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山

禹山

禹山,又叫龍鳳山、黃花山,因大禹率十萬兵馬駐紮此山治理洪水而著名,拉王廟就建在此山,拉王廟又叫禹王廟,始建於夏朝中期,至今己有四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禹山禹山

地理位置

禹山禹山
大禹治水在山西的甘泉縣文水縣開始,途經河北河南山東浙江江蘇等地,治理黃河九曲十八彎,途經九州五嶽之山,走過了平地和山川,歷經千辛萬苦治理洪水十三餘年,且有三過家門而不入之說,至今還有史書記載,並且在民間還有典故流傳。

歷史傳說

禹山禹山
大禹在河北治水後,來到河南,所到之處看到的是洪水一片,便來到今確山縣南的一個山上安營寨,經過一個春秋的治理把洪水趕走。據史書記載,大禹治水來到陽翟(今禹州市)看到從北代龍山(登封境內)到南領(文殊鎮的花崗、方崗鄉的韓崗、桐樹崗、方崗一帶),從南領到龍鳳山 (今禹山)一帶,到處一片汪洋,就下令把大隊人馬駐紮在龍鳳山上,歷經數年,把洪水治退,其後,百姓安居樂業,風調雨順,天下太平,但好景不長,一天夜裡,大水猛漲,又淹沒田地及村莊,大禹又帶領人馬治水,可想盡辦法也沒有把洪水治退,後來得知是一黃龍精和白龍精在此作怪。一天夜裡,神仙酈山老母託夢給大禹"要想治水,去找黑、白龍",經多方打探得知,登封有個黑龍爺(廟),白沙有個白龍爺(廟),便親自去請黑、白 二龍來到龍鳳山降妖除魔,並把黃龍精和白龍精捉拿,到後來,龍鳳山一帶的人們為紀念大禹請黑龍和白龍捉拿黃龍怪和白龍精有功,在今方崗鄉東爐村和西爐的崔垌建有白龍廟和黑龍廟兩座,大禹還用自己所佩帶的寶劍用盡全力的扎在洪水中,便留下了劍投河之名(今鴻暢鎮的澗頭河村這個千古佳話)
禹山禹山
有關資料記載,大禹在龍鳳山治理洪水時,有一項伯的老人(夏朝的項伯)為治理洪水亡於龍鳳山前,大禹為厚葬這位有力老人便把他運回山故里安葬,當棺到龍鳳山坡時,天降大雨無法行路,人們只好暫避一時,等大雨過後,卻不見棺木,而見到一棺木石浮在眼前與裝有項伯的棺木一模一樣(現文殊鎮顧莊村境內有棺材石為證)

大禹治水,全功而迫,帝念大禹治水有功,遂讓位於大禹、九洲上下百姓也贊成大禹為王。大禹繼位後,並建立國號為泄,即為夏朝,從那時起,我國先期的第一個奴隸制社會夏朝開始誕生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