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器口椒鹽花生

磁器口椒鹽花生

於是,徐老三按彭老闆的主意,借其鍋灶把晾曬乾的花生用沙炒熟。 甚至,不見賣鹽漬花生的來,還想。 不幾日,彭老闆上街,有幾個相識的拉著他問,在他家裡炒鹽花生的上哪去了,這兩天咋不見鹽漬花生賣。

椒鹽花生的來歷

當年重慶城有首名謠:“北碚豆花土坨酒,好耍不過澄江口;高店子的黃糕蒸得泡,椒鹽花生要數磁器口。”由此可見磁器口椒鹽花生的知名度。因而,椒鹽花生也就成為磁器口名特三絕之一。重慶遂寧、三台一帶因水土氣候條件的優越,盛產一種小花生,形如鸚哥嘴,麻筋瘦條;且統統是一顆三連子,皮薄如紙,一彈即破,花生米飽滿,人稱:“遂寧籽”。每年秋後,便有一艘艘滿載“遂寧籽”的船隻沿嘉陵江順水而下,運至磁器口。
傳說有一年,一個叫徐老三的船老闆運一船“遂寧籽”下磁器口,船至劃拖嘴不慎觸礁。劃拖嘴是進入磁器口水碼頭的一處險灘,常有船隻遇險沉沒。還好,徐老三遇事果斷,憑著久吃水上飯的駕船經驗,在江上幾經拼搶,才使船未被沉沒。船呈半沉狀態被拖至水勢平穩的淺灘,徐老三欲哭無淚,一船花生連同艙底的十餘麻袋鹽巴全泡在水裡,損失慘重。第二天,待徐老三請水碼頭下力人清船艙里的貨時,一艙江水業已成鹽水;花生更不消說,早泡得脹脹鼓鼓的。十餘麻袋鹽巴溶解為水,一船花生泡脹又賣不脫,徐老三一臉愁雲,守著攤曬在河沙壩的一大片濕花生悶頭抽葉子煙,不知如何是好。
一日,一姓彭的朋友來看他。這姓彭的是個開棧房的小老闆,為人仗義。彭老闆得知朋友有難,特送來些米、蔬菜、油鹽醬柴,以助其克服眼前的難關。爾後,硬拉徐老三到王張氏的毛血旺鋪,一人來一碗毛血旺,一個單碗酒,邊吃邊擺龍門陣,予以安慰。兩人幾口酒下肚,話就多了。徐老三比青島日租房的彭老闆年少,喝了陣悶酒,說:“大哥,我硬是運氣不好,快攏磁器口了,卻把船打爛了,一船的貨付之東流。”邊說邊流下傷心淚。彭老闆舉碗與他碰了碰,喝了口酒,正色說:“江上行船,哪有一帆風順的?!人生一世,哪有不跌跟頭的?!跌跟頭不怕,怕就怕跌下去爬不起來。我看你老弟不是爬不起來的人。”徐老三抬眼看彭老闆,欲言又止。彭老闆拍拍他的肩,說:“莫擔憂,老哥一定拉你一把。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主意我已給老弟想好了。待沙壩的濕花生晾曬個幾日,擔到我家去用鍋一炒,生花生不能賣,我們賣熟花生,也可以收回點本錢吧?如何?”
徐老三聽罷,心想,也好,賣一個錢算一個錢。趕緊給彭老闆敬酒,連連稱謝。彭老闆便有幾分不悅,伸手把酒碗擋了回去,說:“朋友見無謝言,我也是舉手之便,幫朋友出個點子。你若要謝我,我就不幫你了。”定要罰徐老三的酒.徐老三連稱是,自罰三杯。於是,徐老三按彭老闆的主意,借其鍋灶把晾曬乾的花生用沙炒熟。炒熟一點,便叫船上的夥計用提篼提到街上的茶樓、酒館、戲園子去賣。由於花生被鹽水浸泡過,味獨特,一些茶客和酒客吃了連稱好,天天都要買幾個錢的鹽漬花生香嘴。甚至,不見賣鹽漬花生的來,還想。
徐老三大喜,臨走那天,特把彭老闆請到街上有名的忠榮飯店,點了豆瓣魚、罈子肉、火爆肚條等好些磁器口的名菜,恭恭敬敬的敬了彭老闆幾杯酒。不幾日,彭老闆上街,有幾個相識的拉著他問,在他家裡炒鹽花生的上哪去了,這兩天咋不見鹽漬花生賣。彭老闆被這一問,倒有些想法。暗想,看來這還是一個商機。既然鹽漬花生如此受歡迎,我何不就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開一家花生炒房,把鹽花生的生意在短租房做起來。彭老闆主意一定,便與他堂客彭李氏商談起來。市上只有沙炒花生,鹽漬花生之所以受歡迎,是它有鹽有味,香脆可口,如再加些香料,改用上等醬油,一定味道更好。說乾就乾,彭老闆著手對花生的用料、製作進行一番研究,越來越覺得炒鹽花生的生意有做頭。於是乾脆關閉了棧房,打出“椒鹽花生”的招牌。就這樣彭記炒房開張了。

重慶童謠中的磁器口椒鹽花生

秤是秤,砣是砣 上清寺挨到牛角沱 磁器口的花生顆是顆 龍溪鎮的茶錢各開各 火鍋館頭坐的是兄弟伙 麻辣燙唱的是新生活 耙耳朵的男人怕老婆

磁器口椒鹽花生花生原料來源

三連籽”是一種生長期達7個月的冬花生,產於歌樂山陰山油沙地,畝產不過50公斤,過去專供磁器口椒鹽花生製作。“三連籽”地下蔓藤最長可達五六米,收穫時主要靠人一顆一顆在地里翻土尋找,十分困難。由於生長期長,產量低,收穫困難等原因,人們都不願種植。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這種每莢內有三粒花生米的“三連籽”已在歌樂山山洞、林園等地絕跡。如今,僅秦嶺一帶的深山有少量分布,且基本處於野生狀態,極難發現。

磁器口古鎮三寶

磁器口的名特小吃毛血旺軟燴千張磁器口椒鹽花生被譽為磁器口的“三寶”。 由於近年來製作椒鹽花生的花生絕跡,無法製作出磁器口特色椒鹽花生,磁器口陳麻花欲取代椒鹽花生成為新三寶,但經磁器口椒鹽花生第三代傳人余華子的不懈努力,成功再次找到磁器口椒鹽花生的花生種,磁器口椒鹽花生有望於2013年年底再現江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