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過程
金山核電站是於1970年核准興建,1971年開始施工,一號機反應爐於1975年5月完成吊裝,1977年10月裝填鈾燃料,11月並聯發電,1978年12月10日開始商業運轉。二號機反應爐則於1976年11月完成吊裝,1978年10月裝填鈾燃料。12月並聯發電,1979年7月15日開始商業運轉。
主要設備
金山核電站兩部機組之設計完全相同,設備亦同時訂購。主要之蒸汽產生系統系採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所承造之沸水式反應爐,每小時可產生每平方英寸985磅壓力的飽和蒸汽7,620,000磅。汽輪發電機由美國西屋公司承造,采再熱生式汽力循環,熱效率可達35%。每部機預計每年可發電50億度,經由345千伏特之超高壓輸電線分四路送至台北地區匯入系統。
運行業績
金山核電站由商轉至2003年9月,提供台灣已達約2128.9億度之電力,是台灣北部目前重要的能源供應來源之一。
爭議
金山核電站營運後對台灣的用電能源供應貢獻卓越,然而隨著台灣反核意識的抬頭,核電廠的價值與地位也一再受到質疑跟挑戰。加上美國三哩島、蘇聯車諾比以及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相繼發生意外事故後,核電站的安全問題更是備受關注。由於北台灣用電量極大,因此北部海濱還有核二廠及興建中的龍門核能發電廠,在短短的幾十公里有三座核能發電廠,在全世界也是罕見。而且三座電廠皆離台灣行政經濟中心的台北不遠,金山核電站與台北市的直線距離只有28公里,一但發生任何意外將會產生直接的衝擊。
盤點全球核電站
核電是最重要的清潔能源,但核電所帶來的風險也是非常巨大的,讓我們來看看有多少核電站與人類共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