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中學

宜春中學

宜春中學是省重點中學,坐落於全國首批生態城市、第五屆全國農民運動會舉辦地—江西宜春,始建於20世紀初。宜春中學於2003年9月異地興建新校園,並於2005年7月與宜春一中強強聯合組建成立新宜春中學。2012年7月,宜春中學、宜春一中恢復獨立辦學。宜春中學新校園占地808畝,建築面積近12萬平方米。校園毗鄰宜春市行政中心,與宜春市著名風景區袁山公園隔路相望,享擁青山綠水環抱,環境清靜、自然、和諧,硬體設施國內一流。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1902年建於春台南麓唐代大文豪韓愈所設的“昌黎書院”內,時稱“袁州中學堂”。此後學校受時局等各種因素影響多次更換校名,並飽受遷徙之苦。解放後,學校始定址秀麗的化成岩風景區,不斷發展壯大,並於1963年被省教育廳確定為全省首批重點中學,1974年學校正式定名為“江西省宜春中學”並一直沿用到2013年。宜春中學於2003年9月異地興建新校園,並於2005年7月與宜春一中強強聯合組建成立新宜春中學。

宜春中學宜春中學

宜春中學新校園占地808畝,建築面積近12萬平方米。校內標誌性建築科技信息大樓內設圖書館、閱覽室、微機室、語音室、科技活動室、網控中心、采編中心、演播大廳及可容納600多人的學術報告廳。教學樓三棟,內有普通教室125個,選修教室12個,280座的合班教室3個,每個教室都配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實驗樓內設物理實驗室9個,化學實驗室8個,生物實驗室3個,生物標本室1個,每個實驗室都配現代化的實驗儀器及設備。藝術樓內設音樂教室4個,舞蹈教室2個,琴房11個,體操房1個,美術教室3個,書法教室1個,勞技教室6個。學生公寓4棟,每間均帶有朝南陽台,可容納6000人住宿。多功能學生食堂2棟,可容納6000人同時用餐,內置設備先進,可滿足學生不同層次需求。此外,學校還建有學生浴室、後勤服務中心,為學生在校生活提供極大的方便。

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弘揚“愛校守紀、求實創新”的校風,確立了“依法治校、科研興校、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現代教育理念,制定了“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育人原則,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堅持以教育科研為先導,廣泛開展研究性學習,不斷最佳化育人環境,完善教學設施,充實師資力量,提高教育質量,為我省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為國家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宜春中學宜春中學

新宜春中學繼承兩校170年的辦學傳統,兼容兩所省重點中學的軟硬體優勢,為做大、做強宜春中學品牌打開了一條黃金通道。

截止2007年10月,學校在校生共9495人,其中,新校區6307人:高一39個班,2401人;高二41個班,2437人;高三23個班,1469人。一中校區3188人:高三21個班,1285人,補習班16個,986人;初三8個班,406人;初二8個班,511人。全校總計教學班156個。

自恢復高考以來,該校先後向高等院校輸送畢業生6000餘人。學科競賽碩果纍纍,僅自99年至2013年獲國家級獎勵的就有30人,獲省級獎勵的有100多人次,2000年學校還獲得了中國生物學會中學生生物聯賽一等獎。

回首百年,厚重的歷史給宜中人以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面對新世紀,改革的機遇和挑戰給宜中人以開拓創新的無窮空間。心承前輩的諄諄教誨,懷揣創業的執著信仰,宜中人將在素質教育的領域裡乘風破浪,奮勇前進,創造宜中人更輝煌燦爛的明天。

師資力量

截止2013年10月,學校在校生共5974人,其中,高一38個班,2320人;高二38個班,2005人;高三37個班,1649人。

自恢復高考以來,該校先後向高等院校輸送畢業生6000餘人。學科競賽碩果纍纍,僅自九九年至今獲國家級獎勵的就有30人,獲省級獎勵的有100多人次,2000年學校還獲得了中國生物學會中學生生物聯賽一等獎。

