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蓮縣管帥中學創建於1956年,地處管仲掛帥助齊成就霸業的故地,文化底蘊深厚。建校以來,歷經幾代管中人近半個世紀的開拓奮鬥,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其中,既有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也不乏文化名人。現代著名作家李存葆,我國第一位WTO博士劉光溪先後在這裡求學
內容簡介:
五蓮縣管帥中學創建於1956年,地處管仲掛帥助齊成就霸業的故地,文化底蘊深厚。建校以來,歷經幾代管中人近半個世紀的開拓奮鬥,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其中,既有國內外著名的專家學者,也不乏文化名人。現代著名作家李存葆,我國第一位WTO博士劉光溪先後在這裡求學。近幾年,學校大力改善辦學條件,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打造出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進一步增強了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強勁後力。從1998—2004年,我校本科上線率連續七年居全縣前列。其中,2004年高考上線162人。各項指標均創歷史最高水平,應屆本科上線率為全市同類學校第一名,應屆理科本科上線率為全市同類學校第二名。文科數學、英語、文綜理科語文 為全市同類學校第一名,文科語文、理綜為全市同類學校第二名。其中,文科數學、文綜為全市第一名。被縣委、縣政府授予“高考優秀單位”稱號。如今,管帥中學已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從辦學條件、辦學規模、辦學的社會效益等方面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今天,面臨新的教育形勢,追求卓越、崇尚創新的新一屆學校領導,繼承和發揚優良的辦學傳統和經驗,同時與時俱進、銳意創新,積極拓寬辦學思路,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切實最佳化管理、激勵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加速推進信息化進程,使學校的辦學層次、辦學水平不斷邁上新的台階。學校視教學質量為生命,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創一流成績為目標,大力加強教學軟、硬設施建設,有力地保障和促進了教學過程的規範化和教
管帥中學地理位置
管帥位於五蓮縣西部,與莒縣接壤,原為鎮,後被合併至於里鄉。我的高中時代就是在那裡度過的。
小鎮極小,一條南北大街縱貫全鎮,管帥中學就位於鎮西北角。學校後面是一片小山坡,是我們經常在課餘翻牆去玩的地方。記得山坡上有一種樹,我們稱作“火炬”,到了秋天葉子會變成紫紅的顏色,在漫坡黃草中顯得格外醒目。
鎮子南方是一條婉延而過的小河,河上有橋,原是某某國道經過的地方。平時衣服髒了都是用腳踏車載到河邊去洗。有很長一段時間早上會集體跑步到河邊洗臉,然後再跑回學校。冬天河邊結了薄冰,就要砸冰取水。夏季則會結伴跑到河的上游去洗澡,在清澈的河裡戲水。有一年大旱,河水乾涸了,後來一場大雨,河水才恢復到舊時的模樣。
鎮子東面有一大片麥田,穿過田間小路,是一片樹林,樹林緊靠著另一條小河。也許就是前面說的小河的下游吧,可惜已經記不清了。河的東面是一座小山,我們稱作“豬頭山”。那時經常在下課後跑到樹林,穿過小河爬到山上去,大喊大叫一番。高一軍訓的時候,還曾經在河東面山下的田裡打靶,可惜我把子彈全都打到別人的靶上去了。過河的時候,一位男生接應一位女同學,結果兩人同時摔到了河裡。現在想來,只能依稀記得舊時同學少年的模樣了。
鎮子上有一家人做大餅出售,很硬很香的,我們經常去買了吃。還有賣鹹菜的,學生們也是常客
