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
一是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加大香菇、茶葉、茶油、蜂蜜等綠色食品的生產加工,逐步實現統一品牌、統一標準、統一對外宣傳促銷,形成打造太源香菇、茶葉、茶油、蜂蜜等綠色食品品牌合力,並通過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綠色食品產業的科技含量,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帶動木耳、竹筍等其他綠色食品業的發展。二是壯大林業產業。以提高林業資源利用率、增加林業附加值為方向,關停並轉竹木粗加工小企業,減少闊葉林消耗,集中鄉內林業資源,吸引周邊鄉鎮資源,合力引進精細竹木產品加工企業。三是發展水電產業。發揮太源水力資源凸顯優勢,培育泰源實業,完成太源河流域一、三級水電站建設,加大對電站水庫的綜合開發,形成水力開發、水面旅遊、水中養魚的立體開發格局。四是開發民族旅遊產業。制定旅遊開發規劃,以規劃為龍頭,整合資源,充分挖掘和開發自然與傳統民族文化的結合,加快生態民俗旅遊產業的發展。五是做強礦產加工業。利用境內螢石、花崗岩、石英石等豐富的礦產資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注重環境保護,引進一批無污染礦產品精加工企業,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變。鄉鎮優勢
得天獨厚的地域環境,使太源成為竹木豐茂、果菇豐美、礦產豐富、資源豐厚的英雄有為之地。太源畲族鄉有11.34萬畝山林,其中毛竹林3萬畝,國家公益林44040畝,國家級森林公園7820畝,森林覆蓋率達96.3%,動植物200多種,是天然的動植物寶庫。地下資源也十分豐富,主要有花崗岩、螢石、石英、鉛、鋅、金等,其中花崗岩儲積量達2億立方米,螢石1000萬噸以上。五十多年的建鄉史,使太源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電力充沛,二座小型水電站,裝機容量600千瓦,並與縣城大聯網發電;通訊發達,村村通廣播電視、程控電話,農戶裝機率達32%,並開通了行動電話;交通便捷,過境公路全是水泥、瀝清路面,太司入閩公路正在施工。工業發達,優惠的政策、靈活的體制,使幾十家個私企業蓬勃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優惠的民族政策,使太源成了江西“鶴立雞群”的鳳棲之地。《江西省少數民族權益保障條例》明確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扶持下列企業發展生產,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民族鄉、民族村所辦企業;(二)少數民族職工占30%以上的企業;(三)民族貿易企業和民族用品定點生產企業;(四)清真食品企業。而且鉛山縣委、縣政府也鼓勵客商異地辦廠,原地納稅,積極支持民族經濟的發展,並作了如果由於軟環境造成的損失,縣是作同等補償的承諾。同時,國家財政部、稅務局也公布了在2005年底之前,繼續對民族貿易企業執行增值稅優惠政策。
特色產業
民俗、生態旅遊業的開發:鄉境內有怡人的生態環境,秀峰環抱,青山碧水,空氣清新,風光旖旎。也有迷人的自然景觀。栩栩如生、形象逼真的“仙人峰”,飛流直瀉、蔚然壯觀的“三疊瀑”,鬼斧神工,令人叫絕的“試劍石”,千峰倚望,高聳入雲的“卡子崗”。還有獨特的民族歌舞,淳樸的民俗風情,以使遊客一唱三嘆,留連忘返。再加上太源毗鄰上饒旅遊強市實施的“鯤鵬戰略”中的龜峰、葛仙山、鵝湖書院等旅遊景點,條件成熟。因此,開發民族旅遊業大有文章可做。木竹產品系列加工:素有“竹子之鄉”的太源,因毛竹具有竹節長、竹肉厚,且竹長、無蟲、均稱而出名,其毛竹是做竹地板、竹壁板、香芯、竹涼蓆、竹編、竹器的上等材料,再加上本地毛竹量大,交通便利,勞動力低廉,竹價便宜。因此,畲鄉急待客商大規模系列開發毛竹資源。200多種樹木、花卉、騰本植物任憑有為者去培植、引種。
花崗岩開採加工:鄉域內花崗岩有“仙人紅”、“杜鵑紅”、“楓葉紅”、“芝麻黑”等十幾個品種,尤以“仙人紅”儲量最多,達1億立方米以上。畲鄉已開通了礦區公路,等待有識之士大手筆開發。據調查論證,礦區可上十條花崗岩生產線,年產花崗岩板材10萬平方米。
水利開發:太源畲族鄉78.5平方公里,11.34萬畝山林,僅有一條主幹河流——水美河,是陳坊河源頭,年降水量達1900mm的充沛降雨,使太源畲族鄉建水庫、發電具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條件。同時,水美河床上60米左右的水位落差,畲山上100米左右的水位落差,也可以進行無庫容發電。境內水美河中暴露出上億立方米的鵝卵石,大小不等,形態各異,是城市、公園建設中絕好觀賞物。香菇、茶葉、獼猴桃酒、楊梅酒等綠色食品急待明智的創業者去品牌包裝,規模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