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知非

臧知非

臧知非,1958年11月生,男,漢族,江蘇宿遷人,1988年山東大學博士,蘇州大學教授 ,中國哲學、中國古代史專業博士生導師。 出版《秦漢史》、《周秦社會結構研究》、《中國道教發展史綱》、《呂不韋傳》、《孝經與中國傳統文化》、《生存與抗爭的詮釋:中國古代農民戰爭史研究》、《土地賦役與秦漢社會控制》等專著十多部,發表先秦秦漢史論文100餘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簡牘與秦漢賦役研究》、重點項目《戰國秦漢農民身份演變的歷史考察》以及國家教育部項目、省政府基金項目多項,《秦漢土地賦役制度研究》入選國家社科優秀成果文庫,現任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農民戰爭研究會副會長、江蘇省項羽文化研究會會長等職。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78至1985就讀於徐州師範學院歷史系,先後獲歷史學學士、碩士學位。1988年就讀于山東大學歷史系,師從田昌五教授攻讀博士學位,1991年獲博士學位。1998年任教授。現為蘇州大學中國哲學專業、中國古代史專業 博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先秦史、秦漢史,中國古代思想史研究。

主要貢獻

主要著作

以下所列舉著作,參考自《土地、賦役與秦漢農民命運》 附錄:論著要目:

《周秦社會結構研究》(與田昌五先生合著),西北大學出版社,1996年。

《中國道教發展史綱》(與劉峰合著),文津出版社,1997年。

《中國封建社會經濟史》,第一卷(全四卷),合著,第一撰稿人,齊魯書社、文津出版社,1996年。

《呂不韋傳》,重慶出版社,1999年。

《分職定位:歷代職官制度》(與沈驊合著),長春出版社,2005年初版,2008年再版。

《人倫本原:〈孝經〉與中國文化》,河南大學出版社,2005年。

《周秦漢魏吳地社會發展研究》(與沈驊、高婷婷合著),群言出版社,2007年。

《細說呂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論語注說》,河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生存與抗爭的詮釋》,河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

《秦漢賦役與社會控制》,三秦出版社,2012年。

《中國第一後:呂后》,灕江出版社,2012年。

《泗水泗陽歷史文化研究》(主編),蘇州大學出版社,2013年。

《土地、賦役與秦漢農民命運》,蘇州大學出版社,2014年。

《戰國秦漢行政與兵制研究》,蘇州大學出版社,2016年。

主要論文

以下所列舉論文,參考自《土地、賦役與秦漢農民命運》 附錄:論著要目:

《簡牘所見秦和漢初田畝制度的幾個問題----以阡陌封埒的演變為核心》,《人文雜誌》2016年第12期。

《劉賀立、廢的歷史分析》,《史學月刊》2016年第9期。

《政治轉型與東方朔仕而不遇發覆》,《南都學壇》2016年第5期。

《歷史與邏輯的統一:中國古代社會形態研究的方法論思考》,《中國史研究》2016年第3期。

《社會衝突的制度史考察:以秦漢土地賦役為例》,《史學月刊》2015年第12期。

《“名田”與“授田”辨正----秦和西漢前期土地制度性質析疑》,《史學集刊》2015年第6期。

《說“稅田”:秦漢田稅徵收方式的歷史考察》,《歷史研究》2015年第3期。

《戰國秦漢趙地學術特徵探微》,《邯鄲學院學報》2015年第1期。

《和安天下:秦漢政治轉折與儒學的歷史實踐》,《歷史教學》(高教版)2015年第1期。

《西漢授田制廢止問題辨正----兼談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授田制的歷史實踐問題》,《人文雜誌》2015年第1期。

《隱而不沒----“四皓”與漢初政治轉折》,《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2014年。

《周瑜研究二題》,《湖湘論壇》2014年第5期。

《從里耶秦簡看“書同文字”的歷史內涵》,《史學集刊》2014年第2期。

《戰國西漢“提封田”補正》,《史學月刊》2013年第12期。

《項羽與懷王:項羽政治品格的歷史分析----以王夫之評論為中心》,《南都學壇》2013年第3期。

《說“市井”----兼談東周秦漢的城市空間結構與社會秩序》,《河北學刊》2013年第1期。

《封禪與文化認同:秦始皇封禪的政治文化學分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刊》2012年,三秦出版社,2012年。

《文化自覺視域中的歷史人物研究----以項羽研究為例》,《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

《“閭左”新證----以秦漢基層社會結構為中心》,《史學集刊》2012年第2期。

《農民戰爭與歷史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分析----田昌五先生農民戰爭史研究述評》,《山東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