現今,宜春中學構建了一支405人的強大師資隊伍,這支隊伍中有特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150人,中級教師162人,碩士或具有研究生同等學歷的教師20多人,省市學科帶頭人或骨幹教師30多人。這支強大的師資隊伍既為學了們的成長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也為宜春中學的持續發展,從傳統名校過渡到現代名校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宜春中學歷屆高考上線人數示意圖宜春中學歷屆高考上線人數示意圖

所授榮譽

在上級領導的關心支持和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先後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單位”、“全國群體工作先進單位”、全國中語會“閱讀推廣學校”、“江西省優秀重點中學”、“江西省文明單位”(連續三屆)、“江西省中國小實驗室工作先進單位”、“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江西省優秀體育傳統學校”、“江西省德育示範學校”、“江西省愛國主義教育先進單位”、“宜春市警民共建先進文明單位”等榮譽稱號。

回首百年,厚重的歷史給今天的宜中人以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面對新世紀,改革的機遇和挑戰給今天的宜中人以開拓創新的無窮空間。心承前輩的諄諄教誨,懷揣創業的執著信仰,宜中人將在素質教育的領域裡乘風破浪,奮勇前進,創造宜中人更輝煌燦爛的明天。

重要事紀

學校發展大事記:

2003-3-21 區政府決定:原宜春一中國中部剝離,重新組建民辦公助的宜春一中實驗初級中學。

2003-4-14 市政府決定:原宜春中學國中部剝離,原地辦學,改名宜春實驗中學,由袁州區管理;宜春中學的校名和高中教育收歸市管,先在市教育園區興辦高中部,待城市發展後再興建國中和其他類型學校。

2005-6-21 市政府決定:宜春一中整體上劃市管,先經過一段時間獨立運行,再與宜春中學進行整合(保留宜春一中牌子),整合後的宜春中學實行“一校兩區”管理,擬定普通高中12000人的辦學規模。

2006-7-25 市政府決定:宜春中學成建制整體移交給宜春學院管理,並同意宜春學院整合原學院附中和實驗國中。

2006-8-18 區政府決定:宜春一中實驗國中恢復公辦性質並更名為宜春中學國中部。

2006-9-8 宜春學院附屬中學揭牌,原學院附中更名為宜春學院第二附屬中學(高士中學)。

2007-4-11 宜春市教育局決定:宜春中學2007年秋季停止招收初一新生。

2007-7-11 宜春中學和學院二附中組建宜春中學(學院附中)教育集團。

2007-7-25 學院二附中正式向集團辦理移交手續。

2007-9-30 經宜春學院批准,宜春學院第二附屬中學從9月28日開始搬遷至宜春中學一中校區,9月30日基本搬遷完畢,從10月4日開始,正式在一中校區上課。

2008-6-10 市政府宣布:宜春中學收歸市直管(5月9日市政府第16次常務會議決定),交接工作全面展開。

2008-6-18 宜春中學校長辦公會明確兩校區稱謂:新校區稱為“宜春中學北校區”、一中校區稱為“宜春中學南校區”。

2008-6-30 宜春市教育局決定:宜春中學南校區2008年秋季恢復招收初一新生,開始安排高一新生(約占宜春中學新生招生計畫的40%)。

2008-7 新一輪中層幹部競聘上崗正式實施。從2008學年新學期起,北校區不設定電教處、招生處和基建處,其工作歸入相應處室。勤工處改為後勤處。增設資產處。南校區僅設定黨務辦兼信息中心、政教處、教務處、總務處、工會和團委,其餘工作一律歸入相應處室。中層幹部職數由原來的42崗41人,減少到37崗36人。

