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廣昌建縣於 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系由南豐縣析出南部的三個鄉而成,迄今已800餘年歷史。因道通閩廣,隸屬建昌,故得名廣昌,盛產通芯白蓮,雅號“蓮鄉”。 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改建昌為肇昌府。九月改為建昌府,直至整個清代廣昌均隸屬建昌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廣昌隸屬江西省。1914年,全省分豫章、潯陽、盧陵、贛南四道,廣昌屬豫章道。1926年廢道,縣由省轄。1932年2月,廣昌南豐兩縣合併為南廣縣,1933年4月復原建縣,同年8月,廣昌析出南部置赤水縣。1934年9月,廣昌與赤水兩縣合併為廣赤縣。1934年10月,復名廣昌縣。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廣昌隸屬寧都專區,1952年寧都專區併入贛州專區,廣昌改屬撫州專區,1954年7月改屬贛南行政區,1983年8月劃入撫州地區。
地理環境
廣昌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武夷山西麓,建縣於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因“道通閩廣、隸屬建昌”而得名。東與福建建寧、寧化接壤,西連寧都,南界石城,北毗南豐。距向(塘)莆(田)鐵路南豐站56公里,距省會南昌僅260公里,距京九線贛州站227公里,距浙贛線鷹潭站200公里,距廈門580公里,廣州710公里。全縣總面積1612平方公里,轄5鎮6鄉1場129個行政村和1個省級工業園,總人口24萬。廣昌南通閩粵,北連滬浙,處於長三角、閩三角、珠三角三個經濟區的核心位置,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和海西經濟區交匯的腹地。境內濟(南)廣(州)高速、昌廈一級公路、206國道縱橫交錯,福(州)銀(川)高速、向莆鐵路擦肩而過,鷹梅鐵路、廣建高速即將動工建設,使廣昌成為閩、粵、滬、江、浙互通的交通門戶和黃金通道。
廣昌縣境內地勢順盱江河谷走向,呈東西高,中部低,由南向北傾斜。屬丘陵地形,山地占77%,丘陵13%,平原10%。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均氣溫19.1℃,年均日照1932小時,年均降雨量1172毫米,平均無霜期273天。