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狀況
全鎮地勢以高平原、低緩丘陵為主。高平原適宜發展種植業,全鎮馬鈴薯種植面積5.2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78%。形成了以光榮、紅格爾圖、大小井、王丙、向陽為軸線兩側的馬鈴薯綠色經濟園區,覆蓋3812戶,13732人,低緩丘陵適宜發展林草業和畜牧業,林業種植主要以檸條、草木樨為主種植面積5萬畝左右。畜牧養殖主要以奶牛、肉牛和肉羊為主,現有良種基礎奶牛630頭,肉羊存欄1.8萬隻,肉牛存欄756頭。形成了以光榮、生產、喇嘛圐圙為軸線兩側的林草生態畜牧園區。北部丘陵地區礦石豐富,尤以石灰石儲量大,品味好,已探明儲量達二億噸。鎮政府所在地建起全區最大的建材企業——烏蘭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形成了以光明為軸線兩側的烏蘭工業園區。烏蘭水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為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提供了便利條件,確保農民的增收,年內拉運裝卸、物業等服務烏蘭水泥廠2600多人。2005年全鎮經濟總收入6793萬元,其中財政稅收400萬元(不包括烏蘭水泥)。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389元。其中勞務收入1595元,占總收入的47.05%;馬鈴薯收入1163元,占總收入的34.31%;畜牧林草收入631元,占總收入的18.64%。形成了突出勞務、發展種薯、穩定林草的產業格局。人文與自然
鎮內人文、自然景觀豐富。一是紅格爾圖戰役遺址。2005年鎮政府投資5萬多元,建起了遺址紀念展覽館,遺址紀念牆,修復了碉堡等戰役遺蹟,接受了國家財政部、自治區財政廳、市委組織部及旗委、政府主要領導人的參觀。中央電視台、內蒙電視台、烏蘭察布電視及內蒙日報、烏蘭察布日報多次進行宣傳報導,成為紅格爾圖鎮對外宣傳的視窗,並被確定為旗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二是趙家坊古墓群始建於戰國、秦漢時期,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現受到市文物局的保護。三是阿貴圖溶岩洞,神秘莫測,極具開發價值,在當地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
小城鎮建設
紅格爾圖鎮位於察右後旗中部,距旗政府所在地35公里處,全能鎮總面積234.2平方公里,7個村委會,1個社區,61個村民小組,5436戶,20359人,其中鎮區規劃面積130公頃,總人口9000人,常住6800多人,流動2200人。氣候屬於乾旱大陸性氣候,氣溫冬季長而冷。域內降水量少,年平均降水量350mm,全年主要風向為西北風,次頻風向為西南風,年平均風速4.6m/s,全年風速≧3m/s的天數為251天,其中風速≧12m/s的大風日數為64天,瞬間極大風速達30m/s,歷年月最高氣溫28.5℃,最低月平均氣溫-24.5℃,無霜期110天,凍土層最厚達2.5m,全年日照總數時數2986.2小時,日照百分率67%。一是環城道路建設上,總投資為450多萬元的光明路和烏蘭大街水泥混凝路。目前已竣工通車,道路兩側的亮化,綠化、硬化、淨化工程也在同步跟進,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投資60萬元安裝了路燈,道路兩側各建寬3米的綠化帶,4米的人行道硬化,工程也在同步進行。為保持道路的淨化,鎮政府組建成立了城管環衛大隊,購買了3台清運車,購置污水桶、垃圾箱,配備了30多名清運人員,保持垃圾日產日清。鎮內乾淨、整潔。
二是商貿樓建設:2005年吸納民間資金950萬元建起了12600多平米的迎街商業房。2006年開工建設了近11000平米的商貿樓,2007年新建無土移民迎街小二樓200套,面積12000平方米,形成無土移民一條街。現鎮內的商業網點達250多家。
