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古時此地沿溪兩邊均為苦竹林,故名苦竹溪,村以溪名,鄉因駐地得名,解放後遂稱竹溪。解放初屬順二鄉,1950年設立竹溪鄉,1956年3月與徐家培鄉合併為徐溪鄉。培坑、紫岩、半程村併入王院鄉,年家山、棧尖塢、鄭塢坑村併入呂岙鄉。1958年10月為北山人民公社徐溪管理區。1961年11月以竹溪鄉、徐家培鄉為基礎,分別建立竹溪、雅璜人民公社。1983年10月改設竹溪鄉。2002年底,面積28.85平方千米,轄9個行政村,有1464戶,4444人。(摘自《嵊州市志》)
2006年,全鄉面積28.84平方千米,人口0.41萬人。轄9個行政村:竹溪村、鄭塢坑村、棧尖塢村、年家山村、洋坑村、半程村、上周村、董灣村、硤石村。鄉政府駐地竹溪村319號。
2007年,竹溪鄉:由原來9個行政村調整為3個行政村。
1.舜源村:由原洋坑、硤石、董灣、上周4個村合併組成。總計396戶、1170人口,總區域面積8.2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硤石村。
2.盛家塢村:由原半程、年家山、棧尖塢、鄭塢坑4個村合併組成。總計439戶,1456人口,總區域面積12平方千米,村委會駐原棧尖塢村。
3.竹溪村其規模和村名保持不變
竹筍、香榧、茶葉是竹溪鄉的傳統產品。全鄉3000多畝筍竹兩用基地,以洋坑村為重點開發的“紅殼”野山筍新品種,同時,積極發展以竹製品加工為主的個體私營經濟,全鄉從事藤竹製品加工個體戶50多家,產品供不應求,使竹子身價倍增,竹藤加工業成了全鄉經濟的一大支柱;香榧以鄭塢杭村為重點遍布全鄉,積極推廣農業新技術,對榧農開展技術培訓,逐步使乾果產業成為全鄉的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