過它。尤其在1922年以後,門格爾貝格、托斯卡尼尼、巴比羅利、羅津斯基、瓦爾特、斯托科夫斯基、米屈羅普洛斯等一大串20世紀大指揮家曾執棒這個樂團。
1958年,紐約愛樂樂團進入伯恩斯坦時代的優秀唱片足以表明這個樂團無所不能的曲目範圍以及由自發性而來、頗具感染力的演奏熱情。1971年後伯恩斯坦擔任桂冠指揮,不再任常聽任指揮,改由布烈茲以及(1978年後)梅塔先後接任。
1978年,祖賓·梅塔成為紐約愛樂樂團的首席指揮。儘管梅塔在這裡的任期達13年,從而成為本世紀內擔任這個職務時間最長的一位指揮,但是在他手中,紐約愛樂樂團的音色卻變得越來越粗糙,而且明顯缺乏生氣。很長時間以來一直以擁有最佳樂師而自豪的樂團,在與梅塔合作多年之後忽然發現,自己居然已經落到了許多新近崛起的年輕樂團的後面。
1991年,接替梅塔的庫特·馬祖爾終於重新燃起了人們的希望,他為這個多少顯得有些暮氣沉沉的樂團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方式。在馬祖爾指揮下,紐約愛樂樂團的音質比以前更為柔軟,也更富於溫暖,然而馬祖爾更注重的是如何才能使它演奏出的音樂變得更有意義。他認為,這支樂團可以隨時奏出精確的音符和節奏,但是要想充分傳達作曲家的情感和精神,則應該多花一些時間去研究和反覆排練。可以說,在馬祖爾手中,紐約愛樂樂團正在逐漸脫離近年來的低潮。

攜手中國

紐約愛樂樂團與其他交響樂團在中央公園大草坪同台獻藝,有史以來是第一次。
上海交響樂團攜手紐約愛樂樂團共慶東海之濱的世博盛會,有史以來也是第一次。
當地時間7月13日晚8點,享譽國際的中國指揮家余隆率領上海交響樂團,攜手國際著名鋼琴家郎朗、女高音歌唱家黃英和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與美國藝術大師安德烈·包列伊科指揮的紐約愛樂樂團一起,在紐約市中央公園大草坪,分場獻演了一台精彩絕倫的音樂會,既為慶祝上海世博會,也為一年一度的紐約公園系列交響音樂會拉開帷幕。
演出開始了。在“最紐約”場景之一的中央公園,中國人用音樂這種直達人心的世界性語言,向世界傳遞世博佳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