三是規劃建設項目:1、是啟動供熱項目,力爭利用2-3年內利用烏蘭發電廠餘熱對鎮內居民進行集中供熱,實現農村集中供暖。2、是實施城鎮排污工程,力爭2—3年內爭取項目,建立排污網路。3、是建立防洪渠道改造工程,目前全鎮的防洪渠為洪水自然沖刷而成,防洪能力差,力爭在1—2年內爭取項目完成防洪工程建設。4、紅格爾圖鎮供水設施改造和建設規劃已經自治區建設廳、發改委立項,力爭2-3年內完成。
教育情況
基本情況
該鎮學校是一所完全國小,下轄18個國小教學班、6個學前教學班。國小在校生588人,學前在校生167人。現有教職工73人,學歷合格率100%,其中在任教師55人。在職教師中獲自治區級優秀教師榮譽1人,市級優秀教師1人,旗級優秀教師10人。學區中心校現有校園占地面積49221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4530平方米,設備比較齊全,教學手段先進。是北京朝陽區投資35萬元,援建的一所學校,被北京朝陽區老乾局命名為“朝陽希望國小”。辦學條件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鎮的教育也相繼發生了變化。從2000年10月,李嘉誠教育基金項目的啟動,並且在我鎮的安家落戶,使我鎮這些遠在山區的農村娃也接受了像發達地區城鎮學生一樣的教育。優質課、示範課的觀看,就象身臨其境,情景、動作栩栩如生,使他們終生難忘。2004年10月,為了使教學質量更進一步提長,學校經多方聯繫,自籌資金聯上了網際網路,極大地方便了教師上網查資料,下載優質課件,為教師的備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06年7月,鎮政府根據學校部分科目師資低、不足等現象,下大決心投資了一個42座的語音室,以解決鄉村級學校學生學習英語單詞讀音、語法不準確的大難題,使鄉級學校的英語教學也步入正常軌道。
此外,遠程教育網和計算機控制系統工作檯接軌,能同時起動2個多媒體教室,容納270多名學生步入“同步課堂”。此外實驗室、微機室、圖書閱覽室、音體美活動室等都面向廣大師生開放。
紅格爾圖戰役
抗日戰爭前夕,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我東北與內蒙古大部分地區之後,為了實現其先取綏遠,再占華北進而滅亡整箇中國的狼子野心,於一九三六年八月舉兵進攻了紅格爾圖兩個晝夜,但未得逞。十月,王英偽軍三千餘人二次攻打紅格爾圖,企圖進軍陶林,奪取綏遠,當時紅格爾圖守軍是閆錫山,傅作義的晉綏軍趙承綬騎兵共兩個半連,二百二十餘人,還有半個機槍連。另有綏境蒙政委員會兼綏東四旗剿匪司令達密凌蘇隆(外號“長鬍子”),參謀長為中共黨員紀松齡同志,帶領蒙古騎兵在外圍配合作戰,另一方面,紅格爾圖村天主教堂司鐸易世芳組織教友八十餘人成立了地方保衛團,也配合部隊堅守陣地。為抵抗日偽軍侵占綏遠,中共陶林縣委、政府派兩千民工晝夜四十餘天修建了堅固的簡易工事,村四周挖了深寬各一丈二的圍壕,村四角修了大碉堡,將挖城壕的土堆放在靠城一邊,並利用沿壕土壟和厚木板築成掩體,圍堡里側又挖了一條曲線型交通壕。十月初,天降大雪,天氣寒冷,敵人先來一架飛機偵察,接著又來四架戰鬥機轟炸,同時約有四千餘日偽軍向紅格爾圖發起進攻,紅格爾圖守軍早已作好迎戰準備,官兵士氣高漲,沉著應戰,將進攻之敵大量殺傷,遺屍累累,惡戰一天,此戰敵軍遺屍百餘,又用步槍打落一架敵機,士氣更是大振。初四,大風雪使敵視線模糊,不能前進,而我軍順風,士氣旺盛,猛拼猛打,發起進攻,匪部不支,匆忙撤退,守軍乘勝追擊,直搗匪巢,在大拉村抄及王偽總司令部軍用品甚多。
傅作義先生1937年講到這次戰鬥時說:“敵人當時有五千至七千人,而我軍只有三百餘人,與之相較,整差十幾倍。同時敵方有飛機大炮助戰,而我軍只有來復槍。苟在當時,如以利害計較,如顧到物質條件,那我們決不能勝,紅格爾圖亦決不能守,但是結果勝利反屬於我,為此戰爭最有價值之戰爭也。”
綏抗戰勝利對全國人民抗日鬥爭鼓舞極大,全國各地民眾紛紛捐款捐物慰勞綏東抗日將士,中國共產黨首先發出賀電,稱讚綏東抗戰是中國人民抗日的先生,同時還派南漢辰同志率慰問團親赴歸綏(今呼和浩特市)慰問,並贈送錦旗一面,上寫“為國禦侮”四個大字。戰後,毛主席、朱總司令從延安發來賀電,祝賀綏遠守軍的抗日精神。著名記者范長江親赴陣地采記,寫出報告文學《壯哉紅格爾圖》報導抗日將士的英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