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時差

社會時差

社會時差(Social jet lag簡稱SJ)是指因為現代生活方式與人類進化形成的生物鐘發生衝突。德國慕尼黑大學研究人員發現,這或許源於人體生物鐘與工作生活日程安排不匹配,形成“社會時差”。

簡介

社會時差社會時差

改革開放以來,有機會乘飛機出境旅遊,當跨越幾個時區到達目的地後會感到“時差”不適,往往要好幾天才能恢復正常。例如現在是白天,而美國東部卻是夜晚,飛到那裡如是白天,則我們體內的生物鐘卻是晚上,要遊覽活動就會感到頭痛、疲乏、失眠、煩躁、輕度抑鬱及消化不良、便秘或腹瀉等,這就是時差。時差只有在乘高速的飛機跨越幾個時區後才會發生,坐火車或輪船速度較慢,或南北方向的旅行就不會發生。

隨著社會的逐漸工業化,醫學上出現了一個新名詞——社會時差(簡稱SJ)。不少人天剛亮就要外出上班,回家時路燈已亮了,造成慢性睡眠缺乏。這是體內固有的生物鐘和社會上的作息時間的不同。因為前者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現代工業往往在室內,白天見不到太陽,下班時卻燈火通明,有些人要交際娛樂。這改變了睡眠,一是睡得晚了,二是睡得少了。到休息日則睡得久希望補回來。好像是星期五晚上飛到另一個地方,到星期一早晨再飛回來。

產生原因

醫學上的社會時差是指休息日的睡眠中點時間和工作日的睡眠中點時間之差。因為前者實際上是體內生物鐘在起作用,而後者可以說是老闆的鐘在起作用。這兩個時間之差越大即社會時差越嚴重,可產生時差症狀。

研究

在美國《當代生物學》發表德國和荷蘭科學家的一篇對SJ的研究。他們從2002年起用網上問卷調查的方法,研究了歐洲中部65000多人的情況,引起了大家注意。

在一般情況下,從青春期及少年時開始,睡眠時間從8小時左右逐漸縮短,至五六十歲為7個多小時,以後老年人又增到8小時多。實際上青少年的生物鐘睡眠時間可達9小時左右,以後逐漸減少。而因為上課或上班才只有上述時間。重要的是他們統計了近8年的睡眠時間,發現工作日從7.4小時漸減為6.8小時,休息日為8小時余不變,但休息日的睡眠中點時間從早晨四點一刻延後至四點三刻。工作日的起床有80%是用鬧鐘的。而且近8年來不論是夏天還是冬天,戶外活動的時間都減少了約半小時。他們發現1/3歐洲人的SJ在2小時以上,69%的SJ>1小時。

該文重點研究了社會時差與肥胖的關係,發現體質指數(BMI)隨年齡而增加直至52歲,相當於婦女絕經期,睡眠越少者BMI越高。他們根據BMI把研究對象分為兩組,BMI<25者43308人,≥25者20731人,後者為超重或肥胖。發現此組中SJ越大則BMI越高,SJ>3小時者BMI多在30以上,因此認為SJ為肥胖的原因之一。但BMI<25組中SJ與BMI卻無關,原因不明。

建議

現代生活增加SJ是對健康不利的。確定夏令時間、上班時間及上課時間應考慮減少SJ。要提倡多見太陽多參加戶外活動,要減少晚間的夜生活。如果很難做到,也可以儘量將工作位置靠近窗戶,讓自己的生物鐘多發揮作用,減少SJ的時間。

健康分類導航

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三個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病痛、還包括軀體和生理的完美性以及良好的社會適應狀態。
衛生醫療生理養生
健康科學食品安全健美健身男性健康

疾病分類導航

疾病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地異常生命活動過程,並引發一系列代謝、功能、結構的變化,表現為症狀、體徵和行為的異常。 疾病是機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受病因損害作用後,因自穩調節紊亂而發生的異常生命活動過程。 一定的原因造成的生命存在的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體的形態和(或)功能發生一定的變化,正常的生命活動受到限制或破壞,或早或遲地表現出可覺察的症狀,這種狀態的結局可以是康復(恢復正常)或長期殘存,甚至導致死亡。
傳染病心理疾病遺傳病先天性疾病
泌尿科疾病口腔科疾病眼科疾病兒科疾病
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

漫說銳詞

>>>> 查看更多銳詞漫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