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雲

秋雲

秋雲,原名杜漢雲,武漢人。右眼完全失明,左眼視力僅為0.01。 1996年起,秋雲因熱心公益事業,先後榮獲“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中國十大女性新聞人物”、“中國青年志願者行動特別獎”等殊榮,並受到胡錦濤、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基本信息

傳奇經歷

秋雲 秋雲

殘疾女青年秋雲是中國女性的傳奇人物。1970年生於武漢一個普通工人家庭,出生不久,右眼完全失明,左眼僅存0.01的微弱視力。15歲開始,她當過搬運工、保姆,踩過三輪車,賣過水果,當過鄉村教師、接線員。

1994年,她在漢創辦國內首條公益熱線——秋雲熱線,幾乎家喻戶曉。秋雲先後獲得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中國十大女性新聞人物等殊榮,受到胡錦濤、江澤民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秋雲 秋雲

2002年,秋雲隻身赴深圳創業。她利用“秋雲熱線”品牌,創新服務模式,將簡單的婚介升級為婚姻獵頭、商務公關、企業管理培訓綜合機構,在國內外建立10個分支機構,不少知名企業、上市公司老闆成為其會員。去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珠三角”地區很多企業一夜破產。秋雲惋惜地說,她的一個女會員是一家禮品出口公司的負責人,接連遭遇經濟官司、婚變、車禍、追債等打擊,瀕臨破產邊緣。在秋雲的幫助下,終於幫她解決了20萬元的救急款,讓企業熬過了“生死關”。目前,經濟迅速恢復,該會員又有了上百萬身家。

創業援助屬於公益性事業,相當於“修橋鋪路”,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目前國內尚無個人創辦創業援助基地的先行者。秋雲想竭盡所能試一試:“很多人才,有時成敗只差‘一口氣’”。

1994年,“秋雲熱線”開通,秋雲的名聲不脛而走。作為一名志願者,她不遺餘力,無償地為遭遇煩惱的市民排憂解難。1999年開始,她又擔當起“紅娘”角色,組建“秋雲婚介”,主持大型公益情感節目“心靈之約”,幫助13萬對有情人終成眷屬。

秋雲 秋雲

2002年,秋雲隻身來到深圳創業。 深圳有幾百萬單身人士,婚介市場之大毋庸置疑。但由於這一行業進入門檻低,婚介市場魚目混雜。婚托、婚騙以及虛假徵婚信息,導致全行業市場疲軟,婚介公司面臨信任危機。

秋雲到深圳後,利用“秋雲熱線”這個品牌,成立秋雲諮詢顧問有限公司。 被合作夥伴欺騙過,被地痞流氓敲詐過,秋雲坦言,絕望的時候甚至想過自殺。是最後的堅持,讓她熬過了低谷。

“真誠和信任是這個行業的生命”,秋雲說,她始終堅持走在行業的前沿,從簡單的婚介逐步升級為婚姻獵頭、商務公關、企業管理培訓,通過加強資源的融合,創新專業流程,提升了交友成功率,成為業內龍頭。

秋雲諮詢長沙分公司全體員工 秋雲諮詢長沙分公司全體員工

近幾年,深圳的300多家婚介機構在競爭中實現重新洗牌,目前僅剩80多家。隨著深圳的成功,秋雲在“珠三角”名氣大增,大批單身者慕名而至,會員年遞增上萬人,不少是政府、企業的成功人士。為了服務眾多會員,2005年,秋雲婚介進軍香港、洛杉磯,在國內和海外建立10個分支機構。

歷經五年努力,今年3月,秋雲完成了25萬字的自傳《不要等待明天》。秋雲說,“書里有我的血淚與艱辛,有我的成功和喜悅,更多的是我的堅持”。

2009年12月31日,秋雲婚戀獵頭諮詢機構湖南分公司正式成立。

“隨著信息、交通的高速發展,時空的距離已經不是障礙。多情湘女一直是許多男人的夢想,我相信湖南的女孩子在挑選白馬王子時也會願意嘗試與外地的優秀人士接觸。幫助那些暫時找不到合適的對象的人拓寬選擇的空間,促進湘男湘女與其他各地優秀人士的情感交流,是我們在湖南設立分支機構的主要原因。”她說。