《回歸本然:朱紹候先生對中國古代史教材建設的思考與實踐》,《史學月刊》2011第11期。

《土地問題與歷史變革的深層邏輯》,《人民論壇》2011年第28期。

《究歷史規律,通古今之變----田昌五先生學述》,《文史哲》2011年第5期。

《漢文帝十三年免除田稅新證----兼論漢文帝經濟政策》,《中國農史》2011年第2期。

《由霸而王:呂氏春秋的學術史分析與歷史實踐》,《國學學刊》2011年第1期。

《說“自占年”》,《史林》2011年第1期。

《深入其中,出乎其外:學術史研究中的“主體”與“客體”》,《史學月刊》2011年第1期。

《“西楚”的由來及其政治意義》,《湖湘論壇》2010年第6期。

《傳統孝道的歷史學分析》,《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5期。

《說〈二年律令〉“平賈”及其他》,《秦漢研究》第4輯,2010年。

《論漢文帝“除關無用傳”----西漢前期中央與諸侯王國關係的演變》,《史學月刊》2010年第7期。

《西漢田稅“以頃計征”的史實及其他----再答李恆全同志》,《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

《返本開新:史學視野下的國學解讀》,《光明日報》2009年9月27日。

《“二年常限”新釋》,《秦漢史論叢》第十一輯,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

《〈史律〉新證》,《史學月刊》2008年第11期。

《秦漢歷史轉折的思想史分析》,《江漢論壇》2008年第7期。

《“偃武修文”與東漢邊防》,《人文雜誌》2008年第4期。

《秦“以吏為師、以法為教”的淵源與流變》,《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龍崗秦簡“行田”解----兼談龍崗秦簡所反映的田制問題》,《秦漢研究》第1輯,2007年。

《漢儒價值觀念變遷的幾個問題----答陳啟雲先生》,《史學集刊》2007年第1期。

《秦始皇“書同文字”新探》,《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十三輯,三秦出版社,2006年。

《貲刑變遷與秦漢政治轉折》,《文史哲》2006年第4期。

《簡牘所見漢代鄉部的建制與職能》,《史學月刊》2006年第5期。

《漢初貨幣制度變革與經濟結構的變動----兼談張家山漢簡〈錢律〉問題》,《蘇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秦漢里制與基層社會結構》,《東嶽論叢》2005年第6期。

《制度設計與農民歷史命運----農民戰爭史研究視角問題瑣議》,《史學月刊》2005年第7期。

《漢唐土地、賦役制度與農民歷史命運變遷----兼談古代農民問題的研究視角》,《蘇州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秦漢“傅籍”制度與社會結構的變遷----以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為中心》,《人文雜誌》2005年第1期。

《張家山漢簡所見漢初馬政及相關問題》,《史林》2004年第6期。

《從張家山漢簡看“月為更卒”的理解問題》,《蘇州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道家·黃老·秦漢政治實踐與學術發展----重讀熊鐵基先生〈秦漢新道家〉》,《史學月刊》2004年第7期。

《秦始皇〈會稽刻石〉與吳地社會新論----林劍鳴先生〈秦始皇會稽刻石辨析〉補證》,《秦文化論叢》第11輯,2004年。

《張家山漢簡所見西漢繼承制度初論》,《文史哲》2003年第6期。

《歷史與邏輯的統一:田昌五先生史學方法與史學思想初論》,《山東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周秦風俗的認同與衝突----秦始皇“匡飭異俗”探論》,《秦文化論叢》第10輯,2003年。

《西漢授田制度與田稅徵收方式新論----對張家山漢簡的初步研究》,《江海學刊》2003年第3期。

《張家山漢簡所見漢國中央與王國關係新探》,《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十輯,陝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漢代田稅“以頃計征”新證》,《江西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兩漢之際儒生價值取向探微》,《史學集刊》2003年第2期。

《三國吳簡“旱田”“熟田”與田租征納方式》,《中國農史》2003年第2期。

《張家山漢簡所見西漢礦業稅收制度試析----兼談西漢前期“弛山澤之禁”及商人兼併農民問題》,《史學月刊》2003年第3期。

《田昌五先生與中國古史分期問題》,《山東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王杖詔書”與漢代養老制度》,《史林》2002年第2期。

