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位交通
![礬山鎮](/img/7/87b/ml2ZuM3XwgDM4AzM0czM3kTNyITM4czN1IDMwADMwAzMxAzL3M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文化資源
![礬山鎮](/img/7/87b/nBnauM3X2EjMwgjM2czM3kTNyITM4czN1IDMwADMwAzMxAzL3MzLw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生態資源
礬山生態資源豐富,森林資源優勢明顯。礬山鎮森林覆蓋率達到53.1%,其中東靈山海拔2303米,由於地質地貌條件和氣候、土壤、植被的垂直分異,使東靈山區域形成灌叢、森林和亞高山草甸三大生態系統,是華北保存最完好的區域。該資源目前礬山與北京門頭溝區共享,已初具開發規模,素有華北的“小西藏”之稱,是避暑和旅遊的最佳地方,是一塊具有很大開發潛力的“處女地”。
礦產資源
礬山鎮區儲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磷的地質儲量達幾十億噸,省級大型企業——河北省礬山磷礦就座落在這裡。特別是礬山鎮區內有豐富的礦泉水資源,黃帝泉水源自於地下1700米——5000米的深層水,日流量達4666噸,水溫常年保持在12、5°C¬¬——13、4°C之間,經國家國土資源部、國家食品檢驗中心檢驗,此泉水屬含鍶質重碳酸鈣鎂型天然優質礦泉水,可與義大利的“奎拉、莫查”等世界名泉水相媲美。
農業優勢
礬山鎮有葡萄和杏扁兩大農業支柱產業,目前已基本形成規模。杏扁總面積達到27000畝,常年產量可達150萬公斤;葡萄總面積13710畝,其中龍眼葡萄6000畝,乾紅釀酒葡萄7710畝,正常年景產量可分別達到200萬公斤和300萬公斤。
勞力資源
礬山鎮總人口21951人,其中:農業人口18928人,勞動力9800人,有剩餘勞力近4000多人,其中有1500多人常年在北京、天津、廣東等地務工。有2000名家庭婦女利用業務時間從事家庭手工業。勞動力資源豐富,且價格較低。
特色產業
![礬山鎮](/img/c/d2f/nBnauM3X2IzN0QDN4czM3kTNyITM4czN1IDMwADMwAzMxAzL3MzL2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礬山鎮仁用杏栽培歷史悠久,經濟效益顯著,多年來一直是當地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到目前為止,礬山鎮杏扁產量達730多萬公斤,年收入可達3千多萬元,人均收入162元。以2005年產量計,其中盛果期畝產杏仁30公斤,杏核皮81公斤,杏肉189公斤,杏仁按40元/公斤計算,每畝可收入1200元,2.2萬畝可收入2640萬元;杏核皮按0.4元/公斤計算,每畝可收入32.4元,2.2萬畝可收入71.28萬元;杏肉按0.4元/公斤計算,每畝可收入75.6元,2.2萬畝可收入166.32萬元。初結果期畝產杏仁8.75公斤,杏核皮23.625公斤,杏肉55.025公斤,杏仁按40元/公斤計算,每畝可收入350元,8000畝可收入280萬元;杏核皮按0.4元/公斤計算,每畝可收入9.45元,8000畝可收入18.9萬元;杏肉按0.4元/公斤,每畝可收入22.1元,8000畝可收入17.68萬元。在此基礎上我鎮杏扁品種的更新換代,也進入一個較快發展的時期,優質豐產栽培技術的套用及良優品種的示範推廣,杏扁栽植效益將會進一步擴大。
在杏扁加工方面,在過去傳統的小作坊加工的基礎上,重點發展仁用杏加工企業,目前已形成以閆學珍“建新果品加工廠”和劉福“龍泉果品加工廠”為龍頭的杏扁加工企業,形成個體加工戶500多戶,僅龍頭企業年加工杏仁能力就達到50多萬公斤,銷售額達500多萬元。加上個體加工戶的生產經營規模,礬山鎮杏扁年銷售產值3千多萬元。
