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岳

師俗姓石,諱岳,遼東人也。 師至京師,逢長春真人於白雲觀傳道,師聞,便往詣之。 後真人薨,師為餘人所妒,不能見容於同門。

字尚之,號石室老人,金、元(明)代道士,生於金大定十年(一說七年)。曾從丘處機學道,是道教北宗的傳人。傳說他後來進入步雲山(今遼寧蓋縣)修道,遇到了宋初的道士陳摶,習得文始派道法,後來又將此道法傳給了張三豐。此說固不足為信,但足以顯示他在道教中的地位。
明朝永樂三年,明成祖朱棣遣使尋訪真仙張三豐、石尚之等,皆不遇。於是命令在遼東的地方修建太乙宮,並賜號顯化元陽真人。
嘉靖二十八年,明世宗朱厚熜崇信道教,加號石岳為至源妙道清微顯化元陽仙師。
石岳雖然在道教中有很高的地位,據《洞天府志》為上八洞第四果位仙人(也有的典籍記載為中八洞第一果位,兩者相差如此之大,令人匪夷所思),但是鮮有名聲。既不及其老師丘處機、陳摶,又不及其弟子張三豐,甚至有人把他和道教南宗五祖之一的石泰相混淆。這和石岳的修道方法有關係。石岳的道法,講究根骨,頗類似於禪宗的頓悟,因此其弟子極少,道法少傳。同時他厭棄奢華,長期隱居在深山中。因此他在文人百姓中的聲望,遠不如其他同時代的道士。
石岳的事跡,現存於《列仙傳》,在《行寶籙》和前文所提到的《洞天府志》也有涉及。現摘錄《列仙傳》如下:
師俗姓石,諱岳,遼東人也。其母見大電繞月,感而孕之。少聰慧,好讀書。然家貧,不能延師。遂充雜役於道觀中。俟有閒,便至經樓讀書。博通百家,尤通內典,又明儒經。常與觀主論三教,其言頗合要旨。觀主異焉,告知鄉人,皆以為奇才也。
時縣有富者李某,驚其才,資之遊學。師至京師,逢長春真人於白雲觀傳道,師聞,便往詣之。真人特閉門,命侍者詐言坐關,令候,以試其志。師輒於門外恭立。會天降大雪,積三尺余,師自膝以下皆沒。真人感其誠,遂命入。然師雙腿皆韁久矣,真人乃以掌心抵師雙足。須臾,師汗如雨下,兩腿活動自如。即拜真人為師,習北宗丹術。真人尤愛之,傳以重陽丹道秘訣。
後真人薨,師為餘人所妒,不能見容於同門。乃離白雲觀。師於長春門下時,與僧行秀相厚,師遂至其寺,朝夕談論,乃至忘食廢寢。遂得授《華嚴》要旨。會大都亡,行秀引師見耶律楚材。楚材深敬師,表於朝廷。時清和真人以年老故,奏請朝廷簡拔有德行者以代其職,太宗以為師獲長春真傳,欲以為道錄司。師固辭不受,於是命真常真人領道錄司。師以為大都奢豪之地,非修道所宜也,乃隱還遼東,於步雲山結廬修煉。爾時,從師習丹道者百餘人,皆廣行功德。鄉民感其恩,遂捐資為師修觀,即今之太乙宮也。
永樂三年,時年師已近三百歲,然貌如少年。間有鄉民入山,常見師端坐於危石上。地方奏聞朝廷,世祖使近侍尋之,不見。遂命地方重修太乙宮,供師真容,賜號顯化元陽真人。
嘉靖二十八年,遼東大旱。鄉民延請道士禱之,無驗。時有山民見師自山中騰雲而出,指天畫地,頃刻,大雨如注。帝聞之,問於蘭道行,道行言師出身。帝大喜,賜號至源妙道清微顯化元陽仙師,授金符玉籙,至今仍存於太乙宮也。
師之道法,極重根骨,每與弟子坐論,輒言曰:“汝諸人之根骨悟性,皆非上上,習我道法,雖可成地仙,終不能成天仙大道矣。”後有遼東人張君寶,聞師仙名,即拜於門下。師以其根骨奇佳,堪為仙器,遂傾囊而受焉。後君寶成大道,顯化於世,即張三豐真人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