《從〈吏民田家莂〉看漢代田稅的徵收方式》,《史學月刊》2002年第5期。

《〈墨子〉、墨家與秦國政治》,《人文雜誌》2002年第2期。

《從“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到“焚書坑儒”----秦朝文化政策的轉變及其影響再探》,《秦漢文化比較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駁而霸”探微----荀子眼中的秦國政治探析》,《秦都鹹陽與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10月。

《再談漢代田稅徵收方式問題》,《江西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尹灣漢墓簡牘“提封”釋義----兼談漢代土地統計方法問題》,《史學月刊》2001年第1期。

《韓非、韓非子與秦國政治》,《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七輯,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秦人“受命”意識與秦國歷史的發展》,《秦文化論叢》第六輯,西北大學出版社,2000年。

《“義不訕上,智不危身”發微----董仲舒春秋公羊學與漢代儒生的人格蛻變》,《蘇州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

《呂不韋、呂氏春秋與秦代政治》,《秦文化論叢》第六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8年。

《“口門逆旅”新探》,《中國史研究》1997年第4期。

《劉秀“度田”新探》,《蘇州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

《漢代田稅徵收方式與農民田稅負擔新探》,《史學月刊》1997年第2期。

《春秋公羊學與漢代復仇風氣發微》,《徐州師範學院學報》1996年第2期。

《“相地而衰征”新探----兼談春秋戰國田稅的徵收方式》,《人文雜誌》1996年第1期。

《戰國人口考實》,《安徽史學》1995年第4期。

《齊國行政制度考源----兼談〈國語·齊語〉的相關問題》,《文史哲》1995年第4期。

《秦國社會結構散論》,《秦文化論叢》第三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4年。

《“提封田”考問題的提出》,《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4年第3期。

《試論戰國山林管理制度與私營工商業的發展》,《蘇州大學學報》1994年第2期。

《先秦什伍鄉里制度試探》,《人文雜誌》1994年第1期。

《論縣制的起源與古代國家結構的演變》,《中國史研究》1993年第3期。

《“初稅畝”新探》,《學術界》1992年第2期。

《從“約法三章”看秦與六國的心理隔閡》,《山東社會科學》1992年第2期。

《漢代畝制辨析》,《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1年第4期。

《漢代田稅及其相關問題》,《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1年第3期。

《漢代兵役制度演變論略》,《山東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

《漢代兵役制度初探》,《山東大學學報》1990年第4期。

《田昌五教授與中國古代史研究》,《文史哲》1990年第1期。

《試論漢代中尉、執金吾和北軍的演變》,《益陽師專學報》1989年第2期。

《論劉秀罷兵的幾個問題》,《南都學壇》1989年第1期。

《秦漢“正卒”辨析》,《中國史研究》1988年第1期。

《漢代家兵初探》,《史林》1988年第3期。

《論秦漢時期河套地區的開發及其意義》,《西北史地》1987年第4期。

《漢代更賦辨誤----兼談“戍邊三日”問題》,《徐州師範學院學報》1987年第2期。

1.

《簡牘所見秦和漢初田畝制度的幾個問題----以阡陌封埒的演變為核心》,《人文雜誌》2016年第12期。

2.

《劉賀立、廢的歷史分析》,《史學月刊》2016年第9期。

3.

《政治轉型與東方朔仕而不遇發覆》,《南都學壇》2016年第5期。

4.

《歷史與邏輯的統一:中國古代社會形態研究的方法論思考》,《中國史研究》2016年第3期。

5.

《社會衝突的制度史考察:以秦漢土地賦役為例》,《史學月刊》2015年第12期。

6.

《“名田”與“授田”辨正----秦和西漢前期土地制度性質析疑》,《史學集刊》2015年第6期。

7.

《說“稅田”:秦漢田稅徵收方式的歷史考察》,《歷史研究》2015年第3期。

8.

《戰國秦漢趙地學術特徵探微》,《邯鄲學院學報》2015年第1期。

9.

《和安天下:秦漢政治轉折與儒學的歷史實踐》,《歷史教學》(高教版)2015年第1期。

10.

《西漢授田制廢止問題辨正----兼談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授田制的歷史實踐問題》,《人文雜誌》2015年第1期。

11.

《隱而不沒----“四皓”與漢初政治轉折》,《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2014年。

12.

《周瑜研究二題》,《湖湘論壇》2014年第5期。

13.

《從里耶秦簡看“書同文字”的歷史內涵》,《史學集刊》2014年第2期。

14.

《戰國西漢“提封田”補正》,《史學月刊》2013年第12期。

15.

《項羽與懷王:項羽政治品格的歷史分析----以王夫之評論為中心》,《南都學壇》2013年第3期。

16.