“十一五”初期,礬山鎮的杏扁產業化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潛力。一是以“優一”為代表的新品種進入結果期,低產園改造步伐明顯加快;二是龍頭企業的加工能力和經濟效益大幅提升,帶動了礬山鎮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栽植規模逐年增加,栽培管理趨於規範;三是鎮組織成立了“杏扁”協會,組建了農民經濟人隊伍,推動杏扁產業化向更深層次發展。
旅遊文化
![礬山鎮](/img/2/5f6/nBnauM3XxYTMxYzNzgzM3kTNyITM4czN1IDMwADMwAzMxAzL4MzL1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東靈山生態旅遊區位於涿鹿縣城東南50公里,東距首都北京220公里,北距張家口市120公里,大秦鐵路、沙蔚鐵路、京包鐵路、109國道、沙東公路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
東靈山生態旅遊區總面積3680公頃,分為四大景區,即:東靈山景區、塔寺景區和北靈山景區,共160多個景點。旅遊區內有林面積1840公頃,森林垂直分布明顯,以樺樹為主,並有椴、柞、柏、松等,主峰海拔2303米,為首都最高峰,周圍諸峰層巒疊障,怪石嶙峋,千姿百態。有勝景二佛山、白熊嶺、仙人台、六郎山、臥虎嶺、南天門、萬年冰、鳳凰谷、空中草甸、雲頂高原、靈山日出等;區內植被萬千,覆蓋率達95%。有野生花卉190多種,中草藥570多種,並有野生動物36種,鳥類185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穿山甲、褐馬雞等。黃花峪、沙棘峪、千藥谷等植被景觀秀麗壯觀。
東靈山不僅景色秀麗,人文景觀也獨具特色,可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靈雲寺:位於冰溝景區內,香客至靈雲寺焚香許願,都要到此駐足小憩,虔誠朝拜。朝陽洞:為靈雲寺藏經洞,歷來鮮為人知,傳說洞中有大量經書卷宗,其間洞洞相連,曲徑通幽,神秘莫測。天雨石:即戚繼光長城。現遺址保存完好,極具觀賞價值和考古價值。旅遊區內還有眾多的人文歷史景觀和大量動人的傳說故事,如金猴朝佛、飛天閣、僧冠山、仙姑台、將軍石、石佛灣等,一步一景,景景相連,妙趣無窮,實乃人間仙境。
企業風采
![礬山鎮](/img/4/a3f/nBnauM3XwIDN0QTM1gzM3kTNyITM4czN1IDMwADMwAzMxAzL4M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礬山鎮林場位於鎮區北部,始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全場總面積2700多畝,均為杏扁豐產園。區域內土層深厚,光照充足,氣候適宜,為杏、李、葡萄等果樹品種的栽培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場區內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沙蔚鐵路、礬杏公路穿場而過。現有較為完善的防護林體系和部分節水灌溉設施,為農業綜合開發或其它類項目建設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氣候:屬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多變,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少雨,降水量集中在7—8月份,平均為98.8~114.3毫米。
土壤:土壤類型屬於碳酸鹽褐土。
養分含量為有機質0.54%,全氮0.054%,有效磷3.3,有效鉀145,全鹽0.023。土壤酸鹼度:PH=7.4,土壤容重:1.31,地下水質:PH值8.2,總硬度103mg/l,鈣離子20.4,鎂離子15.2,礦化度10g/m.
