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核能發電廠

第一核能發電廠是於1970年核准興建,1971年底開始施工,一號機反應爐於1975年5月完成吊裝,1977年10月裝填鈾燃料,11月並聯發電,1978年12月10日開始商業運轉。 12月並聯發電,1979年7月15日開始商業運轉。 興建期間,1973年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火力發電成本爆增,影響能源的供應。

第一核能發電廠是一座位於台灣新北市石門區的核能發電廠,簡稱核一廠,由台灣電力公司所經營。是台灣第一座核能發電廠。

背景

隨著1960年代台灣的經濟發展,台灣的電力來源已經由火力取代水力發電,然而台灣雖然產煤但幾乎不產石油,火力發電的燃料需仰賴進口,而當時的燃料進口來源地的中東地區局勢長期不穩定,為了確保能源的穩定供應以及更大的發電量以支持發展中的台灣,當局決定興建核能發電廠來因應需要。

過程

第一核能發電廠是於1970年核准興建,1971年底開始施工,一號機反應爐於1975年5月完成吊裝,1977年10月裝填鈾燃料,11月並聯發電,1978年12月10日開始商業運轉。二號機反應爐則於1976年11月完成吊裝,1978年10月裝填鈾燃料。12月並聯發電,1979年7月15日開始商業運轉。興建期間,1973年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火力發電成本爆增,影響能源的供應。核能發電的迫切性提高。

設備

核一廠兩部機組之設計完全相同,設備亦同時訂購。主要之蒸汽產生系統系採用美國奇異公司所承造之沸水式反應爐,每小時可產生每平方吋985磅壓力的飽和蒸汽7,620,000磅。汽輪發電機由美國西屋公司承造,采再熱生式汽力循環,熱效率可達35%。每部機預計每年可發電50億度,經由345千伏之超高壓輸電線分四路送至台北地區匯入系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