磬石分類
磬石類 有墨玉磬石、灰玉磬石、三花磬石等。此類石種也統稱八音石
紋,與大理石相似。
菜玉石:產齊眉山西,玉石山,石之在土中乾,色如綠玉,極細潤。康熙民間曾取又為器。
清代各地來靈璧採石制磬者極頻繁,多為皇家祭祀或祭孔之用。北京故宮和山東孔府陳列的編磬,皆有案可查:“石產靈璧”或“靈璧貢”。
民國年間,“上海大同樂會”,參照歷史資料,用靈璧磬石成功地製成一套仿古編磬,其音質、音色與孔府保存的靈璧磬石製作的編磬無多遜色。
日本、瑞典等國一些研究中國古代樂器的專家稱:中國的古代“編磬”,可稱為古代的鋼琴,比喻未必不當。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和地方一些音樂院校和團體不斷來靈璧採石制磬。1985年南京市文工團,用靈璧石製作的“編磬”演奏一曲《靜夜曲》,驚震四座。南京市文工團在靈璧石雕工藝廠的幫助下,把“條磬”、“魚磬”搬上舞台,受專家和聽眾的關注和好評。
“泗濱浮磬”悠久而輝煌的歷史,曾對神州律呂作過卓越的貢獻。閃耀著中華古老文化的熠熠光華。解放以後,為了挖掘傳統藝術,弘揚民族文化,先後建立了靈璧縣磬石廠,靈璧縣磬石開採廠和靈璧縣磬石工藝廠,對得天獨厚的靈璧磬石進行開發利用。40多年來曾吸引不少中外著名學者、音樂專家和博物館(院)的考古學家,他們長途跋涉,不辭勞苦地對“泗濱浮磬”進行考察和研究。靈璧縣的一些磬石工藝生產廠家,也積極地生產了各種高質量的石磬和精美的磬石工藝品,為中外專家、學者們在研究、收藏、教學、演奏、陳列等方面提供了優質產品,為振興民族音樂作出重大貢獻。靈璧縣磬石工藝廠曾為南京歌舞團生產了三套不同型制的編磬,有雲磬、魚磬和條磬。該團曾參加了1985年在古城西安舉行的七首市打擊樂演奏家金石之聲音樂會和全國首屆藝術節。在演奏期間,這三套新制的仿古編磬,以其獨特的音響效果,贏得了中外音樂家的極大讚賞。新制的魚磬和條磬,音質純正,音色華美。演奏時,魚磬聲於中高音區徘徊,柔和悅耳,條磬聲置高音區回 鏇,清脆洪亮。更為奇特的是,條磬不但能敲奏,而且還可以刮奏,實為民族打擊樂器中之所罕見,因之受到中外音樂專家的高度重視。
1970年首次發射的,我國第一顆“東方紅”號人造地球衛星遨遊太空時,向全世界人民播放的那清脆悠揚的《東方紅》樂曲,就是用靈璧磬石製作的編磬演奏的。
靈璧石磬,音質純正,清亮悠揚,泛音列寬,氣勢宏博。演奏起來,洪厚清亮的泛音滿堂縈繞,漫罩其它樂 器,並與其它樂器搭配得默契、協調,融為一體,極富於 表現力,為世界他國所無。“泗濱浮磬”是我國音樂文化的瑰寶,它那悠久而輝煌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今天,在這塊“磬石之鄉”的沃土裡,這裡的制磬工人,用他們勤勞智慧的雙手,將會生產出更加精美絕倫的編磬,將會繼續為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作出更大的貢獻。
原文
靈璧石為之。兩靣繪金雲龍。股修七寸二分九厘,博五寸四分六厘七毫。鼓修一尺零九分三厘五毫,博三寸六分四厘五毫,十六枚皆同。但按律呂別厚薄。股側鐫某年月制,鼓側鐫某律名。
倍夷則磬,厚六分零六毫
倍南呂磬,厚六分四厘八毫
倍無射磬,厚六分八厘二毫
倍應鐘磬,厚七分一厘九毫
黃鐘磬,厚七分二厘九毫
大呂磬,厚七分六厘八毫
太簇磬,厚八分零九毫
夾鐘磬,厚八分六厘四毫
姑洗磬,厚九分一厘
仲呂磬,厚九分七厘二毫
蕤賓磬,厚一寸零二厘四毫
林鐘磬,厚一寸零六厘四毫
夷則磬,厚一寸零七厘八毫
南呂磬,厚一寸一分五厘二毫
無射磬,厚一寸二分一厘三毫
應鐘磬,厚一寸二分九厘六毫
摘自 《文廟丁祭譜》
尊經閣藏版。著述古代在祭祀孔子禮樂大典中,關於編磬製作用材的規定,以及編磬律分的尺寸標準和律名題刻的位置及紋飾等等。
磬石
【原文】
磬石,山名,在安徽省靈璧縣北,山在泗水之南,《尚書》雲“泗濱浮磬”,即此。其山山石可以為磬,擊之,其聲清亮,後世多取供樂府之用。
參閱《太平寰宇記》十七《淮陽軍下邳縣》。
太平寰宇記》:二百卷,宋樂史(930年-1007年)著。因成書於太平興國時故名。太平興國為北宋太宗年號,當時閩越始平,北漢得滅,國家統一。樂史乃合輿圖所隸,考尋始未,條分件系,以成此書。樂書襲唐以來舊制,分道、州郡、縣三級,以州郡為單位。較之《元和郡縣誌》又增加風俗、人物,史料更為豐富。該著錄入《四庫全書》。
附註:《太平寰宇記·淮陽軍·下邳縣》:磬石山“在下邳縣西南四十里,今取磬石上貢樂府。《禹貢》‘泗濱浮磬’即此”。唐宋時下邳縣在今江蘇省睢寧縣北古邳鎮,從古邳向西南四十里,就是今靈璧縣北七十里的磬石山。
《辭源》:“《尚書》云:‘泗濱浮磬’即此”。是史據確鑿的。
張澹岩論石
張澹岩好蓄奇石。其論石之品云:“靈璧出於泗濱。本樂石所用,《書》雲‘泗濱浮磬’是也,碩厚清越如被塗澤,而乏煙雨蔥茜之姿。思溪近出於太末,深在土中,堅貞溫潤,文質俱勝,扣之如鍾,四面皆可觀。其姿裁明秀,體氣高妙,瓊出諸石之上,視靈璧猶傖父也。林慮遠出河朔,土厚水深,體極枯燥,然玲瓏嵌空,宛如鑱刻,其實皆出自然。洞庭在太湖之中,《鹹池》一氣下注膏液,石生於水裔,宛轉奇巧,翠潤而文,吳人以植園館,亭然秀聳,高或數丈,低猶數尺,然不及思溪之精絕也。”
“泗濱浮磬” “泗濱浮磬”,現在俗稱“靈璧磬石”。產自安徽靈璧縣磬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