氣溫:4—9月份平均氣溫16.4℃~17.7℃。≥10℃的活動積溫2876—3188℃,無霜期125—133天。早霜出現在9月下旬到10月初,晚霜出現在4月中、下旬。
黃帝城礦泉水有限公司廠景
黃帝城礦泉水有限公司,取水於流淌千年的古泉——黃帝泉,並經過現代先進技術加工,出品製成黃帝泉牌系列飲用水。此水清澈甘甜,富含多種礦物元素,被評為“消費者信得過產品”榮譽稱號,“綠色消費”可信產品稱號,河北省飲用水知名品牌。公司也被評為“河北省飲用水十強企業”。
安徽廬江縣礬山鎮
![礬山鎮](/img/8/9d2/nBnauM3XzgzMzgjN2gzM3kTNyITM4czN1IDMwADMwAzMxAzL4MzL4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礬山鎮交通便利,合銅路、裴店路穿境而過,缺口水運碼頭距鎮僅5公里,公路四通八達,水路連江達海,規劃中的裴桂路即將動工,公路運輸條件得到進一步提高。
礬山現有自來水廠兩座,日供水量6000噸,擁有110KV變電所一座,已建成6000門程控電話控制系統,正在規劃擴建1.2萬門程控電話交換系統。郵政局已開展國內、國際特快郵件傳遞任務。
礬山鎮文教衛生事業發達,現有高中一所,國中4所,國小22所,鎮幼稚園2所,教育設施完善,師資力量雄厚,現有衛生院4所,完善的文化衛生設施為豐富人們文化生活,陶冶人民情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礬山林業資源豐富,擁有毛竹2萬畝,杉木林3萬畝,3千畝油茶基地,1萬畝板栗經果林,礬山鎮森林覆蓋率達75%,古塘村為“全國綠化千強村”。
礬山地處廬南礦業地帶,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產有明礬石、鐵、銅、高嶺土、地開石等。礬山鎮黨委、政府突出工業的中心位置,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重點培植建材、建築、鐵銅開採、高嶺土深加工四大優勢產業,發揮集聚效應,形成規模優勢,著力打造礬山礦產業開發加工的航母群。
礬山鎮搶抓機遇,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以工業為支撐,積極發揮資源優勢,推進礬山鎮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浙江蒼南縣礬山鎮
![礬山鎮](/img/d/342/nBnauM3XwADM2kDN4gzM3kTNyITM4czN1IDMwADMwAzMxAzL4M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礬山鎮物產豐盈,資源富饒,除了有儲量世界首位的明礬石資源外,還有硫磺礦、高嶺土、銀灰岩、石墨等礦產以及品類繁多的農副產品、經濟作物、海產物品。礬山交通便利,323省道線貫穿全境,距溫州機場和104國道線分別為100km和27km,距省對台貿易港霞關港30公里,距中墩碼頭、福建省福鼎市前歧姚家嶼碼頭各10公里。是蒼南縣南港片區的交通樞紐和“咽喉”之地,是馬站、赤溪、南宋及前歧等地周邊地區的商品集散地和交通匯集點。
礬山旅遊資源豐富,東側鶴頂山海拔998.5米,為蒼南縣第一高峰,山上怪石嶙峋,花草茂盛,奇峰異石,想像萬千,登高遠眺,雲海茫茫直達海天之際,遊目騁懷,鄰近城鄉盡收眼底。山上佇立著風力發電場的35根風力發電機猶如擎天巨柱,直插雲霄,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名山美景,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礬山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明礬開採可追溯到宋朝末年,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文化。一年一度的明礬文化交流節,吸引了來自海內外各界朋友前來觀光旅遊。礬山人傑地靈,是革命老根據地,是著名革命將領“鐵軍將才”朱程烈士的故里,是黨的“七大”代表原黑龍江森林武警總隊隊長劉先同志的故鄉。又是被譽為“東方之子”全國青年作家的現任海軍政治部創作室主任黃傳會的家鄉。
![礬山鎮](/img/6/a03/nBnauM3X3YzM5AjN5gzM3kTNyITM4czN1IDMwADMwAzMxAzL4MzLwM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礬山鎮](/img/3/26d/nBnauM3X1czM2QDOwkzM3kTNyITM4czN1IDMwADMwAzMxAzL5MzL1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礬山金融機構齊全,有礬山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以及四個分社、郵政儲蓄所,2002年底礬山鎮存款餘額達2.5億元,貸款總數為1.9億元,為地方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保險機構有社會保險局辦事處、保險公司礬山辦事處、人壽保險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