。靠近公路的地方有個百貨商店,是兩層樓的,當時算是鎮裡最繁華的商場了。商店前面有個小廣場,有時候會放露天電影,我們就偷跑了去看。臨近高考的那天晚上,我還和同學去看過電影。而事實上,學校南面一牆之隔,就是鎮裡的電影院。學校組織愛國教育的時候,會進去看《雷鋒》之類的電影。還去看過《女子別動隊》、《媽媽再愛我一次》。學校前面是一個大操場,平時的體育課和課餘活動大多都是在這裡進行的。操場上有許多柳樹,西面則是腳踏車棚。有幾個老師經常在操場上打籃球,也經常有許多學生圍觀。學校的老師以年輕人為主,在我們眼裡是很有活力和個性的一群。印象中上早操的時候,會許多班級圍著操場跑步,所過之處塵土飛揚。還會在操場上做課間操,許多學生排成一個大方陣。還記得冬天的時候五點多就起床,天還漆黑一片,有時下了小雪,哈著熱氣在操場上跑步的情景。操場東南角樹林裡有一口井,井水甘甜。學校水塔的水,就是取自這口井。
學校有兩排教室,每排六個班級。教室是三間相通的大瓦房,黑板講台桌椅依次排開。前排教室的後面有水泥做的桌球台,那時也是課餘熱衷的活動之一。教室沒有取暖設備,冬天全靠人體的溫度取暖,好在當時人多,每個班級都有五六十人。教室的後面是學生宿舍,房間與教室一樣的,裡面兩排雙層床密密麻麻地排在一起,其實就是一種雙層的通鋪。最擠的時候,三個人睡兩個床位,翻身都很困難。冬天會很冷,一晚上不敢伸腿。三四年的時間,習以為常吧,也就那么熬過來了。
廁所在學校西牆根下,裡面有一排幾十個蹲坑,和很長的小便池。下課的時候方便者眾多,場景蔚為壯觀。
說起廁所想起了食堂。食堂設在學校校門口右側,也就是操場的東面。其實主要是供老師吃飯的地方,學生只是從那裡購買饅頭和開水罷了。每頓飯之前由生活委員統計好大家需要的饅頭數量,然後由值日生抬一個大筐去買,買來後往講台上一放,大家自己去取。開水也是由值日生抬了兩個水桶去打,大家把水杯放在講台上排好,由值日生給依次倒滿。學生可以從家裡運來麥子存在食堂里,換成飯票購買饅頭,所以經常見有農民開了農用車往學校運糧。
至於鹹菜,都是從自己家帶來的,一吃一個禮拜。也有老師的家屬搞第三產業,做了大鍋菜去教室前叫賣,兩三毛錢一份,生意好得出奇。教師的家屬院是在學校東北方,一個充滿人間煙火的地方。
高考是到縣城去參加的,所以學校會租了大卡車拉學生前往。在此之前個人的鋪蓋、書本和生活用品已經各自運回家裡,只留下簡單的行李。在縣城參加完三天的高考,以後再回學校的機會,就是看分數和拿錄取通知了。看分是很折磨人的時刻,學校把分數張貼在公告欄里,大家伸了脖子辛苦地尋找各自的名字,看罷表情或狂喜或興奮或微笑或沮喪,一副人間悲歡的圖畫。
那時每個月只有一個周末,是用來回家
取飯和生活用品的日子。大家都騎了腳踏車,翻山越嶺地分散和聚集。炎炎烈日,凜冽寒冬,狂風暴雨,春暖花開,風雨無阻地奔波往來。所帶的飯菜只夠作一個星期的食物,所以家長要定期到學校送飯。經常有誰的家長到學校送飯,看到正在上課,就在外面靜靜地等候。臉上是殷切的期望,身上是一路的塵土和風霜。高考之後,就幾乎沒有再去過學校,只在一次同學聚會時故地重遊。到現在已經闊別十餘年了。現在的學校,應該與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那些曾經的場景也許已不再熟悉。而現在,偶爾想起,會覺得溫暖和惆悵,因為那是一個寫滿了青春和記憶的地方。
學生心中的管帥中學
一所學校之所以人忘懷,是因為你在她的身上獲得了使你繼續成長所需要的那份教益,管帥中學於我,就是如此。
在這個論壇上看了一篇寫管帥中學的文章,其中特意提到了宿舍中那夜半出來覓食的老鼠,這是在我求學生活中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人有幾次能與老鼠為伴共入夜呢,這裡需要補充的是,其一;之所以有老鼠出沒在寢室,那是因為很多同學每月回家都帶乾糧回學校,教室里沒有地方盛放,為了方便就放回宿舍,結果就引來了老鼠。其二,由於白天緊張的學習和生活,在我的印象里沒有晚上聽見老鼠動靜的記憶,但是唯獨一次,那是在夜裡翻身,摸到枕邊一毛茸茸的東西,竟是一隻肥碩的大老鼠,心寒了數日……也許老鼠就可以看作是艱苦的代名詞,這樣的環境中我更加學會堅強,更加懂得發奮的含義。
管帥中學的食堂物價確實很便宜,便宜到剛來天津聽到最便宜的菜需要1.5元時我都在想著四年大學生活應該怎么生存下去,畢竟家中的收入VS兩個上大學的兒子所需要的花費顯得那么的微小。高中三年的早飯我基本上是一樣的飯菜:兩毛飯兩毛菜一個饅頭一個蛋,湊在一起正好是一元錢,中午飯則喜歡和志同道合的同桌去所謂的“小伙房”吃,那裡邊有炒的小灶,沒記錯的話應該是一元一份,可以來半份:5毛……我喜歡在每次放學之後繼續留在教室內學習一段時間,等到其他同學回來時再去食堂,那樣人會少一點,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特點,打的飯菜一般在路上就被消滅了,當然在旁人眼中就顯得十分的不雅,我就因此事被當時的年級主任王增發老師“批”了一頓,但是改正了三年也沒改正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