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位概況
石城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贛州市東北部,與福建省寧化縣、長汀縣接壤,毗鄰本省瑞金市、寧都縣和廣昌縣。總面積1581.53平方公里,其中9.55%為耕地,75%為山地。這裡物產充裕,資源獨厚,宛如一個翡 翠啞鈴,鑲嵌在閩贛邊巍峨蒼翠的武夷山西側。
石城的區位環境優勢顯著,位於贛州、撫州、三明、龍巖四地市的重心點上,素有“閩?粵通衢”之稱, 是歷史上客家民系重要中轉站。交通便利,至贛州、福建全程油路化,一天之內可到達廣州、深圳、廈門、 南昌等地;通訊快捷,城鄉電話一體化,交換程控化,無線通訊通全球。電力充足,與華東電網同價。
氣候特點
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區,氣候濕潤,四季分明。日照全年合計1942.1小時,日平均5.3小時。年平均氣溫在15.5℃至19.1℃之間。1月平均氣溫6.9℃,極端最低氣溫-6.4℃(1961年1月17日),7月平均氣溫28.2℃,極端最高溫度38。4℃(1966年8月5日)。無霜期約284天(2月中旬未至11月下旬未),年平均降雨雨量為1400-1900毫米之間.4-6月為降水集中期,占全年總降水量的50%以上;7-9月為乾旱季節,降水量只占19%。
歷史概況
石城,“碧小丹山,人文薈萃”,是客家文化發源地之一。境內有宋寶福院塔、五龍巖摩崖石刻、如回山?普照禪寺、通天寨、毛澤東和朱德舊居等10多處人文景致,並素以“燈彩之鄉”蜚聲省內外。縣內民風純 朴,社會穩定。
石城縣歷史悠久,是贛江源頭的紅色古城。位於江西省東南部,贛州市東北部,南鄰“紅都”瑞金,東連福建三明、龍巖,與閩東南三角區山水相連、人文相近、風俗相似、語言相通、經濟相依。因“環山多石,聳峙如城”而得名,是客家民系的集散地,是中央蘇區全紅縣、紅軍長征出發地.全縣總面積1581平方公里,轄5鎮5鄉130個村,總人口30.3萬。
資源特點
石城縣有豐富資源。 地下礦產資源有鉭、鈮、錫、稀土,高嶺土等24種。動植物資源中,野生動物118 種,植物資源550多種,其中銀杏等稀有珍貴樹種13種,中藥材138種。 森林覆蓋率為66.8%,活立木蓄積量 262萬立方米。水力資源蘊藏量5.4萬千瓦,目前僅開發1/10。石城是贛江源頭,大小河溪140條,水質純淨, 無污染,是發展各種水產養殖和天然綠色食品產業的理想之地。橫江重紙一度聞名遐邇,稱為“黑老虎”的 曬煙聲譽甚高,還有白蓮、澤瀉均為傳統出口產品。9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中國白蓮之鄉”和“中國菸葉之鄉”。 縣內年產2500噸白蓮、1000萬袋食用菌、200多噸茵陳、2萬畝黃梔子和6萬畝水果等農副產品可供精 深加工開發。
交通概況
石城交通便捷,史有“閩粵通衢”之稱,是連線贛?粵?閩的“黃金通道”。二級油路206國道縱貫南北,緊鄰昆廈、京福高速公路和贛龍鐵路,縣城距贛州黃金機場兩個半小時車程,距火車站僅50分鐘的車程;規劃建設的濟南——廣州高速公路、向塘——撫州——福建永安鐵路取道石城;全縣實現鄉鄉通水泥公路,形成半小時交通圈。石城山清水秀,是旅遊休閒的“後花園”。空氣品質、水體環境均達國家一級標準,森林覆蓋率達73.66%;文化底蘊豐厚,被省政府命名為“全省社會文化先進縣”;境內丹霞地貌,溫泉、客家文化等旅遊資源豐富,自然風光優美,人居環境舒適,城市功能完善,已初步形成通天寨、贛江源、如日山佛教文化以及閩粵通衢——太平天國幼天王囚室——宋·寶福塔等精品旅遊線路。石城物產豐富,是享譽全國的特產之鄉。地下有鉭、鈮、瑩石等礦產資源20餘種;年產優質菸葉10萬擔、通芯白蓮5000多噸。是“中國菸葉之鄉,和“中國白蓮之鄉”。石城礦山機械科技含量高,擁有多個專利,占全國同類產品60%的市場份額,一座生機勃勃的“礦山機械城”正悄然崛起;中國龍硯、南金紙等特色產品暢銷全國,遠銷東南亞。石城人力充沛、誠信開放,是產業內移的承接基地,創業發展的投資熱土。石城兒女勤奮好學,教育質量好,多年來高考錄取率居全市前茅;通過實施“農民知識化工程”,形成了縣、鄉、村三級勞務服務網路;石城有良好的親商、安商、富商環境,吸引了廣大客商前來投資興業,現已在206國道縣城附近形成以服裝針紡、礦山機械、製藥、礦產品精深加工為主的工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