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背景

戰前形勢
戰前的1505年,葡萄牙國王曼奴埃爾一世得到了達·迦馬的啟發,派出其第一個總督堂·弗朗西斯哥·德·阿爾梅達帶領21隻船去加強東非和印度新建立的的葡萄牙殖民地。1505年3月,第一任印度總督弗蘭西斯科·德·阿爾梅達率20艘船組成的艦隊離開里斯本出發了,船員中包括有三四百名接受過軍事訓練的水手,1500名士兵,200多個炮手,以及各種工匠,後來受命為西班牙進行環球航行的麥哲倫也在其中,不過當時他的身份是下級軍官,而且還在一次戰鬥中受了傷。這隻艦隊的任務簡而言之是征服印度,壟斷香料貿易。同時,他們還擔負著傳教的職責。阿爾梅達控制了整個東非海岸的與阿拉伯和印度的貿易,還把柯欽變成了葡萄牙在印度的貿易中心。
他們一方面控制港口貿易,另一方面又派出船隻打擊海上的阿拉伯和伊朗的船隻。要控制印度洋,有兩個關鍵點是必須掌握的,一個是紅海的出海口,一個是波斯灣的出海口,而要控制後一個則必須控制扼守出海口的荷姆茲城。1507年葡萄牙人攻占了這個城市,然後強行徵稅,照例他們採取了異常殘忍的手段:割掉了所有俘虜的鼻子,砍斷所有男子的右手,割掉女人的耳朵。不過他們由於立足未穩,所以占領這個城市的時間並不長。為了進行印度航線上的香料貿易,葡萄牙在里斯本成立了印度公司專門負責此事,東方貿易的中心由威尼斯轉到了里斯本和安特衛普,這一貿易分配體系的重大變化使以往掌握東方貿易的威尼斯人的利益受到了重大損害,到1504年他們的船隻在地中海港口已沒有任何香料可以裝了,這引起了威尼斯人的強烈不滿。這時便發生了一個天主教國家聯合一個伊斯蘭教國家反對另一個天主教國家的事情,威尼斯人幫助埃及人建立一支艦隊以打擊葡萄牙人。
戰役經過

實際上葡萄牙之所以與阿拉伯人進行這場戰爭,不但是為了加強葡萄牙對印度的殖民控制,也是為了給同年3月的察烏爾之戰報仇,那次葡萄總督堂·弗朗西斯哥·德·阿爾梅達的兒子羅倫索死掉了。阿爾梅達總督憤怒地說:“那些吃小雞的人要么把大公雞也吃了,要么就償命!”堂·弗朗西斯哥·德·阿爾梅達總督急著給兒子報仇是因為到12月他的任期就結束了,那就來不及了。後來阿爾梅達在回國途中死於與南非土人霍頓督人的衝突中。

堂·弗朗西斯哥·德·阿爾梅達總督指揮著18隻船,大約1800葡萄牙士兵和400個科欽的土著兵。對方是埃及和古加拉聯合艦隊,有100條船,但是大船只有12條,其他都是只有弓箭手的單桅帆船。聯軍偵察到葡萄牙軍從科欽北上而來,因為害怕他們的技術優勢,所以準備依靠第烏要塞的岸炮來進行作戰,他們在港 里拋錨等待葡萄牙軍的進攻。葡萄軍有5條大卡拉克帆船,4條小卡拉克帆船,6條卡拉維爾帆船和3條其他小船。葡萄軍不論炮火還是步兵都有優勢:火炮口徑大,炮手熟練,船隻更耐打,卡瑞克帆船的改良更為海上戰爭來帶來了新元素,海上戰爭不再單是兩船間短兵相接及弓箭互發的模式,而轉變為更具威力的炮戰,亦引伸出後來戰列艦的形成。它能抵受來自體型較小船隻的攻擊。船上的四桅上,掛有三角帆及橫帆,這足夠提供動力令船隻航行速度增加。卡拉克帆船具備的多層甲板可以安放重型火炮,亦便於發射並排的側舷火炮,增加船隻威力。第烏要塞的岸炮射程不如他們,因此無法造成任何威脅。步兵不但裝備精良,善於射擊,還可以非常熟練的投擲榴彈。葡萄牙的船隻是為了在大西洋航行而造,抗浪性能優良。
戰鬥一開始,穆斯林戰船還準備按照傳統戰術,撞擊並靠攏敵艦,將圍系白頭巾、手持月牙大刀的勇士送上敵艦展開肉搏時,葡萄牙艦隊的大炮在100碼之外就把他們擊沉了。阿拉伯聯軍的排漿船和單桅帆船既沒有火炮,弓箭的射程和威力也小的可憐。並且當他們接上舷後才發現,對方船舷太高導致士兵爬不上去,結果被士兵以火器打得七零八落。最後葡萄牙人以少勝多,以18艘船、1800多人的兵力打敗了阿拉伯人和印度人的聯合艦隊。而自己幾乎沒有任何損失。聯合艦隊的失敗除船隻性能落後和訓練不足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內部不和,由於印度人中有人私通葡萄牙,斷絕了埃及軍隊的供應,以至埃及軍隊憤而離去,導致了聯合艦隊的分裂。
戰役影響

但是,日後興起的英國、荷蘭等列強逐步蠶食了葡萄牙在印度的地盤,葡萄牙風光不再,而印度也在這一過程中淪為了西方人的殖民地。1961年12月12日,印度部隊開入葡屬印度的果阿、達曼和第烏,從事實上宣告了葡萄牙在這一地區統治的結束,不過葡萄牙方面直到1974年才承認印度在上述地區的主權。
此戰的傷員中有著名的環球航海者,人稱費迪南德·麥哲倫。
這次戰鬥中搶到的3個馬木魯克皇室徽章,現在保存在葡萄牙國皈依基督城堡里,這裡是聖殿騎士團的精神老窩,並且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劃定的世界遺產。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