婚姻與信任

因為丈夫的婚外情,秋雲選擇了離婚。面對努力想要挽回婚姻的丈夫,秋雲以自己的再婚終止了他復婚的念頭。而當秋雲的前夫也選擇了再婚,秋雲重又點燃了幸福的火焰……

公司除了經營公益心理援助熱線,幫助軍人、殘疾人免費成就姻緣外,更主要的工作是收取不菲的會員費,幫助精英人士及事業成功人士找到理想的另一半。

2008年7月,網站上一篇《揭發十大傑出青年秋雲的多年謊言》的匿名帖引起網友關注。 根據這則網帖,著名月下紅娘、十大傑出青年秋雲當時向外宣稱自己家庭幸福實際上是子虛烏有,她早已離婚,兒子在美國上學。

很快,秋雲向深圳媒體坦白了自己的婚姻狀況:“我是離過婚,和現任男友還沒結婚。”

秋雲解釋,之所以“說謊”,是因為她想讓向她尋求幫助的人們相信,她是有能力給大家提供幸福的。

秋雲在業界的信任度一度降至冰點。但經過兩年努力,秋雲度過了那段艱難日子。

2009年12月31日,在湖南省長沙市皇冠假日大酒店,秋云為同是第六屆全國十大傑出青年的駐福建某部政治部副主任許永楠舉辦了一場隆重的公益婚禮,湖南省副省長陳肇雄到場恭賀。

“人,得學會歸零,這樣你就沒有邁不過的坎兒。”她說。

歷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

中國十大傑出青年”評選活動是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創意策劃,並聯合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中央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光明日報解放軍報經濟日報科技日報工人日報農民日報等首都十家主要新聞單位共同主辦的,每年開展1次。活動自1990年推出,便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廣大青年的積極參與,現已成為社會認同度較高的一項授予傑出青年人才的崇高榮譽。
第一屆1990年聶衛平 魏書生 王振國 勾艷玲 楊吉奎 黃志紅 李登海 李潤虎 蔡偉素 張思榮
第二屆1991年烏力吉 朱重慶 李志軍 楊露 楊建秋 張奇 張喜武 林莉 周林 賀學禹
第三屆1992年葉喬波(女) 陳章良 潘小揚 台震林 王遂舟 楊志貴 白春禮 辜勝阻 郝進然
第四屆1993年何玉銘 張山 鄭天一 姜戰林 郭雷 庹震 梁衛 董明玉
第五屆1994年王永良 王富龍 張少鴻 李玉虎 姜偉 郭寶印 徐洪剛 謝世梅(女) 謝軍(女) 崔桂亮
第六屆1995年呂有珍(女) 呂樹文 許永楠 孫廣信 孫玉勝 張思民 陳肇雄 秋雲(女) 曹建明 葛健
第七屆1996年王成強 呂永傑 孫俊福 吳一堅 宋芳蓉(女、土家族) 陳新民 周鑫全 哈木拉提·吾甫爾 龔允沖 假拉(藏族)
第八屆1997年烏蘭(女、蒙古族) 葉龍 馮鞏 李永波 李建保 吳國迪 沈方泉 趙滿堂 戰連傳 簡純林
第九屆1998年小香玉(女) 劉金虎 呂植(女) 李小松 孟富強 昝聖達 柏耀平 袁亞湘 譚和平
第十屆1999年丁榕(女) 鄧偉 劉誼 呂岩松 孫雯(女) 吳奇修 張榮(女) 張慶偉 李洪濤 侯新民
第十一屆2000年於果 烏日更達賴 白岩松 龍新平 伏明霞 許京軍 李大有 南存輝 袁家軍 曹雪濤
第十二屆2001年于魁智 尹祥美 王辰 母連雲 伊力汗·奧斯曼 劉小寧 張偉平 楊桂生 周繼紅 黃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