2009-1-15 宜春學院二附中更換法人代表,標誌著二附中正式由宜春學院收回自營,宜春中學教育集團正式解體。

宜春中學宜春中學

2009-5-12 與美國Baytown Christian Academy(貝敦克里斯汀學校)締結友好學校。

2009-5-22學校北校區正大門啟用儀式隆重舉行。宜春市政府副市長舒建勛、市政府辦副主任丁香根、市教育局局長徐暉、書記易詠春、副局長袁志平等有關領導、學校全體校領導及中層幹部出席了此次儀式,儀式由校長、書記陳少平主持。

2009-8-28學校與宜春五中聯合辦學啟動儀式在五中校園內舉行,宜春市副市長舒建勛攜市、區相關領導及中心城區各中國小校長一行參加了此次啟動儀式,學校國中部全體教師在校長陳少平的帶領下出席了啟動儀式。

2009-9-6 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首批“名師、名校、名校長”表彰大會,學校教師黃磊、熊曉瓏、羅兵、楊文濤、徐安儉、張莉、歐陽紅7人被授予首批“宜春市名師”、宜春中學被授予“宜春市名校”、陳少平被授予“宜春市名校長”。

2010-9-10學校教師胡永紅、甘洪斌、吳少華、李莉、林瑩被授予第二批“宜春市名師”稱號。

2010-9-30 2010年全國中學生生物學聯賽(江西賽區)頒獎大會在學校舉行。學校2011屆學生劉濤、周江、謝孟獲省一等獎,學校獲團體二等獎。

2010-11-22 在北京召開的第八屆中國食品安全年會上學校食堂被授予2010年度中國食品安全年會食品安全示範單位稱號。

2010-12學校被省教育廳授予江西省“第二屆中國小教學科研先進學校評比”先進單位稱號。

2010-12 由學生社團編輯拍攝的校園文藝短片《墨起袁州》《青春·高三·“90後”》參加七屆全省中國小校園電視評選,榮獲校園電視節目金獎。其中《墨起袁州》參加2010年12月4日在浙江東陽橫店召開的二屆中國校園電視節暨七屆中國中國小校園電視獎頒獎大會,獲七屆中國中國小校園電視獎優秀節目金獎。

2010-12學校被評為江西省中國小工會工作“四個一”活動先進單位。

2011-6-29 為擴充宜春中心城區優質普通高中教育資源,調整最佳化國中網點布局,市教育局決定,從2011年秋季學期開始,宜春中學國中部停止招生。為此市教育局專門召開“宜春中學國中調整工作部署會”,會上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丁香根宣讀了市政府“關於宜春中學南校區國中停止招生的批覆(市府字35號)”,市教育局局長南青宣讀了《宜春中學南校區國中停止招生工作實施方案》,方案對此項工作做了周密的部署,為了給在校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2011年秋季在宜春中學國中部就讀的初二、初三學生按照“五不變”的原則,即學習環境不變、學籍不變、班級建制不變、教師基本不變、畢業證書不變,繼續留在宜春中學南校區完成國中教育,直至國中畢業。宜春中學國中部停止招生後,學區內國中學生劃歸宜春八中管理,並由宜春八中承接原宜春中學與宜春五中的聯合辦學。宜春中學校長陳少平、宜春八中校長鬍永紅在會上作了表態性發言,最後宜春市政府副市長舒建勛發表了重要講話。市財政局、市人保局、市監察局、市編委、袁州區政府、袁州區教育局等相關單位的領導也出席了會議。

2012-7 為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和提高兩校區的管理效率,經宜春市委、宜春市教育局批准,宜春中學南校區恢復其原來宜春一中的管理模式,由巫邵武出任其校長。宜春中學北校區(新校區)恢複合並前的管理模式,由陳少平擔任其校長。

圖書館簡介

圖書館歷史悠久,底蘊豐厚,傾注了幾代宜中人的心血與汗水。

書香文馨意悠長。她,毗領文化愈園,正對昌黎廣場,座落科技信息樓北樓,與南樓的電教館遙相輝映。

圖書館於2004年初從舊圖書館(化成岩)遷入棗樹村新校區,現有建築面積有近2500平方米,全館四層:一樓設有5個閱覽室、教材室和辦公室;二樓設有藏書室和教工閱覽室;三樓設有藏書室和電子閱覽室;四樓設有第六、七閱覽室。圖書館有良好的避風、換氣、採光、照明、防火、防潮、防蟲等條件,建設標準達到了《宜春市中國小教育技術裝備標準》規定。