《說“市井”----兼談東周秦漢的城市空間結構與社會秩序》,《河北學刊》2013年第1期。

17.

《封禪與文化認同:秦始皇封禪的政治文化學分析》,《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刊》2012年,三秦出版社,2012年。

18.

《文化自覺視域中的歷史人物研究----以項羽研究為例》,《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2年第3期。

19.

《“閭左”新證----以秦漢基層社會結構為中心》,《史學集刊》2012年第2期。

20.

《農民戰爭與歷史發展的馬克思主義分析----田昌五先生農民戰爭史研究述評》,《山東大學學報》2012年第1期。

21.

《回歸本然:朱紹候先生對中國古代史教材建設的思考與實踐》,《史學月刊》2011第11期。

22.

《土地問題與歷史變革的深層邏輯》,《人民論壇》2011年第28期。

23.

《究歷史規律,通古今之變----田昌五先生學述》,《文史哲》2011年第5期。

24.

《漢文帝十三年免除田稅新證----兼論漢文帝經濟政策》,《中國農史》2011年第2期。

25.

《由霸而王:呂氏春秋的學術史分析與歷史實踐》,《國學學刊》2011年第1期。

26.

《說“自占年”》,《史林》2011年第1期。

27.

《深入其中,出乎其外:學術史研究中的“主體”與“客體”》,《史學月刊》2011年第1期。

28.

《“西楚”的由來及其政治意義》,《湖湘論壇》2010年第6期。

29.

《傳統孝道的歷史學分析》,《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10年第5期。

30.

《說〈二年律令〉“平賈”及其他》,《秦漢研究》第4輯,2010年。

31.

《論漢文帝“除關無用傳”----西漢前期中央與諸侯王國關係的演變》,《史學月刊》2010年第7期。

32.

《西漢田稅“以頃計征”的史實及其他----再答李恆全同志》,《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

33.

《返本開新:史學視野下的國學解讀》,《光明日報》2009年9月27日。

34.

《“二年常限”新釋》,《秦漢史論叢》第十一輯,吉林文史出版社,2009年。

35.

《〈史律〉新證》,《史學月刊》2008年第11期。

36.

《秦漢歷史轉折的思想史分析》,《江漢論壇》2008年第7期。

37.

《“偃武修文”與東漢邊防》,《人文雜誌》2008年第4期。

38.

《秦“以吏為師、以法為教”的淵源與流變》,《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39.

《龍崗秦簡“行田”解----兼談龍崗秦簡所反映的田制問題》,《秦漢研究》第1輯,2007年。

40.

《漢儒價值觀念變遷的幾個問題----答陳啟雲先生》,《史學集刊》2007年第1期。

41.

《秦始皇“書同文字”新探》,《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十三輯,三秦出版社,2006年。

42.

《貲刑變遷與秦漢政治轉折》,《文史哲》2006年第4期。

43.

《簡牘所見漢代鄉部的建制與職能》,《史學月刊》2006年第5期。

44.

《漢初貨幣制度變革與經濟結構的變動----兼談張家山漢簡〈錢律〉問題》,《蘇州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45.

《秦漢里制與基層社會結構》,《東嶽論叢》2005年第6期。

46.

《制度設計與農民歷史命運----農民戰爭史研究視角問題瑣議》,《史學月刊》2005年第7期。

47.

《漢唐土地、賦役制度與農民歷史命運變遷----兼談古代農民問題的研究視角》,《蘇州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48.

《秦漢“傅籍”制度與社會結構的變遷----以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為中心》,《人文雜誌》2005年第1期。

49.

《張家山漢簡所見漢初馬政及相關問題》,《史林》2004年第6期。

50.

《從張家山漢簡看“月為更卒”的理解問題》,《蘇州大學學報》2004年第6期。

51.

《道家·黃老·秦漢政治實踐與學術發展----重讀熊鐵基先生〈秦漢新道家〉》,《史學月刊》2004年第7期。

52.

《秦始皇〈會稽刻石〉與吳地社會新論----林劍鳴先生〈秦始皇會稽刻石辨析〉補證》,《秦文化論叢》第11輯,2004年。

53.

《張家山漢簡所見西漢繼承制度初論》,《文史哲》2003年第6期。

54.

《歷史與邏輯的統一:田昌五先生史學方法與史學思想初論》,《山東大學學報》2003年第4期。

55.

《周秦風俗的認同與衝突----秦始皇“匡飭異俗”探論》,《秦文化論叢》第10輯,2003年。

56.

