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發布
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福建省運輸結構調整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閩政辦〔2018〕98號
[福建省人民政府入口網站]2019-01-0915:12字號:T|T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省人民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經省政府研究同意,現將《福建省運輸結構調整工作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12月30日
檔案內容
福建省運輸結構調整工作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畫(2018-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8〕91號)及省委、省政府《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的精神,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高綜合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屆六次、七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標本兼治、綜合施策,政策引導、市場驅動,重點突破、系統推進,以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不斷完善綜合運輸網路,切實提高運輸組織水平,減少公路運輸量,增加鐵路運輸量,加快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奮力推進新時代新福建建設,更好服務建設交通強國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二)工作目標
到2020年,全省貨物運輸結構明顯最佳化,鐵路、水路承擔的大宗貨物運輸量顯著提高,港口鐵路集疏運量和貨櫃多式聯運量大幅增長。與2017年相比,全省鐵路貨運量增加164萬噸、增長5.2%;水路貨運量增加2500萬噸、增長7.5%;沿海港口大宗貨物公路運輸量減少164萬噸;多式聯運貨運量年均增長20%;福州港、廈門港貨櫃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0%以上。
二、鐵路運能提升行動
(三)提升主要物流通道幹線鐵路運輸能力。加快實施《福建省“十三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專項規劃》《福建省中長期鐵路網規劃》,繼續推進“三縱六橫”鐵路網建設,加快建設福廈、福平、衢寧、興泉、蒲梅建寧至冠豸山段等鐵路,提升鷹廈鐵路北段﹙南平﹚、漳泉肖鐵路和梅坎鐵路部分路段等既有鐵路綜合利用效率,實施鐵路幹線主要編組站設備設施改造擴能,緩解部分區段貨運能力緊張,提升路網運輸能力。(省發改委、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牽頭,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落實,不再列出)
(四)加快大型工礦企業和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建設。支持煤炭、鋼鐵、電解鋁、電力、焦化、汽車製造等大型工礦企業以及大型物流園區新建或改擴建鐵路專用線,提升羅嶼到三明、江西等內陸鋼廠的鐵路運輸通道能力,推動寧德上汽集團生產基捷運路專用線、寧德漳灣鐵路專用線建設。簡化鐵路專用線接軌審核程式,壓縮接軌協定辦理時間,完善鐵路專用線共建共用機制,創新投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合理確定新建及改擴建鐵路專用線建設等級和技術標準,鼓勵新建貨運幹線鐵路同步規劃、設計、建設、開通配套鐵路專用線。到2020年,全省大宗貨物年貨運量150萬噸以上有條件的大型工礦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接入比例達到80%以上。(省發改委、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省交通運輸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參與)
(五)最佳化鐵路運輸組織模式。優先保障煤炭、焦炭、礦石、糧食等大宗貨物運力供給。最佳化列車運行圖,豐富列車編組形式,加強鐵路系統內跨局組織協調,開發當日達、次日達等多種運輸產品,實現車船班期穩定銜接。在運輸總量達到一定規模的通道,統籌安排客貨運能,開發鐵路貨運班列、點到點貨運列車、大宗貨物直達列車等多頻次多樣化班列產品,構建快捷貨運班列網路。推進鐵路雙層貨櫃、馱背運輸產品開發,提升通道配套設施設備能力。充分發揮高鐵運能,在有條件的通道實現客貨分線運輸。(省發改委、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牽頭)