嚴抓細管見實效。我校圖書館現有專職管理員9人,其中高級職稱6人,中級職稱3人。 都具有大專及本科以上學歷。熟悉圖書館業務,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能熟練地運用圖書系統軟體對圖書進行現代化管理,都具備依據《中圖法》利用計算機編目的 水平。學校利用各種機會讓圖書管理人員參加市級以上圖書管理方面的專業培訓,都獲得了上崗證。學校對圖書館工作人員實行年度崗位考核。

圖書館已建立《管理人員崗位職責》、《書刊借還制度》、《藏書和資料室管理規則》等規章制度。藏書結構合理,並按教育部《中國小圖書館規程》中的《中國小圖書館藏書分類比》配備。藏書總量達527000多冊(其中包括電子圖書30萬冊),生均藏書50冊以上,每年訂購的報刊302種。

圖書館功能齊全,設施先進。館內配置管理微機5台,雙套安全門一套,採用藏、借、閱、咨為一體的管理模式,讀者可以進入所有閱覽室、藏書室自由翻閱、實現自助選書,全開架閱覽的開放服務。

宜春中學校歌

宜春中學校歌

秀水揚波,春台曉日高懸

晨風送來清香,正一派琅琅書聲洋溢在校園啊

愛宜中 愛宜中

有了你我們厚德博學快樂健康地成長

有了你我們弘毅致遠自信自強

讓我們放飛青春的夢想

永遠向前向前向前向前向前

校長寄語

親愛的老師們、同學們、家長們:

網路改變了這個世界,網路給這個世界增添了無限光彩,讓我們利用這個美好的平台,去觀賞教育的春花爛漫,去徜徉無邊的知識海洋,去探索教改的點點滴滴,去叩動每一扇心靈之門。願社會各界藉此“視窗”了解學校,願廣大教師藉此“視窗”展示才華,願每一位學子在這裡展開騰飛的翅膀!讓我們的素質教育更具特色,讓我們實施新課標的步伐更加堅定,讓我校教育的明天更加輝煌!

宜春中學校長:陳少平

宜中精神

1、宜中精神:

眾志成城,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爭創一流;艱苦奮鬥,永不滿足。

2、辦學思路:

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

3、辦學宗旨:

為學生實現理想鋪路,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4、辦學理念:

厚積深思,快樂和諧。

厚積既指積德,也指積能,德行具備是事業根本,能力具備是事業基礎;厚積薄發,積累不豐厚,就不能形於筆墨,發於唇齒。

深思好問,才能沉入書山學海,才能寧靜致遠;不深思就會流於浮躁,沉於迷惑,心中鬱結疑問,就不能迎刃而解。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是艱苦的,但是我們要找到快樂的途徑,讓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樂教樂學,化千鈞為易舉,化艱澀為易得。

禮之用,和為貴,以和為重,才能平安祥和,百音齊諧,人心團結安泰,局面一派生機。

5、培養目標:

培養積極樂觀、健康向上的人生態度;培養科學理念與人文素養並重的健全人格;培養獨立能力與協作精神相結合的良好個性,為高等院校培養大批優秀新生,為各條戰線培養合格勞動後備軍。

6、校訓:

厚德博學,創新自強。

厚德方能載物,人格素養不斷提高,是事業獲得成功的保證;一個人的發展要以德為先,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百川歸海,萬水歸宗;陶冶情操,砥礪品格,柱石中天,德厚立身,厚德是根本。

