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舊稱 頓物
行政區管轄 屏東縣
行政區類別 鄉
經緯度 東經,北緯
總面積 29.0732平方公里
戶數 5,432戶
人口 18,469人(2009年7月)
鄉長 謝桂榮
區劃 15村170鄰
機關網站 竹田鄉公所
民意機關 竹田鄉民代表會
郵遞區號 911
毗鄰 麟洛鄉、萬丹鄉、潮州鎮、萬巒鄉、內埔鄉
簡介
竹田鄉與早年高屏六堆客家的初墾地「濫濫莊」(現今萬丹鄉四維村)相鄰,是高屏六堆最早發展的鄉鎮,早在公元1689年以前,就已經開始有六堆先民大規模墾荒開拓家園。六堆先民從糶糴莊開始墾荒然後開拓出頭侖、二侖、中侖、美侖、、、等各莊頭,最後以二侖莊為行政中心。而糶糴莊也因地利之便發展成六堆地區的米谷買賣中心。因早年的糶糴莊所出口的米,需裝船沿河運送至東港,在換裝大船出港,但每當夏季東港溪河水暴漲,所有載運物資的小船,必將貨物存放在竹田附近,等潮水退去才能繼續運送,因此六堆先民,乃將竹田稱為(頓物),這名稱也成為竹田鄉的舊名。
歷史
竹田一帶早期是平埔族下淡水社的故地,舊名頓物,約在清康熙年間就有客家移民入植開墾。在六堆中屬中堆,六堆中最早發展的鄉鎮。
此地處於東港溪及隘寮溪交會處,由於上游村莊所產的米需沿河運送至東港,而每當夏季東港溪水暴漲時,所有載送貨物的小船必須將貨物暫存此地,待水退後再繼續航行。頓物之名即由此而生,即客語囤積貨物之意。
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將此地易名為“竹田”,設定竹田莊,隸屬高雄州潮州郡。戰後改州為縣,初劃為高雄縣竹田鄉。1950年屏東縣成立後,成為轄下鄉鎮迄今。
地理環境
竹田鄉與早年高屏六堆客家的初墾地「濫濫莊」(現今萬丹鄉四維村)相鄰,是高屏六堆最早發展的鄉鎮,早在公元1689年以前,就已經開始有六堆先民大規模墾荒開拓家園。
六堆先民從糶糴莊開始墾荒然後開拓出頭侖、二侖、中侖、美侖、、、等各莊頭,最後以二侖莊為行政中心。而糶糴莊也因地利之便發展成六堆地區的米谷買賣中心。因早年的糶糴莊所出口的米,需裝船沿河運送至東港,在換裝大船出港,但每當夏季東港溪河水暴漲,所有載運物資的小船,必將貨物存放在竹田附近,等潮水退去才能繼續運送,因此六堆先民,乃將竹田稱為(頓物),這名稱也成為竹田鄉的舊名。
農特產品
由於竹田鄉並未設立農業專業區,鄉內雖然有農業鄉村的味道,但農業生產卻極為活潑,鄉民種植的農作物種類也多樣化,水果類的檸檬大約有一百公頃,蓮霧有二百多公頃,香蕉有五十公頃,蔬菜有三十公頃,各種類的蔬果均分布在各村之中。由於竹田鄉內東港溪,隘寮溪支流密布,鄉內的水源豐富,且水質特佳,最近幾年在鄉內就有鄉民發展淡水養殖業,從熱帶觀賞魚、蝦類,一直到最近的淡水食用魚類,都有很好的成果。隨著台灣社會從農業社會轉型成工商業社會,竹田鄉內的農業也漸漸有走上休閒化的趨勢,其中最明顯的花卉栽培,從民國六十八年開始推廣,目前已有大約五十公頃的高生產力花園,其中所種植的文心蘭更是外銷到世界各地,另外的火鶴花,各種草花則以內銷為主。 目前竹田鄉的文心蘭栽培以鳳明村數量最多,而且經由農林廳的輔導成立產銷班,在生產栽培上透過專家的技術指導,所生產的花材質地優良,在銷售方面也透過班隊的共同運銷,成為一有組織的優良產業。
交通
台灣鐵路管理局屏東線
西勢車站
竹田車站
國道三號(福高)
竹田系統交流道(415,連結台88線)
竹田收費站
台1線
台88線 (東西向快速道路 高雄-潮州)
屏82號縣道
屏83號縣道
教育
屏東縣立竹田國中
屏東縣竹田鄉竹田國民國小
屏東縣竹田鄉西勢國民國小
屏東縣竹田鄉大明國民國小
旅遊
六堆忠義祠
竹田車站
竹田驛園
張萬三祖祠
敬字亭
西勢玉清宮
陳家潁川堂
二侖村老芒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