(六)提升鐵路貨運服務水平。深化鐵路運輸價格市場化改革,建立健全靈活的運價調整機制,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完善短距離大宗貨物運價浮動機制。規範鐵路專用線代維收費行為,推動降低專用線共用收費水平。減少和取消鐵路兩端短駁環節,規範短駁服務收費行為,降低短駁成本。推動鐵路運輸企業與煤炭、礦石、鋼鐵等大客戶簽訂運量運能互保協定,實現互惠共贏。推動鐵路運輸企業與港口、物流園區、大型工礦企業、物流企業等開展合作,構建門到門接取送達網路,提供全程物流服務,並給予大客戶聯運優惠政策。(省發改委、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省市場監管局、交通運輸廳參與)
三、水運系統升級行動
(七)加快閩江內河航運開發。統籌最佳化沿海貨櫃、煤炭、礦石、原油、液化天然氣、商品汽車等專業運輸系統布局,提升水運設施專業化水平。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以流域生態系統性保護和區域防洪防潮安全為前提,完善內河港口規劃,加快推進閩江水口電站樞紐壩下水位治理與通航改善工程等項目建設。健全閩江全線通航保障機制。到2020年,力爭實現“閩江口—南平—三明”航道通航,初步形成以閩江幹流高等級航道為骨架的江海聯運通道。(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發改委、生態環境廳、水利廳、工信廳參與)
(八)推進集疏港鐵路建設。加快實施《“十三五”港口集疏運系統建設方案》,著力推動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推進港口鐵路支線和港後鐵路通道建設,加快港區鐵路裝卸場站及配套設施建設,完善配套服務功能,打通鐵路進港“最後一公里”。積極開展興泉鐵路與廈門鐵路樞紐銜接方案研究論證,推進遠海自動化碼頭鐵路專用線建設,加快廈門港海滄港區鐵路專用線前期工作。進一步發揮江陰港鐵路支線、湄洲灣北岸鐵路支線、湄洲灣南岸鐵路支線功能和作用,加快實現可門港鐵路支線全線貫通,推動實施漳州港尾鐵路支線、連線江陰港和可門港的福州港口貨運鐵路外繞線,開展寧德白馬港鐵路支線、連線江陰港與湄洲灣港的貨運鐵路前期研究,依託沿海鐵路和鷹廈、峰福、向莆、衢寧、興泉鐵路,構建覆蓋全省的港口集疏運體系。到2020年,沿海重要港區鐵路進港率超過60%。(省發改委、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省交通運輸廳、自然資源廳、財政廳、生態環境廳參與)
(九)推動集疏港運輸向鐵路和水路轉移。對標周邊大港營商環境,進一步規範港口經營服務性收費,對實行政府定價的,嚴格執行規定的收費標準;對實行市場調節價的,督促落實價格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不得違規加收任何價外費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發揮鐵路和水路運輸優勢,引導企業依託湄洲灣、羅源灣等大型碼頭泊位開展煤炭、礦石等大宗貨物水水中轉、海鐵聯運。完善以廈門港為核心的貨櫃運輸內支線網路布局,鼓勵省內外貿貨櫃從廈門港中轉,積極引導泉州至廈門貨櫃運輸向水路轉移,實現區域聯動發展。2020年底前,福州港、廈門港的礦石、焦炭等大宗貨物原則上主要改由鐵路或水路運輸。(省交通運輸廳、發改委、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省生態環境廳、市場監管局參與)
(十)大力發展江海直達和江海聯運。積極推動閩江江海直達和江海聯運配套碼頭、錨地等設施建設,推進江海直達和江海聯運發展。鼓勵沿江內貿適箱貨物貨櫃化,吸引陸路貨運轉水路運輸,促進乾支直達運輸。開展閩江江海直達船型研究,明確適應閩江幹流海船進江和特定航線江海直達的船型標準。加快推進內河船型標準化,到2020年,平均噸位達到300載重噸以上,占內河運輸船舶總噸位超50%。(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工信廳參與)
(十一)深化閩台航運物流合作。推進閩台兩岸物流通道建設,拓展閩台海上貨運航線。積極發展對台海運快件業務,發揮廈門、平潭兩岸海運快件試點城市作用,加快建設平潭對台郵件處理中心、京東廈門分撥中心、福州郵件處理中心等閩台快遞基礎設施項目。鞏固發展客滾運輸,促進閩台車輛通過滾裝航線互通行駛。(省交通運輸廳、郵政管理局、公安廳、福州海關、廈門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公路貨運治理行動