博學方能多才,廣泛地涉獵知識,才能有豐厚的知識底蘊,教師傳授一滴水,先要儲備一桶水;學生要舉一反三,先要視野開闊,不唯書本,勤學好問,才能積累更多的知識,一個人要想成功,博學是保證;德才兼備,是理想境界,如果我們能不懈努力,離理想的境界就會越來越近。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不竭動力,對於學校來說,創新是學校發展的推動力量,創新能走出平庸,走出因循,看到另一番美景;創新需要眼光,需要勇氣,需要與時俱進,需要爭創一流的拼搏精神;沒有創新,只會走向衰落,創新是源泉。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個人要像日月星辰的運行那樣,周而復始,永不停息,這樣才能自致其知,自奮其力,自強不息;自強是信心的體現,繩鋸木斷,水滴石穿,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只要持之以恆,堅持到底,終獲成功,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自強是精神。

7、校風:

文明誠信,勤樸奮進。

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講文明才能有涵養,講文明才能守規範,講文明才能顯幽雅,文明是時代的特徵。

尾生抱柱信,臨難不退縮, 千古傳佳話,守信諾千金,烽火戲諸侯,狼來無人近,誠實是美德,守信路通天。

天才出於勤奮,懶惰一事無成,儉樸做人本色,奢侈為人不齒,不追風,不浮躁,方能靜心學業,學有所成。

不斷追求,志存高遠,敢立壯志,誓奪第一,自強不息,奮發進取,一定能成就輝煌的人生。

8、教風:

治學嚴謹,誨人不倦,敬業樂教,愛生育人

9、學風:

靜專思主,勤學好問,嚴謹踏實,全面發展

10、教師誓詞:

我是宜春中學的教師,我宣誓:

教師是我光榮的選擇,

走上這個神聖的崗位,

我每時每刻都在傳承文明的薪火,

我一言一行都是時代的楷模;

對放棄責任的追求,我一定拒絕,

對違背良知的利益,我一定割捨,

即使面對誤解和委屈,我仍將恪守崇高的職業道德;

用人格引領人格,

用智慧啟迪智慧,

用愛心托起愛心,

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為學生實現理想鋪路,

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

我要始終具備與職業相稱的能力,

以終身學習完善和超越自我;

創造宜中的燦爛明天,是我不懈的追求,

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是我莊嚴的承諾!

11、學生誓詞

我是一名宜春中學學生,

我莊嚴宣誓:

學習是我的天職,

目標是我的方向;

三軍可以奪帥,

匹夫不可奪志,

有志者事竟成;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

刻苦認真,勤思好問;

求是創新,團結和諧;

自強不息,永不服輸;

父母為我自豪,宜春中學為我驕傲;

我行,我能行,我一定行;

做個豪邁的宜中人。

12、跑操誓詞

強健體魄,奮力拚搏;

敢立壯志,誓奪第一;

宜中學子,潛力無窮;

自強不息,我要成功。

宜春中學風光宜春中學風光

相關新聞

宜春中學樓房下沉宜春中學樓房下沉

2013年3月18日,記者來到宜春中學了解情況,幾名工人正在修復剛下沉的教學樓走廊,涉及下沉走廊的兩間教室因施工學生被搬移到其他地方上課。記者繞全校教學用房一周,果然看到很多樓房存在下沉、塌陷情況,多所教學樓基腳與路面水泥脫離,裂縫隨處可見,尤其藝術樓與科技信息樓更為嚴重。記者在科技信息樓看到整個一樓地板高低不平,地面與基柱嚴重剝離,有的高低相差達幾公分。

記者找到學校了解情況,校辦公室冷主任向記者表示,多處地面下沉的情況早就存在,可能是回填土下沉導致。當記者反問地面下沉可能會引起安全事故時,冷主任表示這個很難說,因為他本人不是這個行業的專家。記者隨後致電該校校長陳曉平,陳校長表示,學校已經會同相關部門進行檢測,報導所說的教學樓走廊下沉正在修復,至於其他各處下沉是否修復,一是現正是上課時間,如果修復會影響學生上課。二是要看這些樓房下沉程度,最好到達一定程度後修復以免反覆施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