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社會生活時差,是指由於當今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多數人的生活規律與人體自然的生物鐘不協調,形成一種“社會生活時差”。
現代人的生物鐘與社會現實時間的差距逐漸增大的後果之一就是人們長期缺少睡眠,吸更多的煙,喝更多的酒和咖啡。具體表現為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精神百倍;工作日起早貪黑,周末抱著枕頭睡到晌午。
研究成果
2012年5月,美國《當代生物學》期刊網路版發表一份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研究報告指出,由於當今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大多數人的生活規律與人體自然的生物鐘不協調,形成一種“社會生活時差”。
這項研究由德國慕尼黑大學的勞恩伯格博士主持,研究小組耗費10年時間,收集了研究對象的身高、體重、睡眠習慣等信息後發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規律是人類長期以來形成的生物鐘,不能像調節手錶一樣隨意更改和設定。然而,越來越多的人背離了人體自然的生物鐘,強迫身體按照工作生活需要不斷調整作息。
研究顯示,半數以上的人生物鐘時間與現實時間相差超過兩小時 。
影響
一、社會生活時差越大,導致肥胖的機率越高。這是由於人們會在身體沒有做好消化準備的時候吃飯,從而影響到身體的消化吸收和體內脂肪的形成。
二、社會生活時差越大,導致患癌症和糖尿病的幾率越高。
專家建議
按照人的心理、智力和體力活動的生物節律,來安排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作息制度,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學習成績,減輕疲勞,預防疾病防止意外事故的發生。反之假如突然不按體內的生物鐘的節律安排作息,人就會在身體上感到疲勞、在精神上感到不舒適。專家建議人們應該在白天多花些時間從事戶外活動,至少要坐在窗邊享受下日光。
雙語解讀
Sociallifejetlag社會生活時差(shèhuìshēnghuóshíchā)Thejetlagfeelingthatiscausedbythefast-pacedlifestyle,whichgoesagainsthumanbody'snaturalbiologicalclock.
(互動百科與《環球時報》英文版聯合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