(十二)強化公路貨運車輛超限超載治理。健全貨運車輛非法改裝聯合監管機制,杜絕非法改裝貨運車輛出廠上路。加大貨物裝載源頭監管力度,重點排查礦山、水泥廠、港口、物流園區等貨物集散地,向社會公布重點貨運源頭單位名單,嚴禁超限超載車輛出場(站)上路行駛。嚴格落實治理車輛超限超載聯合執法常態化制度化工作要求,統一公路貨運車輛超限超載認定標準,加大對大宗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的執法力度。推廣高速公路收費站入口稱重檢測,最佳化國省幹線公路超限檢測站點布局,在公路重要路段和節點逐步設定超限超載不停車檢測設施,完善農村公路限寬限高保護設施。加強科技治超,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車輛超限超載檢測,探索利用不停車檢測等科技設施開展治超非現場執法。建設全省治超聯網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跨區域、跨部門治超信息資源交換共享,落實“一超四罰”。加強信用治超,嚴格落實“黑名單”制度,對嚴重違法超限超載運輸當事人實施聯合懲戒。到2020年底,全省高速公路全面實施收費站入口稱重檢測,高速公路貨運車輛平均違法超限超載率不超過0.5%,普通公路貨運車輛超限超載得到有效遏制。(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工信廳、公安廳、市場監管局、高速公路集團參與)
(十三)大力推進貨運車型標準化。鞏固車輛運輸車治理工作成果,穩步開展危險貨物運輸罐車、超長平板半掛車、超長貨櫃半掛車治理工作。做好既有營運車輛情況排查,建立不合規車輛資料庫,制定車輛退出計畫,按照標準引導、疏堵結合、更新替代、循序漸進的原則強化執法監管,引導督促行業、企業加快更新淘汰不合規車輛,促進標準化車型更新替代。開展中置軸汽車列車示範運行,加快輕量化掛車推廣套用,大力推廣貨櫃、周轉箱、廂式半掛車等標準化運載單元和貨運車輛。力爭到2020年,全省廂式車輛所占比重達到50%以上,位居全國前列;省、市重點物流企業廂式車比重達到60%以上;全省重型車、專用車比重分別提高到40%和20%。(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工信廳、公安廳、市場監管局參與)
(十四)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集約高效發展。促進“網際網路+貨運物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深入推進無車承運人試點工作,健全完善無車承運人政策和制度,推動貨運物流平台健康有序發展。積極引進一批優質無車承運企業全國總部或區域總部進駐我省,探索開展無車承運稅務征管服務試點,打造無車承運人產業集群。到2020年,重點培育5家左右創新能力強、運營管理規範、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高的無車承運人品牌企業。支持引導貨運大車隊、掛車共享租賃、甩掛運輸、企業聯盟、品牌連鎖等集約高效的運輸組織模式發展,發揮規模化、網路化運營優勢,降低運輸成本,有效整合分散經營的中小貨運企業和個體運輸業戶。支持大型道路貨運企業以資產為紐帶,通過兼併、重組、收購、控股、加盟連鎖等方式,拓展服務網路,延伸服務鏈條,實現資源高效配置,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升級。(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稅務局參與)
五、多式聯運提速行動
(十五)加快聯運樞紐建設和裝備升級。推進具有多式聯運功能的物流園區建設,建設一批具有公共服務屬性和多式聯運功能、運輸組織無縫銜接的物流園區。規劃布局公鐵聯運物流樞紐,加快福州杜塢、廈門前場等鐵路物流基地、鐵路貨櫃辦理站建設。進一步拓展高鐵站場貨運服務功能,完善貨運配套設施。依託沿海大型貨櫃港區、散雜貨港區,加快湄洲灣羅嶼、莆頭物流園區等港口物流樞紐建設。加快推進廈門新機場和福州機場二期擴建工程項目,加快福州、廈門國家空港物流核心樞紐建設,拓展完善機場貨運服務功能,加快空鐵聯運等多式聯運模式發展,建立健全民航物流服務體系。最佳化內陸“無水港”布局,引導港口企業參與江西、湖南等內陸省份“無水港”建設。積極支持晉江、三明、武夷山、龍巖等陸地港發展,鼓勵我省陸地港申請國際港口代碼和航空代碼,發揮陸地港在通關、拼箱、退稅、簽發提單、倉儲、運輸、提箱還箱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務”功能,集聚內陸地區和周邊省份貨源。到2020年,力爭在瀋海高速、福銀高速、京台高速、廈蓉高速、長深高速、泉南高速等主幹線高速公路沿線和具備貨運功能的幹線鐵路建成2個以上貨運樞紐及其配套的物流集中區,實現各設區市均有綜合貨運樞紐。
大力推廣集裝化運輸,支持企業加快多式聯運運載單元、快速轉運設備、專用載運機具等升級改造,優先推廣套用45英尺貨櫃和35噸敞頂貨櫃,促進集裝化、廂式化、標準化裝備套用。(省交通運輸廳、發改委、福州海關、廈門海關、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民航福建監管局、省郵政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加快發展貨櫃鐵水聯運。鼓勵鐵路、港口、航運等企業加強合作,促進海運貨櫃通過鐵路集疏港。在江陰、廈門灣等重點貨櫃港區,優先打造“長途重點貨類精品班列+短途城際小運轉班列”鐵水聯運產品體系。鼓勵鐵路運輸企業增加鐵路貨櫃和貨櫃平車保有量,提高貨櫃共享共用和流轉交換能力,利用物聯網等技術手段提升貨櫃箱管和綜合信息服務水平。(省發改委、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省交通運輸廳參與)
