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學術文庫·漢代思想史

社科學術文庫·漢代思想史

《社科學術文庫·漢代思想史》是2006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金春峰。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社科學術文庫·漢代思想史社科學術文庫·漢代思想史

本書不“沿襲”唯心、唯物兩軍對戰的框架模式,而以儒、道既對立又互補為主線,系統論述了漢代哲學的發展和演變。特別對經濟哲學的興起、演變、衰亡及其與政治的內在關係,進行了深入剖析;揭示出漢代“天人合一”的目的論思想以人為本、“人為天下貴”的時代精神實質,極富理論的開創性與深刻性。在眾多同類著作中,堪稱一家之言。

圖書目錄

修訂增補第三版序

修訂增補版序

自 序

緒論

第一章 帛書《黃帝四經》的思想和時代

一 帛書《黃帝四經》和《老子》思想的關係

二 帛書關於道、天、理的思想

三 辯證法思想

四 刑德思想

五 刑名法術思想

六 黃老刑名(法)是一個思想體系

七 帛書產生的年代

第二章 漢初黃老思想的政治實質及其在學術領域的影響

一 漢初黃老思想的政治實質

二 漢初黃老思想對陸賈、賈誼的影響

三 韓嬰、董仲舒思想中的黃老影響

四 黃老影響不能誇大

五 《論六家要旨》對黃老思想的讚譽

六 黃老思想的退位

第三章 漢初儒家思想的復起及其儒法融合的特點

一 陸賈“仁義為本”的思想

二 賈誼的禮治思想

三 賈誼對黃老無為思想的批判

四 賈誼融合儒法的思想特點

五 賈誼的唯物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思想及其矛盾

六 韓嬰的儒家思想

七 漢初儒家思想的特徵和歷史地位

第四章 漢代自然科學方法論及其與哲學的相互影響

一 秦漢自然科學成果

二 天人相應、天人一體的基本觀念

三 認識論的經驗主義與信息思想

四 系統觀念和辯證法思想

五 哲學與自然科學在內容上的相互滲透

第五章 董仲舒思想的特點及其歷史地位

一 “天論”及其特點和矛盾

二 目的論思想剖析

三 天人感應思想的矛盾及其積極意義

四 認識論的經驗主義與理性因素

五 形上學體系和局部的辯證法思想

六 人性論思想分析

七 倫理思想的特點

八 社會政治思想

九 《公羊春秋》學的基本精神

十 董仲舒思想的歷史地位

第六章 《淮南子》的思想特點及其政治上的消極傾向

一 天人對立的消極思想

二 宇宙圖式及自然論思想

三 人性和人的價值觀

四 認識論

五 辯證法思想及其對禍福轉化的矛盾態度

六 社會政治思想的特點

七 《修務訓》的儒家思想及其意義

八 神仙方術思想及思辨因素

九《淮南子》思想的評價

第七章 《史記》在歷史觀方面的傑出貢獻及其反映的時代精神

一 《史記》與史學傳統及孔子《春秋》

二 究天人之際

三 通古今之變

四 人性論的歷史觀

五 《史記》與時代精神(《史記》、《漢書》比較)

第八章 《鹽鐵論》所反映的漢代中期思想領域的變化和孟子思想的崛起

一 法家思想在武帝時期的實際統治

二 孟子思想的崛起

三 漢代思想的兩次轉折

四 雙方代表的社會階級利益及“文學”社會政治批評興起的條件

第九章 宣成時期今文經學統治地位的確立

陰陽災異和經學之士的興起

二 石渠閣會議與《轂梁春秋》的興起

三 禮教向社會的擴大和深入

四 孟喜、京房易學的災異思想

五 劉向《洪範五行傳論》的災異思想

六 儒學確立統治地位的社會階級背景

第十章 孟喜京房易學思想的特點及其影響

一 孟喜易學的卦氣思想

二 京房的陰陽象數易學

三 京房注《易》的幾種方法

四 《易》與五行的結合

五 京房易學的影響

第十一章 讖緯在哀平時期的泛濫及其思想意義

一 讖緯和政治

二 讖緯和宗教

三 讖緯的元氣思想和宇宙生成論

四 “八卦為體”的新觀念

五 讖緯對象數思想的發展

六 “河圖”、“洛書”數圖釋義

七 名詞定義與象數模式

八 社會理想

九 讖緯的評價

第十二章 《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時代和思想特點

一 《河上注》非葛洪所作

二 《河上注》是漢代作品

三 《河上注》出於西漢

四 哲學和社會政治思想

第十三章 《道德指歸》的自然思想和社會政治思想

一 《指歸》的自然思想

二 生成論與本體論

三 經驗論和思辨因素

四 社會政治思想

五 《指歸》版本的幾個問題

第十四章 揚雄思想的成功、失敗及其經驗教訓

一 《法言》的理性精神

二 《太玄》對《周易》的模仿及其失敗

三 《法言》、《太玄》的經驗教訓

四 揚雄思想在漢代和中國思想史上的影響

第十五章 劉歆與西漢正統經學的結局

一 劉歆的經學思想

二 劉歆與《左傳》及《周官》

三 經學投靠政治的惡果

第十六章 《白虎通》與兩漢神學經學的思想方式

白虎觀會議的召開和《白虎通》的產生

二 《白虎通》的學術性質

三 關於“三綱”的思想

四 哲學範疇及其特點

五 神學、經學的思想方式

六 白虎觀會議的歷史命運

第十七章 王充思想剖析

一 元氣自然論剖析

二 “實知”、“知實”的理性精神

三 無神論的經驗教訓

命定論的邏輯推演

五 黃老自然思想與儒家倫理思想的矛盾

六 “定賢”辯論的時代和思想意義

七 王充哲學提出的兩個問題

八 寒門細族的知識分子代表的典型意義

九 王充哲學的歷史地位

第十八章 《太平經》的思想特點及其與道教的關係

一 關於《太平經》成書的情況

二 神道理論

三 神學體系的內在矛盾

四 社會政治思想

五 讖緯向宗教的轉化

六 《太平經》與方士化的儒生

七 黃老道與《老子想爾注》

八 《太平經》何以成為道教經典

第十九章 漢末經學的衰落與黨錮之禍

一 皇權與士族的矛盾

二 皇權與宦官

三 士族反宦官外戚的鬥爭

四 黨錮之禍與經學的沒落

第二十章 漢末社會批判思潮的興起及其與魏晉思想的聯繫

一 王符的社會批判思想

二 崔寰的社會批判思想

三 仲長統的社會批判思想

四 “本末”、“名實”與魏晉思想

第二十一章 許慎、鄭玄、虞翻與兩漢經學的終結

一 《說文解字》與經學

二 《五經異義》

三 鄭玄的遍注群經

四 鄭玄《易》注的理性因素

五 引《老》注《易》的開始

六 虞翻象數易學的特徵

七 儒通互補與漢末風尚

後記

作者簡介

金春峰(原名金富春),男,湖南邵陽人,1962年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1965年北大中哲史碩士。長期任人民出版社編審、哲學編輯室主任,兼《中國文化與中國哲學》常務副主編、中國文化書院導師;1988年後,先後任新加坡東亞哲學所高級研究員、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訪問學者等。主要著作有《漢代思想史》、《周官之成書及其反映的文化與時代新考》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