《西漢授田制度與田稅徵收方式新論----對張家山漢簡的初步研究》,《江海學刊》2003年第3期。

57.

《張家山漢簡所見漢國中央與王國關係新探》,《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十輯,陝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

58.

《漢代田稅“以頃計征”新證》,《江西師範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59.

《兩漢之際儒生價值取向探微》,《史學集刊》2003年第2期。

60.

《三國吳簡“旱田”“熟田”與田租征納方式》,《中國農史》2003年第2期。

61.

《張家山漢簡所見西漢礦業稅收制度試析----兼談西漢前期“弛山澤之禁”及商人兼併農民問題》,《史學月刊》2003年第3期。

62.

《田昌五先生與中國古史分期問題》,《山東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63.

《“王杖詔書”與漢代養老制度》,《史林》2002年第2期。

64.

《從〈吏民田家莂〉看漢代田稅的徵收方式》,《史學月刊》2002年第5期。

65.

《〈墨子〉、墨家與秦國政治》,《人文雜誌》2002年第2期。

66.

《從“悉召文學方術士甚眾”到“焚書坑儒”----秦朝文化政策的轉變及其影響再探》,《秦漢文化比較研究》,陝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67.

《“駁而霸”探微----荀子眼中的秦國政治探析》,《秦都鹹陽與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10月。

68.

《再談漢代田稅徵收方式問題》,《江西師範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69.

《尹灣漢墓簡牘“提封”釋義----兼談漢代土地統計方法問題》,《史學月刊》2001年第1期。

70.

《韓非、韓非子與秦國政治》,《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第七輯,陝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71.

《秦人“受命”意識與秦國歷史的發展》,《秦文化論叢》第六輯,西北大學出版社,2000年。

72.

《“義不訕上,智不危身”發微----董仲舒春秋公羊學與漢代儒生的人格蛻變》,《蘇州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

73.

《呂不韋、呂氏春秋與秦代政治》,《秦文化論叢》第六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8年。

74.

《“口門逆旅”新探》,《中國史研究》1997年第4期。

75.

《劉秀“度田”新探》,《蘇州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

76.

《漢代田稅徵收方式與農民田稅負擔新探》,《史學月刊》1997年第2期。

77.

《春秋公羊學與漢代復仇風氣發微》,《徐州師範學院學報》1996年第2期。

78.

《“相地而衰征”新探----兼談春秋戰國田稅的徵收方式》,《人文雜誌》1996年第1期。

79.

《戰國人口考實》,《安徽史學》1995年第4期。

80.

《齊國行政制度考源----兼談〈國語·齊語〉的相關問題》,《文史哲》1995年第4期。

81.

《秦國社會結構散論》,《秦文化論叢》第三輯,西北大學出版社,1994年。

82.

《“提封田”考問題的提出》,《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4年第3期。

83.

《試論戰國山林管理制度與私營工商業的發展》,《蘇州大學學報》1994年第2期。

84.

《先秦什伍鄉里制度試探》,《人文雜誌》1994年第1期。

85.

《論縣制的起源與古代國家結構的演變》,《中國史研究》1993年第3期。

86.

《“初稅畝”新探》,《學術界》1992年第2期。

87.

《從“約法三章”看秦與六國的心理隔閡》,《山東社會科學》1992年第2期。

88.

《漢代畝制辨析》,《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1年第4期。

89.

《漢代田稅及其相關問題》,《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1年第3期。

90.

《漢代兵役制度演變論略》,《山東大學學報》1991年第1期。

91.

《漢代兵役制度初探》,《山東大學學報》1990年第4期。

92.

《田昌五教授與中國古代史研究》,《文史哲》1990年第1期。

93.

《試論漢代中尉、執金吾和北軍的演變》,《益陽師專學報》1989年第2期。

94.

《論劉秀罷兵的幾個問題》,《南都學壇》1989年第1期。

95.

《秦漢“正卒”辨析》,《中國史研究》1988年第1期。

96.

《漢代家兵初探》,《史林》1988年第3期。

97.

《論秦漢時期河套地區的開發及其意義》,《西北史地》1987年第4期。

98.

《漢代更賦辨誤----兼談“戍邊三日”問題》,《徐州師範學院學報》1987年第2期。

99. 《西漢屯戍制度的幾個問題》,《徐州師範學院學報》1986年第4期。

100. “謫戍制”考析》,《徐州師範學院學報》1984年第3期。

101.《“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試析----兼談秦的“抑末”政策》,《徐州師範學院學報》1983年第3期。

102.《秦國相職初探》,《江海學刊》,1983年3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