(十七)提升“海絲核心區”設施聯通水平。充分發揮我省區位優勢,推進廈門、福州等地與成都、重慶、鄭州、西安等中西部重要物流節點城市的對接合作,提升“中歐班列”運營效益。積極推進“絲路海運”建設,搭建帶動沿海、輻射內陸、拓展台港澳、聯通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國際航運服務新平台,構建與“中歐班列”無縫銜接、相得益彰的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國家貿易新通道。(省發改委、交通運輸廳牽頭,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參與)
(十八)深入實施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加快港口、物流園區配套的疏港公路、高快速公路建設,形成海鐵聯運為主、公海聯運為輔的物流集疏運暢通體系。加大廈門前場大型鐵路貨場多式聯運等示範工程項目建設的支持力度,加強示範工程運行監測,推動運輸組織模式創新。積極培育貨櫃鐵水聯運示範線路。鼓勵福州、廈門、泉州等地骨幹龍頭企業在運輸裝備研發、多式聯運單證統一、數據信息交換共享等方面先行先試,充分發揮引領示範作用。支持各地開展貨櫃運輸、商品車滾裝運輸、全程冷鏈運輸、電商快遞班列等多式聯運試點示範創建。(省交通運輸廳、發改委牽頭,省高速公路集團、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民航福建監管局、省郵政管理局參與)
六、城市綠色配送行動
(十九)推進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工程。重點支持廈門市開展城市綠色配送示範工程建設,大力推進智慧物流園、電商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引導各設區市規劃建設綠色貨運配送網路,完善乾支銜接型快遞物流園區(貨運樞紐)、分撥中心和城市配送網路節點及配送車輛停靠裝卸配套設施建設。引導郵政快遞企業與電子商務、交通物流、供銷、商超等加強合作,共享配送服務網路。鼓勵郵政快遞企業、城市配送企業創新統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夜間配送等集約化運輸組織模式。到2020年,各設區市和平潭綜合實驗區均建成1個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範項目。加大對示範項目物流園區(貨運樞紐)建設、綠色物流智慧服務平台建設等支持力度。(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公安廳、商務廳、工信廳、財政廳、郵政管理局參與)
(二十)加大新能源城市配送車輛推廣套用力度。加快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推廣套用,2019年起全省停止銷售低於國六標準的汽柴油,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中,新能源車輛和達到國六排放標準清潔能源車輛的比例超過50%。各地將公共充電樁建設納入城市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範圍,加大用地、資金等支持力度,在物流園區、工業園區、大型商業購物中心、農貿批發市場等貨流密集區域,集中規劃建設專用充電站和快速充電樁。在重點物流園區、鐵路物流中心、機場、港口等推廣使用電動化、清潔化作業車輛。為新能源物流車優先發放允許在市內道路通行的通行證。政府投資的公共停車場(點)停放新能源汽車2小時以內免費,鼓勵社會停車場(點)對新能源汽車停放給予優惠。(省工信廳、交通運輸廳牽頭,省公安廳、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民航福建監管局參與)
(二十一)推進城市生產生活物資公鐵聯運。充分發揮鐵路既有站場資源優勢,完善乾支銜接的基礎設施網路,創新運營組織模式,打造“軌道+倉儲配送”的鐵路城市物流配送新模式,提高城市生產生活物資運輸中公鐵聯運的比例。支持福州、廈門、三明等城市開展城市生產生活物資公鐵接駁配送試點,推動城市周邊地區鐵路外圍集結轉運中心和市內鐵路站場轉型升級為城市配送中心,構建“外集內配、綠色聯運”的公鐵聯運城市配送新體系,及時總結經驗並推廣套用。(省發改委、交通運輸廳、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信息資源整合行動
(二十二)構建以多式聯運信息交換共享為導向的物流信息體系。加快建設完善智慧交通數據平台,推進“鐵公水空郵”、電子口岸、海關、市場監管等多種運輸方式、多部門數據交換與匯聚,強化政務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加快完善鐵水聯運信息交換接口標準體系,推進業務單證電子化,促進鐵路、港口聯運信息互聯共享。推廣套用車貨動態匹配、貨櫃定位跟蹤等技術,促進多式聯運全流程、各環節信息資源的互聯共享。至2019年底,福州港、廈門港實現鐵水聯運信息交換共享;至2020年底,基本實現資質資格、認證認可、口岸查驗、違法違章、信用評價、政策動態等服務信息一體化,基本實現全省多式聯運公共信息交換共享。(省交通運輸廳、省發改委牽頭,省公安廳、商務廳(口岸辦)、市場監管局、福州海關、廈門海關、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民航福建監管局、省郵政管理局參與)
(二十三)加強運輸結構調整信息報送和監測分析。建立健全運輸結構調整指標體系,完善相關分析方法。建立貨物運輸“公轉鐵、公轉水”運行動態、多式聯運發展狀態、新能源車輛推廣套用等信息運行監測和報送機制,強化分析監測。各地、各相關部門要按照本實施方案明確的工作內容和任務目標,按季度總結形成運輸結構調整工作情況報告,於每季度結束後7個工作日內報省交通運輸廳、發改委、統計局。(省交通運輸廳、發改委、統計局牽頭,省工信廳、生態環境廳、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參與)
八、加大政策保障力度
(二十四)積極落實財政等支持政策。積極爭取車購稅資金、中央基建投資等資金,統籌推進公鐵聯運、海鐵聯運等多式聯運發展,提升港口集疏運能力,加強物流園區、工礦企業等鐵路專用線建設,為煤炭、礦石等大宗貨物運輸方式調整創造有利環境。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多式聯運產業基金,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快運輸結構調整和多式聯運發展。鼓勵各地對運輸結構調整工作成效顯著的工礦企業,在分解錯峰生產任務時適當減少限產比例。對大力淘汰老舊車輛、推廣套用新能源汽車的有關企業和人員依照有關政策及時給予經濟補償。加強省級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與現代物流業重大項目對接,推動我省現代物流業集聚發展。(省財政廳、發改委、交通運輸廳、生態環境廳牽頭,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參與)
(二十五)完善用地用海支持政策。加大鐵路專用線用地支持力度,將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或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支持和認可的我省鐵路專用線項目(不含物流園區),納入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重大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受理範圍,按照相關規定辦理用地手續。各地要在國土空間規劃指導下組織編制港口集疏運鐵路、物流園區和工礦企業鐵路專用線建設方案,保障用地指標。對急需開工的鐵路專用線控制性工程,屬於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的,按照相關規定向自然資源部申請辦理先行用地。加大對“公轉水”碼頭及配建工程的用海支持力度,對納入港口總體規劃和運輸結構調整行動計畫的鐵水聯運、水水中轉碼頭及配建的防波堤、航道、錨地等項目,積極爭取列入國家重大戰略,在符合海域管理法律法規及圍填海管理政策的情況下,重點保障用海需求。(省自然資源廳牽頭,省交通運輸廳、發改委、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參與)
九、加大督導考核力度
(二十六)加強組織領導。地方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按照“一市一策、一港一策、一企一策”要求,組織編制本地區運輸結構調整工作方案,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制定責任清單,健全責任體系,科學安排工作進度,出台配套政策,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各項任務。省級建立運輸結構調整工作聯席會議機制,省交通運輸廳、發改委要牽頭加強統籌協調和組織調度,及時研究解決運輸結構調整中的重大問題。(省交通運輸廳、發改委牽頭,各相關部門參與)
(二十七)加強跟蹤督促。各級人民政府和省級有關部門要加強對運輸結構調整工作的督促指導,建立健全運輸結構調整工作跟蹤落實機制。本實施方案重點項目納入“五個一批”項目管理工作機制,加強動態分析,每季度進行情況通報。對於工作推進不力,特別是未按時完成階段性工作目標任務的,依法依規嚴肅問責。(省交通運輸廳、發改委牽頭,各相關部門參與)
十、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二十八)保障行業健康穩定發展。加強部門協同聯動,強化貨運市場和重點企業監測,及時掌握行業動態和各方訴求,做好分析研判和會商,有效化解和疏導矛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從業人員社會保障、職業培訓等服務,積極培育拓展新興市場,推動貨運行業創新穩定發展和轉型升級。(省交通運輸廳牽頭,各相關部門參與)
(二十九)做好政策宣傳和輿論引導。加大對運輸結構調整工作的宣傳報導力度,加強正面引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認真做好政策解讀、專家諮詢、培訓宣貫等工作,廣泛凝聚各方共識,為運輸結構調整工作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省交通運輸廳、發改委牽頭,各相關部門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